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新一代iPhone 17系列預計9月登場,除了外型變化與功能升級備受關注,售價是否調漲也成為外界熱議焦點。如今,一份最新分析報告出爐,為價格走向提供進一步線索。
蘋果iPhone 17系列預計9月登場,3C科技YouTuber Tim哥搶先取得最新一批的模型機,成為台灣開箱「最接近實機」的第一人。 從過去幾年的經驗來看,Tim哥開箱的模型機通常具有高準確度。蘋果今年預計推出的4款新機,包括iPhone 17、iPhone 17 Air(或稱Slim)、iP
本週討論度最高的3C新聞之一,莫過於是外媒與知名分析師郭明錤透露的未來iPhone策略。根據爆料,蘋果打算將iPhone的發布節奏,正式改為上下半年各一波新品。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尤其是來自中國品牌的強勢挑戰
本週外媒《The Information》、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接連爆料,蘋果即將改變 iPhone 發布週期,一年將有兩次新機登場時刻,而且更會擴大陣容至 6 款,除了現有數字版 iPhone 以及兩款 Pro 系列,更要再加入 3 款全新機種。
昨日外媒《The Information》報導聲稱,蘋果為了重振 iPhone 買氣,打算將發布週期改為一年兩次,把入門款 iPhone 延後推出。對此,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也給出了相同預測,更列出了 2025~2027 年的完整發布時程。
迎接溫暖的春季,想換上美美的春裝來趟賞花之旅,出發前除了好好規劃行程與備妥行李,還要為隨身3C設備進行升級,讓實用的好物為旅程增加便利與趣味。
蘋果和三星將在今年展開一場超薄手機的激烈競爭,然而,已有其他品牌準備搶先加入這場大戰,挑戰「全球最薄手機」的頭銜
三星在Galaxy Unpacked 2025發表會上搶先預告全新超薄手機「S25 Edge」,正式確認其為S25系列的新成員,引發熱議。然而,外界也相當好奇何時會實際推出?三星也給出了具體的答案
根據傳聞,蘋果iPhone 17 Air和三星S25 Slim將在今年展開一場「超薄手機」的對決。然而,為了追求極致纖薄的機身,無論是蘋果或三星,恐怕不得不在部分規格上作出妥協,包括縮減電池容量
三星將於台灣時間1月23日發布全新旗艦手機S25系列,但關於下一代S26系列也有不少爆料浮上檯面,可望配置更高的顯示技術
又是新的一年,2025年第一個月,有哪些新手機跟大家見面呢?除了備受關注的三星新旗艦S25系列即將亮相,夏普主打徠卡三鏡頭的旗艦AQUOS R9 pro也於1月引入台灣。此外,OPPO輕旗艦Reno 13系列和紅米中階Note 14系列同樣是台灣1月市場的主力新機。
據傳,蘋果今年的iPhone 17系列將迎來一款全新超薄機型「iPhone 17 Air」。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帶來最新消息,其機身薄度可能突破所有人的想像。
三星今日正式發出 Galaxy Unpacked 2025 邀請函,將在 1 月 23 日凌晨 2 點舉辦發表會,預計公開全新一代 Galaxy S25 系列旗艦手機。值得關注的是,三星在官方海報藏有新機的蛛絲馬跡,暗示今年首發旗艦不只有 3 款。
沒有意外的話,蘋果將在今年推出5款iPhone,包括上半年的iPhone SE 4,以及下半年的iPhone 17系列,值得果粉期待。 首款iPhone 16E即將報到? 現行販售的iPhone SE 3已是2022年推出,預計今年將推出iPhone SE 4接
根據各方爆料都表明,蘋果準備在今年推出一款超薄機型,可能命名iPhone 17 Air(或iPhone 17 Slim)。此前曾有消息稱,這款新機的價格將高於iPhone 17 Pro Max,但最新的消息透露,它的定價將與iPhone 16 Plus相當。
Switch 2實機照瘋傳!分析師:洩露嚴重恐逼任天堂提早發布;全台最熱銷安卓手機下一代要來了!新機現身藍牙認證網站;iPhone新災情!開LINE貼圖手機畫面全白、官方急公布暫解;蘋果下一代 iOS、iPadOS 支援名單流出!這款設備明年淘汰;台灣最熱銷 10 款 Android 排行榜有變動!這款新機首賣衝上第三名。
生成式AI(Gen AI)不僅是今年手機界的熱門話題,也是科技圈的重要趨勢。然而,你認為自己對於Gen AI有足夠了解嗎?願意購買搭載Gen AI技術的手機嗎?
三星即將推出S25系列新旗艦,市場盛傳會加入一款超薄機型S25 Slim,瞄準傳聞中的蘋果iPhone 17 Air展開競爭。最新消息透露,S25 Slim將採用全新的相機技術,大幅縮減鏡頭凸度,成為讓機身變得更薄的關鍵之一
三星新旗艦S25系列尚未正式發表,但加拿大配件品牌dbrand已經搶先開放預購手機殼,因此也讓新機的外型設計和發表時間間接獲得證實。
OpenAI旗下ChatGPT近來當機事件頻傳,且規模都涉及全球,今(27日)凌晨3點左右再度發生故障,目前已陸續恢復,然而,此次罪魁禍首似乎跟微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