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測大廠力成(6239)今召開法說會並公布第一季財報,受到稅後盈餘11.75億元,季減22.9%,若不列西安廠,獲利年減25.9%,創近8季以來新低,每股稅後盈餘1.58元。力成預估,揮別第一季營運谷底,第二季、第三季業績將持續成長,第四季因關稅影響終端需求則難料。
2025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上個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落幕,今年參展商超過4500間、吸引超過14萬人看展,其中包括1400間新創公司,展出全球創新、突破性的科技產品,領域涵蓋人工智慧(AI)、數位健康、食品科技、智慧家庭等。本報記者直擊展覽現場,盤點8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黑科技。
電子零組件廠群光電子(2385)今天表示,由於1月適逢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減少,單月營收為75.18億元,月減9.6%、年減2.3%,預期首季經歷傳統季節性低谷之後,第2季營運將反轉往上,第3季則可望在客戶新品加持之下,達到全年季度營業額高點。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2024年度列出「最失敗科技」。該文指出,這些科技失誤包括「醒來」的人工智慧出包,以及更新出錯導致全球百萬台微軟電腦大當機。今年共有8個事件入選,其中一件還無端將台灣捲入。據報導,這8件事件包括AI出包、波音星際飛船、CrowdStr
受惠於中國推出「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加上品牌廠提前為雙十一促銷備貨,電視面板報價全面止跌,甚至有部分尺寸醞釀漲價,外資大摩則預期農曆春節前備貨動能更為強勁,面板廠將重新掌握議價權,面板產業出現轉機。此外,不僅美國眾議院盯上中國最大面板廠京東方,川普當選後若對中加重關稅,台廠均已分散生產據點,也可望受
面板驅動IC大廠聯詠(3034)昨日召開法說會,聯詠副董王守仁表示,雖然中國有舊換新補貼的急單需求,但消費性電子恢復力道仍嫌不足,加上進入傳統淡季,三大產品線需求同步下滑,客戶亦調整庫存,預估第四季營收季減10.2-13.8%,以美元兌新台幣1:32計算,單季營收約新台幣240-250億元,毛利率介
AI PC商機明年正式發酵,金屬機殼大廠可成(2474)董事長洪水樹今日表示,明年全球PC出貨成長估7至8%、AI滲透率達20%,加之機構設計複雜度會提升,長期利於供應鏈營運成長,明年產業沒有悲觀理由;並將設立泰國廠,最快2026年底營運。
筆電鏡頭大廠先進光(3362)下半年營運表現不俗,雖然尚未公告9月營收,不過今日股價率先起漲,一度漲逾7%,近10時35分,先進光股價上漲10.5元或4.65%,暫報236.5元,成交量逾千張。研調預估,今年全球筆電出貨量將優於去年,又有AI PC加持,windows系統並將帶動商務機種換機潮,筆電
機殼大廠可成(2474)今日公告8月營收16.65億元,月減16.4%、年增18.5%;前8月累計營收則為119.87億元、年減11.7%,因終端需求逐漸回溫,年減幅度見收斂。可成說,因現在正值消費性電子旺季,有利於出貨動能,客戶對AI PC有強烈企圖心,可成也不會缺席。
電池模組大廠新普(6121)公告8月營收77.03億元,月增21.1%,年增5.5%,為今年單月新高;前8月累計營收506.48億元,年減4.4%,年減幅度持續收斂。新普表示,第三季受客戶新品上市帶動,表現優於預期,對第四季信心增加。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認為,受地緣政治風險與經濟不確
下半年進入消費電子旺季,筆電需求增溫,機殼大廠可成(2474)維持審慎正向展望,加上今日將公告8月營收,股價跳空開高走高,最高漲逾5%,近11時35分,可成股價上漲10.5元或4.66%,暫報236元,成交量近1500張。可成近年處在轉型陣痛期,今年營收表現也相對壓抑,不過觀察7月單月營收已呈現年月
吳孟峰/核稿編輯高通週三(4日)推出一款新的個人電腦處理器,有助電子製造商將人工智慧應用到其設備上的願望,這也加大高通挑戰英特爾和超微地位的力度,而英特爾正在PC處理器市場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高通在德國柏林舉行的IFA大會上揭開Snapdragon X Plus 8 核心的神秘面紗,此處理器專為執行
因應雲端及邊緣AI晶片強烈的生產需求,晶圓代工業者加速擴張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產能,DIGITIMES研究中心分析師陳澤嘉預估,2023~2028年的五年間,晶圓代工業在5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擴產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23%,AI晶片高度仰賴台積電CoWoS封裝技術,預估台積電在2023~2028年C
高佳菁/核稿編輯隨著各家科技廠商相繼推出具有AI功能的產品,AI PC出貨量正在迅速增長,根據研調指出,全球第2季度,支援人工智慧的PC出貨量為880萬台,預估2024年出貨量將達4400萬台,而2025年將突破1億台,達1.03億台。外媒報導,AMD、Apple、Intel和Qualcomm的最新
Computex是什麼?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6月4日登場,除了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外,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安謀(Arm)、高通(Qualcomm)等大廠執行長也親自來台與會。
下半年業績 將受惠新品上市電子代工大廠廣達(2382)昨公布1月自結營收729.37億元,月減21.5%、年減19%,創近21個月新低紀錄,廣達指出,1月為傳統電子產業淡季,維持正常季節性表現,目前集團伺服器業績已佔整體近5成左右,預計第2季出貨將明顯增強,下半年業績將受惠於新品上市助攻。
光電半導體封裝解決方案供應商弘凱光電(5244)12月營收9054.5萬元,月減2.22%、年增11.7%;第4季營收2.63億元,季增16.8%、年增13.36%;2023全年營收8.81億元、年減4.2%,營運團隊對於2024年展望審慎樂觀,以目前訂單出貨狀況來看,旗下車用光源及3C感測2大產品
散熱大廠雙鴻(3324)今日公告2023年12月營收10.13億元,月減約11%、年減11.52%;全年營收127.15億元,年減8.2%。雙鴻表示,首季水冷產品分歧管開始出貨,且伺服器、VGA需求不錯,首季營運不看淡、可望維持去年第4季水準;並看好AI PC加速今年筆電(NB)換機潮,長期並可推升
高佳菁/核稿編輯分析師表示,隨著消費者準備買入新的個人電腦(PC),全球PC銷售的頹勢可能會在明年告終,搭載AI(人工智慧)性能的設備需求,預計將進一步提振市場。《CNBC》報導,市調機構Canalys表示,在PC市場艱難的一年即將結束之際,終於有樂觀的理由。隨著客戶希望更新疫情期間購買的設備,加上
由台灣威盛電子與上海市政府共同成立的中國中央處理器(CPU)設計公司兆芯,正式推出最新「開先KX-7000」系列CPU。科技媒體Tom’s hardware指出,採用神秘製程節點的該新晶片,運算效能為上一代KX-6000兩倍速,是中國半導體業擺脫西方技術與制裁,向前進展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