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佳菁/核稿編輯蘋果(Apple)旗下Mac產品線將增強AI功能,並配備下一代M4晶片,最快今年稍晚可望見到推出,激勵蘋果股價週四大漲4.33%,收175.04美元,推升那斯達克創新高。累計蘋果今年以來的跌幅已縮小至9.08%,市值為2兆7029億美元(約新台幣87兆元)。
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日前指出,品牌大廠蘋果將MacBook Pro、iMac訂單重新分配給供應商後,鴻海(2317)在生產成本優勢之下,已與廣達(2382)開始分頭生產蘋果高階電腦產品。消息傳出後,廣達股價近期表現疲弱,週二(5日)早盤續挫,下跌2.53%,至192.5元。
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指出,品牌大廠蘋果將MacBook Pro、iMac訂單重新分配給供應商後,現已造成兩強相爭,鴻海(2317)在生產成本優勢之下,已與廣達(2382)開始分頭生產蘋果高階電腦產品。不過,集邦也提到,中國紅鏈在首度切入蘋果電腦組裝鏈之後,未來對台廠將構成重大挑戰。
1.台股昨(31)日受到美國總統拜登簽署AI監管命令、國際搶單、內資多殺多等3大利空衝擊,AI股大跳水拖累台股再創低,盤中破底至1萬5975點,但在投信、八大公股行庫、政府基金、壽險業者進場救援下,加權指數驚險守住萬六大關。法人預估,11月台股可能先跌,最壞情況回測年線1萬5844點,不過內資守萬六
1.蘋果(Apple)將於今(31)日召開第二場秋季產品發表會,預期推出高階款MacBook Pro、iMac等重磅新品,首度採用3奈米製程的M3系列晶片,台積電、廣達等概念股可望受惠。蘋果預期亮相的四款產品,包括採用M3晶片的24吋iMac,14及16吋MacBook Pro,8.3吋iPad m
一份新的供應鏈報告稱,今年只有蘋果產品將採用台積電3奈米晶片。直到2024年,台積電才會開始為其他公司生產3奈米晶片。這與之前的預期有所不同,此前預計英特爾將在今年年底也會收到一些台積電製造的3奈米晶片。據DigiTimes援引行業消息人士稱,蘋果今年將收到台積電所有第一代的3奈米製造晶片,用於即將
市值估600億美元 於那斯達克上市軟銀集團旗下英國晶片設計商「安謀」(Arm),計畫在8月底向美國證券交易所正式提出上市申請,然後9月於那斯達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那斯達克),市場預料,其市值至少600億美元,可望成為2023年全球最大的IPO案,而包含蘋果、三星電子、輝達和英特爾等科技巨頭,都傳出將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在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今天刊出的專訪中說,美中關係漸趨緊張,鴻海須做好最壞打算,但「美國設計、中國製造」的商業模式仍可持續運行。華府與北京當局的關係降至冰點之際,身為智慧型手機iPhone製造商的鴻海正重押電動車領域並重新規劃部分供應鏈,以試圖度過這個新時代
據DigiTimes引用業內消息人士稱,蘋果今年已為未來的iPhone、Mac和iPad向台積電預訂了近90%的第一代3奈米製程產能,為這家台灣晶圓代工廠下半年提供顯著的成長動力。MacRumors報導,蘋果即將推出的iPhone 15 Pro機型預計將配備A17 Bionic處理器,這是蘋果首款基
下半年會更好 拚全年逐季成長蘋果概念股背光模組廠瑞儀(6176)連續5年都賺進一個股本,今年第1季雖受到市場需求低迷、客戶去化庫存影響,每股稅後盈餘降至1.58元;不過,瑞儀業務部最高主管陳世誠指出,第1季「特別不好」,第2季預期強勁反彈,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全年有望逐季成長。
蘋果概念股瑞儀(6176)每股稅後盈餘14.47元,獲利寫歷史新高,且連續5年都賺進一個股本,今年第1季雖受到市場需求低迷、客戶去化庫存影響,每股稅後盈餘降至1.58元,瑞儀業務部最高主管陳世誠指出,第1季是「特別不好」,第2季預期就有強勁反彈,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全年有望逐季成長。
蘋果iPhone手機金屬機殼供應商「可成科技」,爆發內鬼帶槍投靠競爭對手中國立訊精密的商業間諜案件;新北地檢署查出,時任可成派駐中國研發團隊最高主管、研發處及表面處理技術處副總經理鄭家福等十四人,貪圖二百多萬至四百多萬元不等安家費,涉外洩營業秘密,昨依違反證券交易法之特別背信、營業秘密法等罪起訴十四
背光模組大廠瑞儀(6176)第一季繳出每股稅後盈餘4.47元佳績,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展望第二季,瑞儀董事長王本然相當無奈,他說中國封控對4月營運影響大約4成,若5月中能解決,只是出貨遞延,最怕拖久之後客戶訂單下修,再多努力也是徒勞無功,目前只能「且戰且走」。
背光模組廠瑞儀(6176)今日公布去年與第一季財報。瑞儀去年每股稅後盈餘11.16元,連續4年賺超過一個股本,今年第一季在淡季下,因產品組合有利,毛利率18.22%,每股稅後盈餘4.47元,雙雙創下歷年同期新高,表現優於市場法人預期。董事長王本然說,原本看今年是「還OK」,不過因為中國封控影響瑞儀很
在2021年推出一系列較保守的新品後,美國科技大廠蘋果(Apple)預計在今年迎來更強勁的發展,有望推出規格升級更明顯的新款iPhone、AirPods,並可能發表首款VR(虛擬實境)、AR(擴增實境)頭戴式裝置。《彭博》記者古爾曼(Mark Gurman)撰文指出,以營收來看,2021年確實是蘋果
廠商打群架 才能共存共榮本報舉辦「創新轉型浪潮」趨勢座談,邀請台灣創新產業的先行者分享創新轉型的經驗與挑戰。與會業者認為,產業打造多元創新的生態系統已成未來趨勢,從一個廠商變成一群廠商,從單打獨鬥變成群體共生共榮,台灣才有機會成為下一個先進的製造地。
散熱模組廠前兩年因5G增加散熱曾風光一時,但蘋果推出整合型處理器M1的iMac,強調只要2個近乎無噪音的10分貝小風扇,即可完成正常運作,讓人不禁聯想到國內散熱模組廠包括尼得科超眾(6230)、雙鴻(3324)等最近股價不見漲勢,是否相關。不過法人表示,散熱族群因原物料金屬成本大漲,因此今年以來沒什
長期觀察蘋果產品超過20年的3C數位達人董福興針對蘋果春季發表會新品做出策略分析。他表示,M1晶片是蘋果擺脫英特爾束縛而規劃多年的一步棋,自行研發比行動裝置更強的ARM架構處理器,用來取代英特爾處理器,推出半年後讓大家最為震撼的是,M1表現沒有輸給英特爾產品,甚至更順暢。
蘋果2021春季發表會推出M1處理器版iMac與iPadPro,後者還導入Mini LED(次毫米發光二極體)背光面板。此外,也推出籌劃多年的AirTag,可用於精準3D定位的超寬頻技術。其中台廠在Mini LED供應鏈佈局多年,可望暫時擺脫紅色供應鏈糾纏而大啖商機。而M1標榜低耗能、高效率,用在i
蘋果(Apple)今日凌晨舉行春季發表會,推出新一代搭配Mini LED顯示器的12.9吋iPad Pro,調研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表示,12.9吋iPad Pro在利基市場有穩定的需求表現,在規格全面升級,以及與前一代產品價差僅100美元的誘因下,預期2021年新一代Mini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