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創新 逐年放緩每年9月是蘋果(Apple)發布新產品的時機點,其中又以iPhone手機最吸引果粉們的目光,自2007年賈伯斯(Steve Jobs)發表初代iPhone以來,已過了16年,如今蘋果將迎來iPhone 15系列手機,新機的顏色、款式、鏡頭,各種與上一代手機的不同之處總能成為時下最夯
全球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財報欠佳、財測也不如預期,加上蘋果iPhone季度銷量也低於預期,因兩家皆是台積電(2330)的大客戶,衝擊台積電今股價跌破560元,以556元開出,盤中最低為552元,下跌9元,呈現低檔震盪格局,並創近2個多月以來新低,市值下滑為14.31兆元,日減2333
科技大廠蘋果(Apple)週四(3日)表示,儘管在這個財季銷售和獲利皆超出華爾街的預期,但銷售下滑的情況將持續,公佈財報後,蘋果盤後股價跌2%。《路透》報導,蘋果公佈的財報顯示,截至7月1日的第3財季銷售下滑1.4%,來到818億美元(約新台幣2.57兆),每股盈餘成長5%,達1.26美元,超過分析
印度為扶植本土企業,不僅對中國手機製造商小米出重手,沒收其在印度555.1億盧比(約台幣210億)的資產,比亞迪設廠計畫也夭折。最新進展是將矛頭指向筆電、平板電腦及個人電腦等產品,因為印度從中國進口上述產品的比重將近一半,為了推動印度製造,商工部週四(3日)宣布進口筆電、平板電腦及個人電腦必須取得特
蘋果的App Store與Google Play為應用APP市場的雙寡頭,先前歐盟與英國產開調查蘋果是否涉及濫用市場地位阻礙競爭。現在,市場再傳出,英國約有1500多家應用開發商,就其App Store支付佣金費用的問題,對蘋果提起約7.85億英鎊(約新台幣315億元)的集體訴訟。
西班牙反壟斷監管機構週二(18日)表示,已對科技巨頭亞馬遜(Amazon)和蘋果(Apple)處以總計1.941億歐元(約新台幣68億元)的罰款,原因是這兩家公司限制蘋果和競爭對手在西班牙線上的設備銷售。《路透》報導,西班牙國家市場與競爭委員會(CNMC)在聲明中表示,2家公司根據2018年10月3
由於蘋果供應鏈甜中帶苦,因此台廠持續南進建立、擴充新事業製造據點,逐漸帶動印度、東南亞的伺服器、電動車產業鏈成形,以應對新時代「去中國全球化」的趨勢,同時瞄準具有成長潛力的新興市場。鴻海(2317)去年第四季受到中國鄭州疫情之亂影響,蘋果為避免產能中斷,已將部份高階機種代工訂單交給和碩(4938)與
代工大廠仁寶(2324)今天公布5月營收832.43億元,月增5.4%、年減6.7%,創今年單月新高,今年前5個月累計營收為3717.09億元、年減9.57%,今年1月至5月PC出貨符合內部預期的持穩發展,目前已接近旺季,陸續有客戶提出新案需求。
行政院長陳建仁晚間出席台灣玉山科技協會年度會員大會,強調台灣擁有自由民主普世價值,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及豐沛的資通訊產業人才與聚落,讓台灣的AI創新實力備受世界的肯定與矚目,也是各國推動人工智慧時最值得信賴的夥伴,「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讓台灣在AI領域的發展,得到大家共同的認識,厚植AI國力」。
蘋果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本週登場,將推出首款MR(混合實境)頭戴式裝置,Meta更在上週率先發表頭戴式裝置Quest 3,激勵光學鏡頭廠股價走揚,玉晶光(3406)、揚明光(3504)等都有切入元宇宙供應鏈,增添想像題材。加上第三季各大品牌新機問世、供應鏈將進入拉貨旺季,龍頭廠大立光(30
