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代人而言,吃素已不再是宗教人士的專利,也有許多人是因為環保意識或健康考量,選擇吃素。儘管做不到全素生活,還有人會採取每週一日素、飲食以素食為主、肉食為輔的折衷方案。而近幾年來,紐約則颳起了一股早餐吃素的「朝素」風潮,讓重視美容健康的日本女性趨之若鶩。不但相關話題持續延燒,標註「朝素」的分享照片
迎接丁酉雞年,國立台灣美術館規畫「吉啼舞春賀新年」系列活動,大年初二(29日)開館當天,不但看得到熱鬧的獅鼓陣,國美館吉祥物Mr. ART和財神爺也會在大門廣場發紅包,分送整年的好運!應景的《雞年年畫特展》,展出琳琅滿目、各具特色的82張版印年畫,人氣極高。如果覺得光看不過癮,29日下午本屆版印年畫
跨性別議題不但在北歐早就被納入教育體系,英國也在近期跟進,英國最新的《教師指導手冊》中,明列要求教職員在校園中避免對學生用「男孩們」、「女孩們」的籠統稱呼方式,好讓跨性別的孩子不覺得自己被排除在外。這是英國第一本針對7歲以上學生,專門解釋變性、跨性的教學指南。
@謝佳真阿見對著即將離開病房的母親大喊著︰「媽咪,不要走!」母親的步伐愈走愈急,兩人的距離愈來愈遠,卻仍遠不及心上的疏離。在精神科病房裡,有許多自閉症患者和發展遲緩的孩子,因為家人照顧困難而將他們送到病房來住院。精神專科醫院彷彿提供這些家屬喘息服務般。而阿見的母親在離去前一句話也沒留,只丟了一袋簡單
後來,你的苦惱並非來自害怕遇不到對的人,而是擔心無法辨別誰才是那個對的人。自問自答反覆質疑 誰才是Mr. Right經過了好長一段這樣的時間,你覺得身邊出現的每個人都可能是對的人,想要試著經營、試著相處,但同時卻又不斷質疑對方:他不是那個願意待下來的人、他不是那個適合自己的人⋯⋯,如此反反覆覆,相信
多久沒透過寫一封信傳達情感?一筆一畫地把字刻好,彷彿就把心意貫穿在詞彙之間,整封信存在了神聖的使命。把時間設定成等待的渴望片刻,從信寄出之後,便開始等待回信的樂趣。一來一往之間,這種天然慢愛,讓人格外懂得時間沉澱之後的美好。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Finding Mr. Right 2)敘
陳栢青著,寶瓶文化出版陳栢青(1983-)寫愛寫成長寫傷害,總帶著一種詼諧,行文看似散焦實則環環相扣,儘管發噱卻是先發制人的假動作,以笑聲推開那些亟欲侵迫的什麼,掩飾內裡的「虛心」,在傷害與被傷害之間轉圜。為了鬆綁,嘗試讓文字顯得「不安全」,陳栢青持有一種裙拉褲甩姿態,空白紙頁展成舞台,他像演員在其
台南市文化局與德國凱馳集團合作,14日開始,將由專業的文化古蹟清洗專家為安平古堡「洗澎澎」,預計半個月後完成,洗去附著在安平古堡上的青苔與髒汙,延長古蹟的保存年限。德國凱馳集團有35年的文化古蹟清洗經驗,迄今已在全球進行超過100項文化公益清洗專案,包括梵諦岡聖彼得廣場、美國南達科塔總統石像國家紀念
楊婕著,麥田出版楊婕(1990-)書寫主題明確,以「房間」系列征戰各大文學獎,今補添至六十三篇散文,結成首本散文集。身為一位敏銳的獨居者,幾無遺漏記下一方方曾經的居所,觀察細膩如顯微鏡頭,其將賃租的套房、學生宿舍、青年旅舍、埋名換身分暫住的房間,透過細節描繪建構出具體形象。居留過的房間,如愛過的人,
旋律響起時,多半是夜晚,獨坐窗前,多年前相似夜裡的記憶排山倒海襲來……是趙詠華擅長的高音迴盪,在那個午夜裡被換上一種淡淡哀愁的況味,喝了太多酒的你被我從政大校園操場邊的長椅半拖回來,失神狀態中,你卻還有力氣在音響置入一片CD,然後緩緩逃入夢裡,癒療你才新釀成的傷。
