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蘋果推出iOS更新,比起新功能,更多果粉關心的往往是續航表現。蘋果於上週1月28日釋出最新版本的iOS 18.3升級,經過一週多的時間,許多用戶仍在觀望是否會出現耗電災情。知名YouTube頻道iAppleBytes也公布了iOS 18.3的續航測試結果,為猶豫不決的用戶提供參考
過年走春決定好行程了嗎?如果還沒可以請 Gemini、ChatGPT 等 AI 機器人來幫你!只要輸入簡單的指令,就能迅速獲得旅遊行程、景點推薦,甚至擔任旅程的專屬顧問,隨時解答各種疑難雜症。
三星全新 Galaxy S25 旗艦系列正式登場!本次發表會最大亮點之一便是 AI 人工智慧功能,三星與 Google 攜手合作展示了一系列全新 AI 技術。不過,這些功能並非 S25 系列的獨佔,根據 Google 最新公告,Pixel 9 以及部分 Pixel 手機也有望獲得相同的 AI 升級,帶來更加智慧的手機體驗。
三星全新旗艦S25系列今(23日)凌晨正式發佈,同樣涵蓋S25、S25+和S25 Ultra三款機型,再度聚焦於更進階的AI功能,化為更人性化的AI手機,自由3C科技頻道搶先動手玩,帶大家掌握看懂新機亮點
三星新旗艦S25系列將於1月23日凌晨發布,隨著各方爆料湧現,新機的規格和特色幾乎已經完全曝光,網路現在再流出一份疑似來自巴西的三星官方行銷資料,讓手機主打亮點再一次完整被揭露
台灣大哥大電信獨家開賣realme GT 7 Pro,搭配月付1,599元指定專案即可0元入手。(圖/台灣大提供) realme全能水陸旗艦機GT 7 Pro正式登場,推出最高防水等級IP69,全方位升級5大AI拍攝與2大AI遊戲等技術,台灣大
Google 每一年都會釋出大量新產品、服務,與此同時也會有不少產品被迫淘汰、走入歷史!外媒《Neowin》近期就盤點了 10 大被 Google 淘汰的產品,有曾經家喻戶曉的 Chromecast 電視棒,也有下載次數破五億的 Google Podcast。
繼大力打擊廣告攔截器和網路移民後,YouTube再度出手,這次的對象是「點擊誘餌」內容
想要借助 AI 的智慧,現在不一定需要網路!ChatGPT 在美國就提供免費的電話專線,碰到問題就可以直接打電話、傳簡訊給 AI。
很在意 iPhone 續航的用戶注意了,近期打算替 iOS 升級至最新版本最好先緩緩!蘋果稍早正式關閉舊版本的降級認證,倘若若覺得續航下滑了,可是沒有回頭路的。
蘋果最新發布的iOS 18.2會不會很耗電呢?知名YouTube頻道iAppleByte以6款iPhone來進行實測,一起來看看iOS 18.2值不值得升級?
可能是距離發布時間越來越接近,最近許多任天堂配件商開始頻頻爆料新一代主機Switch 2的相關資訊,繼Satisfye後,Dbrand帶來更多的細節,引發玩家的廣泛關注。
為了跟蘋果競爭,Google、三星和高通早就宣布要聯手,現在終於正式成形。Google宣布推出Android XR作業系統,專為XR設備打造,涵蓋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與混合實境(MR)等頭戴裝置和智慧眼鏡。該系統預計2025年推出,第一款產品由三星打造。
2024年,網友都在搜尋什麼? Google公佈了台灣2024年度搜尋排行榜,「地震」榮登今年快速竄升關鍵字搜尋冠軍,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
LINE揭曉2024年度貼圖排行榜,揭曉台灣用戶心目中的最愛,包括貼圖、表情貼與主題。今年榜單不僅延續經典角色的熱度,也出現新的黑馬,快來看看,哪些貼圖成為今年的大熱門,你的手機趕快下載起來!
YouTube 今日公布台灣 2024 年度「熱門影片」、「熱門音樂影片」及「熱門創作者」三大排行榜,揭曉過去一年台灣用戶喜好與趨勢。從榜單上可以發現,許多主題都緊扣時事,例如總統大選、巴黎奧運。
倘若預算有限,購買手機要優先挑效能最強的機型,還是以大電池、續航好的為主呢?外媒《AndroidAuthority》就以此為題展開調查,在超過萬名網友票選之下,結果呈現一面倒,許多人都認為電池續航更重要,更有人直言:沒有電池,效能該怎麼發揮?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稍早公布 2024 年度台灣網路報告,揭露國人使用社群、通訊媒體的喜好與趨勢。長年社群霸主臉書的使用率逐年下滑,但同一集團的新平台 Threads 卻也順勢崛起。
據傳,蘋果計畫對明年推出的iPhone 17系列進行重大調整,預計取消Plus機型,改推全新設計的超薄機型「iPhone 17 Air」(或稱iPhone 17 Slim)。YouTube頻道Apple Track也根據各方傳聞製作了iPhone 17 Air概念影片,展示新機的可能特點,自由3C科技頻道也整理靜態圖片讓果粉快速掌握重點
根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的最新調查,台灣網友最常使用的社群平台第一名還是臉書(70%),其次為YouTube(53%)、Instagram(34%)、PTT(11%)與Dcard(9%)。然而,然而,使用習慣呈現明顯的世代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