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峰/核稿編輯蘋果(Apple)先前於2020年在高階iPhone上搭載OLED面板,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計畫明年在高階iPad上搭載OLED面板,目前也正著手研發採用OLED面板的MacBook,預計最快2025下半年投產,此舉恐衝擊價值1500億美元(約台幣4.7兆)的LCD面板產業。
涵蓋政府單位、國有企業彭博報導,消息人士透露,越來越多中國政府機關與國有企業下令員工,禁止將iPhone與其他外國品牌電子產品帶入工作場所,至少有八個省份相關單位推動該禁用令,一些三、四線城市的國企與政府單位本月也口頭發布該禁令,顯示這項史無前例的禁用運動已擴大展開。
NPI新品導入轉移可見端倪蘋果正致力打造「非中國中心」製造基地,消息來源透露,蘋果已與中國iPad組裝大廠比亞迪合作,將新品導入(NPI)資源從中國遷往越南,同時也計畫將一些iPhone的NPI程序移往印度進行,這是蘋果首次展開將核心產品的NPI移出中國的行動。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知情人士透露,蘋果正與其中國iPad組裝大廠比亞迪合作,將新品導入(NPI)資源從中國遷往越南,該階段是指蘋果的團隊與代工廠合作,將產品藍圖與原型轉化為詳細的生產計畫,這是蘋果首次將iPad這樣的核心產品NPI,移至越南進行。
林浥樺/核稿編輯《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蘋果公司(Apple)發明iPhone觸控螢幕和Face ID技術的高階主管史蒂夫·霍特林(Steve Hotelling) 將離職。知情人士透露,霍特林即將從蘋果公司退休,不過目前蘋果內部尚未公佈該消息。
蘋果「去中化」供應商須付出成本?十月底中國黨媒環球時報指出,中國有關部門正在對鴻海集團(2317)旗下的富士康進行稅務稽查和用地情況調查,引發廣泛關注。部份專家、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此舉可能是要透過相關調查,表達對富士康的不滿,因為在推動業務多元化的過程中,富士康正積極將中國的產線轉移到印度等地。
蘋果二日公布會計年度第四季財報,總營收八九五億美元、年減一%以下,符合分析師預期,已連續四季下滑,是蘋果營收多年來最長跌勢,原因包括中國市場經濟疲軟與華為的新競爭;不過,蘋果第四季獲利二三○億美元,超乎預期。蘋果在其第三大市場中國的業務萎縮二.五%、至一五一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期,主因Mac電腦與i
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今天表示,預估2023年搭載Mini LED背光技術的應用出貨量雖然下跌,但2024年出貨量可望成長至1379萬台、年增3.37%,在終端產品漸趨平價化的趨勢之下,出貨量預期會逐年上揚,至2027年預期可達3145萬台,2023年至2027年的年均複合成長率為23
蘋果週四 (3日)盤後公布2023會計年度的Q4財報,儘管獲利優於市場預期,但營收卻呈現連續第4個季度下滑態勢,iPhone以外的所有硬體均較去年同期下降,其中iPad和Mac更是大幅下滑,在蘋果高層預料本季營收,可能無法受惠年末假期恢復成長後,蘋果股價在週四盤後交易時段下跌超過3%。
台積電營收大活水!外媒報導指出,光靠蘋果今年新手機使用3nm晶片,就幫台積電帶來31億美元(台幣1007億元)的收入。蘋果今年總共發布了四款3nm晶片手機,首先是專門用於 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5 Pro Max 的A17 Pro,其次是最新版本的M3、M3 Pro 和M3
1.蘋果(Apple)將於今(31)日召開第二場秋季產品發表會,預期推出高階款MacBook Pro、iMac等重磅新品,首度採用3奈米製程的M3系列晶片,台積電、廣達等概念股可望受惠。蘋果預期亮相的四款產品,包括採用M3晶片的24吋iMac,14及16吋MacBook Pro,8.3吋iPad m
市場傳出,蘋果最快於明年把生成式AI融入iPhone和iPad,將雲端AI和「邊緣AI」結合,預計很可能從iOS 18和iPadOS 18開始,推出生成式AI功能。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認為,明年蘋果將花費47.5億美元(約新台幣1534億元)採購AI伺服器。
DIGITIMES研究中心今天指出,受到傳統淡季以及北美、中國等主要市場需求未見起色的影響,全球平板電腦在今年第2季的出貨總數僅達2809萬台、季減5%,觀察下半年受惠於旺季效應、蘋果新品上市等有利因素,平板庫存可望回補,預估出貨表現將逐季成長。
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週三(27日)在社群平台X發文表示,荷蘭晶片設備製造商ASML可能顯著下修2024年極紫外光(EUV)設備出貨預測約20–30%,主因包括蘋果(Apple)和高通(Qualcomm)2024年3奈米需求低於預期。郭明錤表示,根據其最新調查顯示,ASML可能顯著下修2024年EUV
根據Arm週二提交的首次公開募股文件,蘋果(Apple)已與安謀(Arm)簽署了1項新的晶片技術協議,新合作協議將延續到2040年後。《路透》報導,Arm擁有全球大多數智能手機計算架構背後的知識產權,並將其授權給蘋果和許多其他公司,而蘋果在為其iPhone、iPad和Mac設計自己的訂製晶片的過程中
針對不同地區客戶出貨電子代工廠近年因應全球供應鏈解構與重組,實施「中國+N」策略,針對不同地區的客戶進行出貨,其中英業達(2356)持續強化泰國伺服器產線,明年下半年將切入輝達(NVIDIA)B200 AI伺服器領域;而仁寶(2324)則評估新設中國重慶智慧製造基地,聚焦車電產品。
代工大廠仁寶(2324)持續擴充產線,為因應全球供應鏈結構與重組的趨勢,中國生產基地負責支應亞洲的訂單需求,集團位於該國重慶兩路果園港保稅港區的廠區,目前正在評估新增智慧製造基地項目,將聚焦發展新事業當中的車用電子產品線。仁寶董事長許勝雄上月9日在公開活動指出,集團旗下包括金寶(2312)、仁寶、康
一份新的供應鏈報告稱,今年只有蘋果產品將採用台積電3奈米晶片。直到2024年,台積電才會開始為其他公司生產3奈米晶片。這與之前的預期有所不同,此前預計英特爾將在今年年底也會收到一些台積電製造的3奈米晶片。據DigiTimes援引行業消息人士稱,蘋果今年將收到台積電所有第一代的3奈米製造晶片,用於即將
市值估600億美元 於那斯達克上市軟銀集團旗下英國晶片設計商「安謀」(Arm),計畫在8月底向美國證券交易所正式提出上市申請,然後9月於那斯達克進行首次公開募股(那斯達克),市場預料,其市值至少600億美元,可望成為2023年全球最大的IPO案,而包含蘋果、三星電子、輝達和英特爾等科技巨頭,都傳出將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將於19日在台中世貿登場舉行就業博覽會,連結中彰投三縣市政府共同舉辦,是中區最大場就博會會,中部地區包含大立光電、統一集團、王品、雲品、涵碧樓、上緯集團等近百家知名廠商參與徵才,提供超過6000個職缺,在全時工作的職缺中,有超過75%的職位起薪高於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