車侑陳著,游芯歆譯,二魚文化出版村上春樹不乏一眾追隨其文字的信徒,對於他作品的評點討論不勝枚舉,正經研究鑽探意旨者有之,輕鬆行文析其品味者有之。深諳料理的韓國美食專欄作家車侑陳則從「食物」的觀點出發,認真誌記村上春樹書中出現的美食,運用自身所學,結合料理、生活、感悟……提供與村上春樹對話的另一種角度
隨著國際上眾多的知名媒體票選成績揭曉,毫無疑問的,曼谷這一個天使之城,無論在最佳旅遊城市、最佳時尚之都、最佳餐廳、最佳飯店,甚至最佳Spa等,在任何一個類別,幾乎都可以看見它的身影,甚至還可能是唯一上榜的亞洲城市。當然,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每個票選的目的和遊戲規則也不盡相同,你可以同意,也可以反駁。而
免費學習英文的網站多如繁星,以下有兩個英文學習的頻道,只要上www.youtube.com網站搜尋,就可以在家學習英文,又能進入西方文化,是再好不過的選擇,我很樂意將它們推薦給台灣的父母和孩子。<網上看1>羅吉斯社區 優質兒童節目在美國,有非常多的孩子都是觀看Mr. Rogers’ Neighbor
珍妮佛今年是我高中畢業滿三十年,在幾位熱血同學的精心籌畫之下,我們這群年近五十的熟女齊聚一堂,開開心心、熱熱鬧鬧地在一個別具風格的小餐館舉辦了一場三十週年慶的高中同學會。能跟昔日青澀歲月的同窗好友再度聚首,大家除了興奮之外也感動莫名,彷彿又回到了我們的少女時代。二十來個近更年期的歐巴桑一起憶及過往的
約莫兩年半前,透過朋友的介紹,我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剛認識的時候,他還是在美國西北岸為了學業刻苦奮鬥的留學生,繁重的課業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而我則是在台灣南部過著朝九晚五規律生活的上班族。我們之間相隔著一個太平洋和十六個小時的時差,我的夜晚是他的白天,我要出門上班的時候他卻才剛入睡,這樣巨大的差異性對於
「妳跟她之間,其實就像我們男女間的愛情一樣,沒什麼不同,只差在性別而已。」聽著好友用果斷的口吻這麼說時,我靜默良久。和H會開始,是因為身為大學同窗的我,被她冷靜淡漠的氣質吸引,還來不及考慮到同性之愛要承受什麼壓力前,就已陷入。沒有想過自己的身分要被劃為「T」或「娘」,只是單純的喜歡,想要占有彼此,希
一個網友寫信息跟我討論「愛情沒有適不適合,只有珍不珍惜」這句話。她說,每當她勸陷於感情危機的好朋友該換一個適合的人時,對方老用這句話回答她,久而久之,她自己也心生疑惑了,究竟是對方太鑽牛角尖,還是她太容易放棄?以不適合掩蓋變心 輕鬆推卸負心責任
近日看報,眼見一場「貧乳主播救火」事件沒收沒煞,不覺長歎,根據我教書二十年的經驗,這和物化女性藍綠對立沒啥相干,倒是跟時下「語言白目症」有大關聯。一方面省字過頭毫無美感,一方面無意義地任語句增生變異,形似精神分裂。然而病人和惡人究竟不同,柯P(似乎接近前者)或許會同意此一說法。
熬夜趕稿時,不夠吵的、節奏不夠重的,沒有辦法激勵自己的歌,全部不能聽,就是要聽快歌,才能讓心兒跟著節奏怦怦跳,用身體感受趕稿本身是一門必須與全身肌肉、關節、神經協調、搏鬥的運動。但在深夜裡,完成作品的成就感往往被燃燒殆盡後的空虛所取代,於是覺得疲累,靈魂缺角。趕稿結束,準備關上電腦前,我總要打開Yo
虛擬的LINE聊天介面,和想像力一樣,考倒朋友之間的信「LINE」指數。下班時刻,大家被LINE的提示音,呼去「看」一隻馬的故事──「真的有一匹馬穿西裝,在公司樓下對街。」「Cosplay?」「你今天又寫詩了?」「他在寫〈動物園〉極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