羅碧/核稿編輯胰臟癌因早期症狀不明顯、不易發現,一旦確診常常已是中晚期,因此得有「癌王」之稱。欣悅肝膽腸胃內科診所醫師於臉書粉專發文表示,若出現黃疸、長期腹痛、腹瀉、體重明顯減輕4大症狀,可能是胰臟癌警訊。高危險群包含60歲以上的年長者、酒精、慢性胰臟炎病人、吸菸、糖尿病。預防上建議做到戒菸、飲食均
疾病管制署昨(27)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本土M痘確定病例,其中一例是台中市30多歲男性,台中市衛生局指出,個案2月中旬因身體陸續出現紅疹、水泡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2月26日確診陽性,個案未有完整接種2劑M痘疫苗紀錄,僅接種1劑,目前自我健康監測21天;衛生局指出,M痘主要傳播途徑為不安全性行
葉立斌/核稿編輯相信不少新手爸媽對於孩子尿床十分頭疼!幸福泌尿科診所院長戴槐青指出,小孩尿床可能由生理和心理因素引起,其中包括:控制尿液能力尚未成熟、遺傳、夢遊、尿道感染,或是情緒壓力和焦慮。了解尿床原因 對症下藥針對小孩尿床,戴槐青在臉書粉專「幸福神捕 滴水不漏 泌尿科 戴槐青醫師|新北三重永和好
羅碧/核稿編輯坊間有許多減重偏方,其中吃辣椒減肥也是其中之一!營養師劉雅惠表示,辣椒確實可增加燃脂速度、飽足感,因為它含有辣椒素,吃完以後身體會流汗,產生燃脂效果。但要注意,想增加代謝,應選擇天然辣椒,並非吃辣椒醬、辣油、麻辣鍋等,因為這些只有滿滿的油、鈉含量,吃了不但不會瘦,反而口味會越吃越重。
葉立斌/核稿編輯火鍋、湯品是不少人冬天的最愛,但其暗藏的鈉含量,可能比想像中的高;對此,營養師張語希指出依據統計顯示,10%心血管死亡病例的死因都與鈉含量攝取太多有很大的關係。而冬季常見補品,如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羹類、麻辣鍋等鈉含量都不低,約喝滿兩碗,就有可能超標。
葉立斌/核稿編輯狂運動卻老是瘦不下來、減肥失敗?快檢視一下自己喝水量是否達標!營養師劉雅惠表示,水是減重的關鍵營養素,體內的脂肪要透過水解才能分解。建議成人每天都需要喝體重(公斤)30到50倍水量(c.c.)才足夠。劉雅惠在臉書專頁「營養師Emma」發影片指出,水分攝取不足不但會讓食慾變大,代謝變差
葉立斌/核稿編輯隨著男性的自我健康照護意識抬頭,不少男性為了清潔方便等理由,主動向泌尿科醫師詢問割包皮事宜;加上較新穎的術式面世,使得割包皮又受到矚目。醫師高銘鴻指出,用包皮槍進行手術之優點有:時間較短、痊癒時間較短、切口平整、疼痛感較低4個好處;手術流程則是和傳統手術相似,手術後進行簡易包紮,患者
羅碧/核稿編輯「中醫師,自從吃中藥月經變規律之後,好像排卵期的分泌物明顯變多了。」中醫師陳家駒分享在診間遇到患者反映此情形,他並表示,俗稱的「分泌物」其實就是子宮頸黏液,可大致依月經週期分4種型態,其中提到,當黏液變成類似透明稀薄,有如蛋清、透明膠水狀一般。這種狀態會有助於精子的存活和移動,增加受孕
羅碧/核稿編輯精油可拿來泡澡紓壓、還可改善環境氣味等,但若不當使用,可能會灼傷皮膚;對此,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表示,有些精油不能直接擦,要對著稀釋椰子油或杏仁油,如牛至、肉桂、百里香、丁香、桂皮等紅標精油,不建議直接擦身上。建議1:1-2滴對著椰子油稀釋。
羅碧/核稿編輯「醫師,我的皮膚問題,跟糖尿病有關係嗎?」萬芳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沈孟暵在臉書專頁「沈孟暵 皮膚醫師」自述,在診間時常被患者問到此問題,他表示,糖尿病對皮膚的影響大致有幾種表現:皮膚乾燥發癢、感染、腿部潰瘍等。其中也提到,若長期高血糖出現神經性皮膚病變,損傷神經導致感覺異常,恐讓患者即使
羅碧/核稿編輯牙菌斑和牙綁石的積聚可能導致牙齒問題,甚至影響口腔健康,所以洗牙真的很重要!牙醫師劉馥萱分享,年滿13歲一般民眾,可享有每半年洗一次牙的健保給付,而口乾症患者、糖尿病患者、高風險疾病患者(如中風、洗腎)、懷孕婦女等特定人士則每3個月可享有一次健保給付的洗牙。
