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學鏡頭龍頭廠大立光(3008)2月營收雖探2019年來低點,不過也預估3月拉貨動能可望比2月回升,今日股價攻頂、衝上漲停達2450元。光學鏡頭族群聯袂歡慶,玉晶光(3406)、亞光(3019)皆漲逾6%,股價站上波段新高。先進光(3362)、揚明光(3504)、中揚光(6668)、今國光(6209
美國警方表示,1名佛羅里達男子開車出了意外,連人帶車摔進河裡,幸好這名男子的iPhone 啟動SOS緊急服務,通知警方,並提供事故地點,最後幸運獲救,當地警方直呼,這實在是驚人技術。《商業內幕》報導,佛羅里達馬丁縣警局稱,一名38歲男子為了避開障礙物連人帶車掉進河裡,這名男子的iPhone 啟動SO
我國政府近年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鼓勵台商前往東南亞地區,印度政府的印度製造、生產關聯激勵計劃(PLI)也逐漸發揮綜效,蘋果在分散中國生產的風險考量下,要求供應商強化印度產能配置,也因此在當地創造逾10萬個工作機會,其中6成來自台廠3巨頭所做出的貢獻。
消費性電子市況從去年逆風至今,連蘋果iPhone 14營收都衰退,恐讓蘋果供應鏈營運轉淡。今年筆電、手機需求狀似悲觀,不過市場預期,中國疫情解封、手機的市場需求今年將會復甦,手機鏡頭持續升級、加上蘋果與Meta的元宇宙頭戴裝置上市,國內光學三雄今年營運可期。
今年上半年雖因景氣不佳、壓抑手機市況,不過手機鏡頭仍往潛望式鏡頭、9P(9片塑膠片)等高規格方向升級。法人指出,今年手機鏡頭最重要的升級仍看潛望式鏡頭、首重龍頭廠大立光(3008)生產狀況。法人指出,潛望式鏡頭毛利較高、較有利潤,但技術難度也高,台灣光學廠中以大立光較有生產力,也是未來光學廠獲利重點
蘋果金雞母App Store 陷壟斷爭議2022年蘋果(Apple)智慧型手機在全球市佔率超過6成,代表全球超過半數手機用戶使用蘋果自家的iOS系統,所有想在蘋果裝置上架的App都必須經由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推出,iPhone使用者必須透過App Store下載APP或購買其他服務,再
天風國際知名分析師郭明錤週一(27日)在推特(Twitter)爆料,稱蘋果公司(Apple)近期已重啟iPhone SE 4並將採用自研5G基頻晶片,還斷言高通(Qualcomm)的蘋果訂單在可見未來顯著衰退已成定局。郭明錤表示,根據最新調查指出,蘋果重新啟動了iPhone SE 4,並指該款手機最
天風國際知名分析師郭明錤週六(25日)在推特(Twitter)推文,指日本索尼(Sony)將取代Lumentum(設計)和穩懋(生產),成為蘋果 iPhone 15 Pro與Pro Max機型獨家飛時測距(ToF)垂直共振腔面射型雷射(VCSEL)供應商。
南韓知情人士透露,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與LG顯示器(LG Display)很可能拿下蘋果iPad Pro OLED面板訂單,代表中國面板廠京東方(BOE)並沒有獲得蘋果青睞。韓媒《Korea Economic Daily》報導,目前尚無法確定三星與LG各獲得多少訂單,不過應會
電子五哥截至昨日已全數公布1月營收,和碩(4938)成為唯一業績成長的業者,更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主要受惠於分食iPhone 14 Pro高階機種訂單,在市場需求良好、客戶持續拉貨下,可望淡季不淡、營收持續成長。電子五哥1月營收,和碩1246億元,月增10.5%、年增1.2%;英業達(2356)372
iPhone高階機種14 Pro、14 Pro Max市場需求持續存在,蘋果積極備貨之下,代工廠鴻海(2317)、和碩(4938)今天宣布啟動年後招工,面試時間不約而同地選在2月12日,意在各自強化河南鄭州、上海產線,確保交期符合客戶要求。
代工大廠和碩(4938)今天公布1月營收1246億元,年增1.2%、月增10.5%,超越歷年同期表現,主要受惠於鴻海(2317)喪失iPhone 14 Pro高階機種的獨家代工,由和碩分食部分訂單,且市場需求持續強勁拉貨,帶動1月業績繼去年同期再度創下新高。
蘋果(Apple)最新手機機型iPhone14日前在中國進行降價促銷,意味著高端設備需求正在減少。對此,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若不是供應短缺,預期 iPhone 銷量還會增長。投資諮詢公司Evercore 分析師 Amit Daryanani 發布1份報告中顯示,蘋
蘋果(Apple)最新手機機型iPhone14在中國進行降價促銷,折扣至少達700元(約3086元新台幣)。蘋果在新機型推出幾個月後就降價,意味著高端設備需求正在減少。中國電商京東、電信公司中國移動等通訊設備零售商宣布將在11天內將iPhone 14 Pro 系列降價 800 元人民幣(約3527元
光學鏡頭龍頭廠大立光(3008)今日公告1月營收32.63億元,月減19%、年減13%,創近7個月低點。大立光表示,2月拉貨動能將較1月下滑。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日前於法說會中坦言,因總經狀況不佳,導致市場需求持續惡化,手機廠普遍悲觀,連帶影響供應鏈營運狀況,除1月動能差、2月動能又差過1月,且新機規
蘋果(Apple)週四(2日)盤後公布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的2023財年Q1財報,包含營收、獲利、每股收益和各產品表現都不如預期,使蘋果股價在盤後一度重挫逾4%。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表示,有3個因素影響了業績,分別是強勢美元、iPhone 14 Pro 和 iPhon
荷蘭半導體設備巨擘ASML發言人霍夫曼(Sander Hofman)在領英(LinkedIn)PO出17圖片,演繹了蘋果公司2007年第一代iPhone,到2022年iPhone 14 Pro晶片的發展歷程,盛讚沒有ASML的設備及台積電、三星等2家晶圓代工廠,不可能辦到。
消費性終端產品吹寒風,庫存去化仍是進行式,智慧型手機也不例外。受到全球經濟成長放緩、通膨因素,市場需求疲軟,影響手機終端去庫存,甚至延燒至上游零組件。資策會MIC預估,庫存調整預期到今年第二季至第三季才會結束。而外資報告也指出,因規格升級有限,以及使用者成長幅度趨緩,手機換機周期拉長,智慧型手機庫存
疫情不僅衝擊蘋果(Apple)在中國的iPhone代工廠,也影響供應商零件產能,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已知有14家中國的蘋果零件供應商計畫將產線拓展至印度,其中包含蘋果組裝大廠立訊精密、鏡頭製造商舜宇光學。《彭博》報導,2020年中印爆發邊境衝突後,雙方關係降溫,印度政府向來對來自中國的投資態度強硬,
根據彭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的十四家中國供應商已獲得印度政府初步同意,得以在該國擴大產能,為蘋果分散中國生產的努力提供進一步動能。獲印度主要部會初步同意擴產的中企包括AirPods和iPhone組裝廠立訊精密、鏡頭製造商舜宇光學,這是他們獲得在印度全面擴產的第一步;但知情人士也說,這些中企可能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