觸控面板廠GIS-KY業成(6456)今日召開股東會,會後董事長周賢穎表示,主力產品NB與IPad受到客戶去化庫存影響,導致首季營收規模縮小、毛利率轉負,預期毛利轉正要等下半年。面臨中國紅色供應鏈殺價搶單,業成也尋求轉型機會,周賢穎表示,公司長期佈局方向會往光學零件、光學模組發展,佈局MR、以及HU
蘋果發佈最新2022會計年度供應鏈名單,台廠組裝鏈包括電子四哥廣達(2382)、緯創(3231)、仁寶(2324)、和碩(4938)與鴻海(2317)等廠商,不過,此次蘋果僅列入供應鏈組裝據點,相關維修服務據點皆從名單上移除,而英業達(2356)已淡出蘋果供應鏈。
據DigiTimes引用業內消息人士稱,蘋果今年已為未來的iPhone、Mac和iPad向台積電預訂了近90%的第一代3奈米製程產能,為這家台灣晶圓代工廠下半年提供顯著的成長動力。MacRumors報導,蘋果即將推出的iPhone 15 Pro機型預計將配備A17 Bionic處理器,這是蘋果首款基
隨著全球智慧手機市場持續下滑,中國最大的國內智慧手機製造商Oppo關閉晶片設計業務部門,終止研發晶片。這家總部位於東莞的手機製造商成為首批退出晶片業的中國大型科技公司之一。一位發言人週五(12日)表示,由於全球經濟和行動業務的不確定性,公司將停止名為Zeku的部門的營運。Zeku成立於2019年,主
iPhone單季營收達1.57兆元在經濟放緩、衰退擔憂壟罩下,全球電子產品銷售疲軟,各家科技公司接連發佈了低迷的財報。科技大廠蘋果(Apple)5月4日公佈的業績卻出現了令市場感到驚喜的結果,儘管在通膨衝擊下,蘋果整體營收出現下滑,但iPhone銷量仍逆勢成長。
蘋果(Apple)計畫2024年逐步將OLED螢幕導入iPad Pro、MacBook等產品,然而,PC市場買氣低迷,導致MacBook首季出貨量大減41%,且Q2似乎還會持續下滑,這讓身為蘋果OLED供應商的三星(Samsung)與LG Display(LGD)擔心,無法從蘋果OLED訂單中獲利,
彭博引用知情人士透露,新德里計劃重新啟動在2021年12月宣布的100億美元(台幣3066億元)晶片獎勵和援助的申請程序,鼓勵本地晶片製造,並重新努力吸引潛在的晶片製造商進入該國。由於之前宣布的項目啟動時間拖太長,2022年一度啟動的初步努力僅吸引3名申請者,據報導,到目前為止,所有這些申請也都沒有
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四日在財報發布會上,大力看好印度內需市場的成長動能,加上印度、印尼的iPhone銷售表現,非中市場成為蘋果財報超乎預期的關鍵。包括鴻海、和碩、仁寶、緯創及英業達等電子代工大廠正加速「中國+N」的設廠布局,且可望在歷經陣痛期後顯著貢獻營收與獲利表現。
蘋果(Apple)週四(4日)公佈財報,業績表現超出預期,歸功於iPhone銷量優於預期,以及進軍印度和其他新興市場的成果,顯示出這家科技巨擘在全球經濟放緩中的韌性。《路透》報導,蘋果表示,截至4月1日的Q2銷售額下滑2.5%至948億美元(約新台幣2.9兆),優於路孚特(Refinitiv)預期的
下半年會更好 拚全年逐季成長蘋果概念股背光模組廠瑞儀(6176)連續5年都賺進一個股本,今年第1季雖受到市場需求低迷、客戶去化庫存影響,每股稅後盈餘降至1.58元;不過,瑞儀業務部最高主管陳世誠指出,第1季「特別不好」,第2季預期強勁反彈,下半年會比上半年好,全年有望逐季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