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巨頭微軟在10月14日淘汰運行超過十年的Windows 10作業系統,預估影響上億台電腦,也迫使消費者轉移至Windows 11。由於11內含多項AI功能,加上正值AI PC浪潮,電腦產業隨之出現諸多變化,想在此時換新機該注意以下3大重點,就能入手最適合的電腦,為工作、學習找到神隊友。
三星正式進軍XR市場,發布全新頭戴裝置Galaxy XR,主打和Google、高通共同合作的原生AI頭戴裝置,這也是Android XR生態系的首款產品,主要是瞄準蘋果Vision Pro而問世
蘋果不只著手打造摺疊iPhone,也計劃布局摺疊iPad(也有人稱摺疊MacBook),根據彭博社記者Mark Gurman的最新透露,這款摺疊iPad正遇到開發瓶頸,發布時程可能延後。
蘋果本週才剛發表搭載M5晶片的全新14吋MacBook Pro。然而,彭博社記者Mark Gurman再次確認,M5系列只是一次「穩定升級」,MacBook Pro真正大更新將會在M6系列世代登場
vivo在8月推出首款MR頭戴裝置vision探索版,很明顯是衝著蘋果Vision Pro而來,它主打「全球最輕的空間運算裝置」,得益於中框採用鋁合金材質,重量僅398公克,對比蘋果Vision Pro的600~650公克,輕了不少。自由3C科技頻道記者也實際進行了體驗
蘋果已故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曾在 2010 年 iPad 發表會上,公開批評垂直使用觸控螢幕不符合人體工學,容易感到疲累,強調筆電不適合搭載觸控螢幕,甚至戲稱會導致「猩猩手臂」的疲勞感。然而,最新消息卻指出,蘋果有意替 MacBook 引入觸控螢幕設計,再度淡化與 iPad 之間的差異。
蘋果在今日秋季發表會一口氣帶來 3 款全新 Apple Watch,包含標準款 Apple Watch Series 11、入門款 Apple Watch SE 3 以及頂規的 Apple Watch Ultra 3。新錶款首度加入 5G 聯網功能,帶來更強的遠端連線能力,並首度支援高血壓偵測,預計 19 日全面開賣。
蘋果今年2月推出iPhone 16e,成功為全球銷量注入成長新動能。多方爆料指出,蘋果明年將持續推出下一代iPhone 17e,如今有更進一步的規格細節曝光。
對於需要長期在外辦公的用戶來說,總希望筆電能隨時保持連網狀態。為此,據傳蘋果正開發 5G 版本的 MacBook Pro,讓使用者不必只依賴手機熱點或 Wi-Fi 連線。
根據蘋果不小心外洩的程式碼顯示,蘋果正開發下一代 iPad mini,市場俗稱「iPad mini 8」,這款新代迷你小平板可能搭載跟iPhone 17 Pro系列相同的A19 Pro晶片,意味在效能上會進一步躍進
搶在發表會到來之前,Google 於最新預告片提前揭曉了 Pixel 10 Pro Fold 摺疊手機的真面目,延續前代相似外型,主打「展開手機」的期待感。
蘋果今年上半年已經推出入門iPad 11和M3 iPad Air,若你鎖定的是iPad Pro,那麼新一代新品預計10月登場。
雖然外界都在關注預計9月登場的iPhone 17系列,外媒彭博社記者Mark Gurman搶先曝光蘋果在2026上半年的產品發布計畫,涵蓋iPhone、iPad及Mac等多條產品線。
日本手機品牌夏普今日在台一次帶來輕旗艦 AQUOS R10、入門款 AQUOS wish5 兩款新機,找來知名設計師三宅一生的團隊 miyake design 負責外型,帶來日系的簡約與俐落的風格,還有不畏懼強力水壓的保護力。
蘋果近年積極拓展 Mac 陣容,根據外媒《AppleInsider》取得的內部情報,搶先揭曉蘋果預計至 2026 年共推出多款 Mac 電腦的升級規劃,其中包含史上最強的 Mac Pro 也即將獲得下一代升級。
曾有一些網友抱怨,Google Pixel手機的螢幕看久,似乎比其他品牌更容易感到不舒服,如頭痛或眼睛不適,而引起熱烈的相關討論。這個問題可能是出在Pixel手機的PWM頻率偏低有關
搶在九月 iPhone 17 發表之前,Android 各品牌提前搶市!繼本週 vivo X200 FE 與 OPPO Reno14 進攻中高階市場,下月在台更有日韓兩大品牌要正面交鋒,皆已經預告有新機發表會。
隨著新一代iPad(A16)、iPad Air(M3)登場,蘋果iPad陣容的更新暫告一段落,預計到年底前都不會再有新機發布,現在正是入手的最佳時機;但面對價格、規格不一的產品又不知該如何選擇,不妨參考以下選購指南,把錢花在刀口上,買得精準、用得開心。
2025 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自今(20日)至23日登場,此為產業展,主要針對國內外專業人士及投資者舉辦。不過,對科技產品有高度興趣的一般民眾,也可把握23日最後一天開放購票參觀的機會,當日全票票價為200元
無論是哪一價位的手機,電池續航始終是消費者最關心的重點之一。過去多數手機均維持「一天一充」的頻率,不過外媒《Android Authority》指出,2025 年有望成為智慧型手機續航力的轉捩點,使「兩天一充」成為全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