羅碧/核稿編輯腰痛卻不管怎麼處理,都沒有改善?物理治療師吳哲維指出,腰痛未必是腰的問題,有可能是骨盆歪斜,常於腰、骨盆、大腿後側、鼠蹊出現不適感,出現如:功能性長短腳、身體兩側有不對稱感等症狀。物理治療可以提供3幫助,包含以徒手治療先讓骨盆回正、腰椎骨盆控制訓練、針對不穩定的骨盆做剛性貼紮。
沈莉馨/核稿編輯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嚴重期間,中國自製新冠疫苗對抗疫情,不過之後也傳出各種後遺症,日前網路傳出中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公開承認,新冠病毒疫苗造成嚴重異常反應,包括過敏、脊髓炎、腦膜炎、心肌炎、面部神經癱瘓、肌無力、格林巴利症候群、腎病症候群..等,甚至心跳驟
葉立斌/核稿編輯吃藥後莫名長滿臉痘?食藥署在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彙整可能致痘藥物,包含類固醇、激素藥物、結核病藥物、導抗癌標靶藥物、鋰鹽(lithium)。另提醒,若有皮膚問題,仍然應該諮詢專業皮膚科醫生,並且提供近期有服用的保健食品或藥物讓醫師判斷。
葉立斌/核稿編輯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111年有1980人死於食道癌,是男性10大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國民健康署指出,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暴露於致癌因子及病菌當中,應落實下列3項健康生活型態,避免對食道造成傷害:避免飲食過燙的食物、少吃醃漬或加工食品,多攝取蔬果、並戒除菸、酒、檳榔。
葉立斌/核稿編輯中國的女演員兼導演「賈玲」近日為電影《熱辣滾燙》積極宣傳;更令人驚訝的是,賈玲在1年內瘦下50公斤,與過去略顯福態的樣貌判若兩人。除了自律的生活以外,飲食調整也是減重的一環,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分析賈玲提過的168飲食法之特色,以及他建議的減重心法。
葉立斌/核稿編輯不少近視的民眾為了方便及美觀會配戴隱形眼鏡,但擔心傷害眼睛;對此,溪湖睛采眼科院長蘇柏方直言,隱形眼鏡本身不會傷眼,但若是配戴者未做好正確清潔及使用、選擇合適隱眼品牌和材質、定期眼科檢查、避免過度使用和夜間佩戴等習慣,恐引起眼部不適,造成乾眼症、角膜感染。
葉立斌/核稿編輯為了寶寶的未來發展、健康著想,一般都建議孕婦進行產檢。婦產科醫師陳緒鵬分享,X染色體屬於一種遺傳性智能障礙疾病,常見程度僅次於唐氏症,雖然此篩檢項目必須自費,但一生只需要做一次即可。且篩檢方法相當簡單,只需要抽血就完成。建議有明顯家族史、家族中有不明原因的智能障礙自閉症等病史、卵巢早
葉立斌/核稿編輯據國健署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胰臟癌為第7大癌症死因,由於早期無症狀,往往發現時已是晚期。醫師表示,若出現黃疸、長期腹痛、腹瀉、明顯體重減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狀,當心可能是胰臟癌警訊,應盡速就醫。另外要注意,60歲以上長者,尤其男性,及愛酗酒、有慢性胰臟炎、糖尿病、吸菸等
葉立斌/核稿編輯過完年的急診室依舊人滿為患!有急診醫師分享,一上班看到整場滿出來的病人,和長到不見底的patient list(病人名單),直接想下班。最慘的時候是同時兩床在CPR(心肺復甦術),其中一床還要裝ECMO(葉克膜),活生生就像個人間煉獄。他直言,要等住院的病患和家屬,真的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