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正式推出全新M5晶片,在MacBook Pro部分,首先登場的是14吋M5 MacBook Pro。不過,根據蘋果官網顯示,歐盟國家和英國販售版本的盒裝內將不再附贈充電器,仍保留充電線
雖然真無線耳機當道,但在社群平台上早就推起一股「有線耳機回歸潮」,許多年輕人又開始戴回「有線耳機」,並大力推崇有線耳機有三大實用優點,包括不受電力限制、音質穩定,也較不容易弄丟
蘋果在9月初推出的iPhone 17系列和iPhone Air,產品定位區隔比往年更加明確,標準版滿足大眾需求、Air訴求極致纖薄,Pro則往專業路線更上一層樓,這也讓不少人陷入選擇障礙。如果你正在猶豫有沒有必要直上Pro,不妨先參考本次實測,再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又有行動電源自燃了!一名何姓網友昨(24日)在「爆料公社公開版」發文表示,清晨4點半左右突然聽到客廳「碰」一聲,原以為是颱風陣風,沒多久卻聞到燒焦味後,他緊急從房間衝出才驚見客廳牆面竄出火光,幸好他迅速撲滅,才避免一場更大災禍。
蘋果 iPhone 17 系列今日正式開賣!本次在外型上最受矚目的 iPhone Air 也隨之上市。記者今早第一時間前往蘋果 A13 信義區直營門市,獲悉 iPhone Air 是首日開賣少數能以現貨購得的機型,也搶先體驗了新機的超薄手感。
手機周邊大廠 ANKER 瞄準 iPhone 17 上市商機,推出全新 5 款行動電源,並首度進駐全台近千家 7-ELEVEN 門市,方便消費者第一時間購入立即與新機搭配使用。
近來國內外屢傳行動電源自燃意外,讓大眾更加意識到行動電源的使用安全。上週台灣高鐵也發生類似事件,讓交通部長陳世凱也出面呼籲,小心使用行動電源。
蘋果今日正式釋出 iOS 26 版本,引入了 「Liquid Glass(液態玻璃)」設計,帶來近年最大改版的介面升級,還有一系列的新功能同步推出。然而,想要在第一時間升級,以下有三件事情要多加注意。
無論日常通勤或外出旅行,行動電源都是不可或缺的隨身物品,手機、耳機、手錶甚至遊戲掌機的充電需求都靠它。這也使行動電源容量不斷升級,更加入磁吸、自備充電器等多樣化功能,並縮小體積更加實用便攜,提供電子產品隨時充電的便利性,出門在外不必擔心電量告急。
蘋果推出新一代AirPods Pro 3,功能全面升級,售價依舊維持前代的7,490 元,讓不少果粉直呼佛心。不過細看官網發現,蘋果其實悄悄取消了盒內附贈的USB-C充電線。
AirPods Max 至今已上市五年,果粉卻遲遲等不到下一代。對此,《彭博社》知名記者 Mark Gurman 指出其銷售處境尷尬,認為蘋果既不可能停產,也不太可能推出更新版。
蘋果與中國手機大廠OPPO的角力戰,正搬上法院。蘋果近日在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OPPO透過一名蘋果前員工竊取了Apple Watch的核心技術,並提交了相當具體的證據。
Google新一代旗艦Pixel 10系列登場,陣容維持Pixel 10、Pixel 10 Pro、Pixel 10 Pro XL和摺疊Pixel 10 Pro Fold,全面不漲價,在台依然26,490元起。電信方面也同樣由中華電信和台灣大哥大共同販售。
蘋果 iPhone 17 系列就要登場了,雖然新機還沒發表,網路上又開始流傳一個老梗「iPhone 單數不要買、雙數才值得買」。這個說法真的準嗎?我們就來回顧一下歷代 iPhone的進化,看看到底有沒有道理
耳罩式耳機的熱潮持續不褪,結合科技與時尚的外型,不僅成為整體造型的一部分,比真無線耳機更飽滿的音質,也滿足聽音樂、追劇、玩遊戲等娛樂需求,是實用性相當高的時尚單品。想要跟著入手耳罩式耳機該怎麼選?透過三大挑選重點,帶你一次搞清楚。
忙碌一天想讓身體放鬆、心情沉澱,按摩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又不可能每天都花錢找人按,在家中放台按摩椅就很合適。最近流行的「沙發按摩椅」兼具設計美感與實用機能,能夠幫助舒緩身體疲憊,無論擺放在客廳、臥室或書房,也能成為居家空間新亮點。
任天堂替 Nintendo Switch Online 會員送出最新福利!正式將昔日經典的《瑪利歐繪圖》(Mario Paint)加入 NSO 的追加遊戲陣容,讓玩家可以不必支付額外費用,就能享受到這款經典作品。
2025 Acer Day展開全台促銷,同步推出超過十款新品。圖為Swift Edge 14 AI,售價56,900元。 宏碁(Acer)一年一度的夏季盛會「2025 Acer Day」登場,全台同步展開線
雖然三星旗艦手機已支援 Qi2 無線充電技術,但目前並未內建磁鐵,需搭配專屬配件才能使用磁吸無線充電。不過,三星最近透過Samsung Members App向用戶發起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未來可能導入內建Qi2磁鐵的設計,甚至不排除取消有線充電的可能性。
早在2012年Google就推出首款智慧眼鏡Project Glass,率先提出「不再需要低頭滑手機」的願景,但受限於技術問題,Google Glass未能順利進入消費市場,直到Meta攜手知名眼鏡品牌Ray-Ban推出Ray-Ban Meta智慧眼鏡,才重新喚起市場關注。與此同時,隨著Meta與Google陸續展示了結合AI與AR應用的新一代智慧眼鏡,甚至將與潮流眼鏡品牌合作,讓人意識到這場科技與時尚融合的革命似乎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