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pple)週四(2日)盤後公布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的2023財年Q1財報,包含營收、獲利、每股收益和各產品表現都不如預期,使蘋果股價在盤後一度重挫逾4%。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表示,有3個因素影響了業績,分別是強勢美元、iPhone 14 Pro 和 iPhon
集邦科技TrendForce昨表示,蘋果將在消費性電子產品導入Micro LED(微發光二極體),預計2024年將首先搭載於Apple Watch,不排除成為後續發展摺疊機關鍵,且受惠於蘋果採用,Micro LED在2026年至2030年的應用範圍,有機會擴大至擴增實境(AR)眼鏡、手機、車用顯示等
集邦今天指出,蘋果(Apple)將導入Micro LED 技術於消費性電子產品之中,預計2024年將首先搭載於Apple Watch,不排除成為發展摺疊機關鍵,而Micro LED受惠於蘋果的率先採用,2026年至2030 年技術應用範圍有機會擴大至擴增實境(AR)眼鏡、手機、車用顯示等裝置。
隨著疫情在過去3年帶動平板電腦發展,OLED面板應用也獲得帶動進而更加普及化,供應鏈觀察此類面板的滲透率在2024年將進入飆升階段,市場人士認為,南韓LGD可能將在2024年首季開始生產相關產品,蘋果也預計將在差不多的時間點宣布推出OLED iPad。
美、中於2018年爆發貿易戰,蘋果當時決定將旗下生產線向中國以外國家分散,範圍涵蓋南亞與東南亞。再加上中國2022年的強力清零措施造成蘋果出貨延宕,蘋果因此義無反顧地加速轉移台廠供應鏈產能。在蘋果的產能轉移計畫中,iPhone將在印度生產,AirPods、Apple Watch轉由越南生產,部分Ap
農曆春節到來,中國小粉紅近期堅持農曆新年英文譯法應該是「Chinese New Year」,而非「Lunar New Year」,造成使用的「Lunar 」拜年的名人慘遭出征,結果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在大年初一(22日)於個人推特上拜年,也是使用「Lunar 」,而蘋果手機又是中國銷量第一的品牌,這讓
連接器線廠宣德(5457)農曆年前做出重大佈局,因應客戶分散生產區域,董事長蔡鎮隆決定將擴增台灣組裝業務40%,並切入少量多樣的醫療、工業、低軌衛星等新藍海,降低中國產能,預計台灣的營收比重將提升至15%到20%。宣德2022年累計營收191億元,年增3.3% ,再創歷史新高,展望今年營運,由於歐盟
玻纖布廠建榮(5340)元月以來股價飆漲,本月3日至6日接連出現4根漲停,10日打入處置股當天,股價更一度觸及41.45元的波段高點,即使近3個交易日調節性賣單出籠,昨日收盤仍站穩40元,與去年年底收盤價25.05元相比,股價短短9個交易日飛漲逾60%。
知情人士表示,科技大廠蘋果(Apple)計畫最快在2024年開始在移動裝置上使用自家的定制螢幕,以減少對三星(Samsung)、樂金(LG)等技術合作夥伴的依賴,在內部引入更多自製的零組件。《彭博》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蘋果的目標是在2024年底前將最高階Apple Watch更換成新的螢幕,將目前的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蘋果計畫明年首度在越南生產部份MacBook。在華府與北京的科技緊張升溫之際,此舉顯示美國科技巨頭持續將生產基地轉移出中國,以多元化產線。報導說,知情者透露,蘋果與其首要供應商台灣富士康最快明年5月在越南開始生產MacBooks。蘋果致力在中國之外增加所有主要產品的產線,但由於生產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 近期訪日,在推特PO出多張照片,不僅參訪了iPhone的CMOS影像感測器(CIS)主要供應商索尼,還參訪了日本曹洞宗勝地-永平寺,腳下一雙大大的室內拖竟然成了網友熱議焦點,詢問庫克穿了什麼?睽違3年,蘋果執行長庫克近期訪日,12日起陸續在個人推特PO出照片,包括
今年隨疫情趨緩,不少企業重啟實體尾牙、春酒活動,且為炒熱現場氣氛,準備不少豐富的禮品做為員工抽獎獎品,讓家電、資訊通路商等出現企業尾牙春酒商品採購商機。手機、平板、小家電 易攜帶商品最熱門連鎖資訊、3C通路商燦坤(2430)、全國電(6281)及神腦(2450)皆表示,企業的尾牙春酒採購潮,挹注不少
歲末年終,又到了企業老闆犒賞員工的尾牙、春酒旺季,因疫情趨緩,不少企業大廠恢復停辦二年的餐會。飯店、餐飲、百貨、資訊通路商等相關業者表示,舉辦尾牙、春酒的企業數量,雖未恢復到疫情前水準,但已讓沉寂已久的尾牙、春酒市場回春,商機大爆發。尾牙、春酒市場 商機大爆發
印度塔塔集團看好蘋果公司產品商機,除了想收購台灣緯創在印度唯一的蘋果手機代工廠外,現又傳出計劃在全國開設100家銷售蘋果產品的專屬商店。根據印媒週一(12日)報導,塔塔集團旗下經營消費電子產品連鎖店Croma的Infiniti Retail,將成為 蘋果授權的經銷商,並在全國各地的購物中心、商業街和
近期報導傳出,蘋果正尋求加快將生產轉移出中國的計劃,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報導,蘋果若要減少對中國的嚴重依賴,可能還需要數年時間。多年來,蘋果公司一直依靠在中國龐大的製造網絡來生產iPhone、iPad產品,但近兩年受到疫情清零和封鎖政策衝擊,包括最近在鄭州iPhone代工廠員工抗爭等影響。
根據外媒報導,蘋果要求供應商積極計畫增加在中國以外的設備生產能力,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這是蘋果對中國防疫措施,造成供應鏈中斷事件的回應措施。報告指出,由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科技硬體生產供應鏈的產地多元化自2019年就開始,不過因為武漢肺炎關係,這進展被推遲。
2名知情人士透露,印度正尋求將蘋果的部份iPad產品生產從中國轉往印度國內的方案。據稱這家科技巨頭正持續與當地官員進行持續的討論,具體計畫尚未敲定,但最終如果成功,將擴大蘋果在印度生產。《CNBC》報導,蘋果在9月底宣布,將在印度生產最新的iPhone 14,當時距離新機發表僅過去不到3週的時間。過
台積電將於美國時間下週二(六日)舉行亞利桑那廠「首批機台設備到廠」(First tool-in)典禮,美國總統拜登與商務部長雷蒙多確定出席。外媒報導,蘋果執行長庫克也將參加。在蘋果等客戶催促下,台積電亞利桑那廠計畫量產四奈米製程,比規劃更為先進。對此,台積電不評論。
搶攻睡眠商機,特力和樂(HOLA)與物理治療師合作,打造「智能選枕」的精準枕頭推薦系統2.0版本,最快15分鐘就可為消費者找到適合的專屬枕頭,特力和樂統計,至今有6成消費者會選購智能選枕系統推薦的枕頭。特力集團營運長暨特力和樂總經理何采容表示,人一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會在睡眠時間度過,要睡的好、寢
中國產線占比由2019年47% 降至去年的36%根據路透對蘋果全球供應鏈的分析,自武肺疫情大流行以來,因中國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導致人員移動和物流受影響,中國供應鏈存在不確定性,蘋果逐漸與中國供應鏈脫鉤,對中國製造的依賴明顯下降。蘋果最大代工組裝廠商鴻海旗下富士康鄭州廠,是全球最大的iPhone組裝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