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示錄裡,當耶穌讓使徒約翰清晰地看到地上教會的現況後,祂轉而用類似吹號的響聲召喚約翰說:「你上到這裡來,我要將以後必成的事指示你。」 上到這裡來(Come up higher)是對特別揀選的精英所發出的召集令。知識份子只有站在一個智識和道德的「制高點」才能看透沼澤裡的混沌。
漫漫長假、炎炎夏日,待在冷氣房裡滑手機似乎成了兒少的暑假生活安排?根據兒盟今年調查發現兒少的網路使用時間(不含做功課、網路上課的時間)平均每日4.6小時,一週高達32.2小時,相較2020年兒盟調查一週27.2小時,明顯增加許多,扣除其上學的時間,等於回家時間幾乎都在上網。
劉美蓮陳耀昌醫師在《財訊》雜誌專欄開始,我就是Fans。專欄成書《島嶼DNA》,感受到他要普及「幹細胞醫學」的用心,以周杰倫、女神卡卡、雅子妃,引發讀者興趣。今夏將登上螢幕的《斯卡羅》(公視),2016年原著《傀儡花》末尾,陳大作家特地提到日本才女/聲樂家/作曲家/関屋敏子,收林氏好為徒,提醒我在臉
李宗祐/科技大觀園特約編輯(編按:文章發表時間 2020.03.27)「你問大流行會不會來?我覺得會、一定會!」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0年3月11日宣布COVID-19(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簡稱新冠肺炎)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之前,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在2月底受訪
近日法務部公告之科技偵查法(以下簡稱科偵法)草案,甫推出即引起支持與反對雙方沸揚論戰。或許稍日冷靜之後,重新耐心檢視科偵法草案文本及瞭解實務現況,應略能耙梳歸理其中的法制意義及其所直面的困境。本文認為,科偵法的法制意義,一方面在於回應最高法院呼籲對於GPS此種新型強制偵查處分的立法缺漏填補(參照最高
陳志寧2020 年 9 月 19 日是《法律白話文運動》第一次舉辦研討會,題目是「數位時代中,偵查與隱私的權衡兩難」。而在 9 月 8 日,法務部正好公告「科技偵查法」草案,其中草案內容,便涉及國家機關在甚麼樣的情況下,可以獲取人民在通訊軟體內的溝通內容,涉及人民隱私權與通訊隱私權的保障。
「我也好想玩動物森友會哦!」買不到 Switch 的阿豹軟爛在床上打著這則限時動態,因為他累豹。一則 FB 二手拍賣社團的通知吸引了阿豹的目光「二手 Switch ,售 8000 ,急需現金所以割愛」眼明手快的小花立即第一個留言、私訊賣家。
在英國,同志處境已經發展到一個奇妙的階段,「對同性戀多餘的保障,可能是對異性戀的歧視」。不論基於眼紅或單純不爽:曾經是歷史遺毒的,也能搖身變成趨之若鶩的紅利;但歷史不願鬆手的,怎麼樣都競爭不過主流社會價值觀——假設人人平等的自由主義——但這不包括處處受
Joseph Li2015年1月,伊朗完成了一套關於穆罕默德童年的電影,叫《穆罕默德:神的傳話者》(Muhammad, Messenger of God)。電影的製作人是Majid Majidi。他是親建制電影界的領軍人物。在過去五年,他都在高度機密的情況下製作歷史上第二套有關穆罕默德的電影。
最近「台灣媒體革命工作室」刊登廣告,又有「非常報導」的光碟問世,其中凡被點名或被影射者,莫不嚴陣以待,準備就其內容有無誹謗或妨害名譽的要件提出控告。但這種另類型態的媒體傳播,姑不論其動機或成效,但多少反映出目前正常經營運作的媒體,已不能滿足不同政治立場者或公眾多元發聲的需求,於是另闢蹊徑,透過自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