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馨/核稿編輯曬太陽好處多多!除了促進身體維生素D合成,營養師何沂霖更表示,有國外學者研究發現,早晨外出曬太陽5到10分鐘,可以維持好心情、提升睡眠品質、提升白天專注度及精神。或是下午曬太陽,也有助睡眠。何沂霖於臉書粉專「何沂霖 營養師」發文指出,美國神經科學家、史丹佛大學教授安德魯·胡柏曼(音譯
沈莉馨/核稿編輯外表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是許多人夢想,但除了透過醫美、打扮外,還有其他方法嗎?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引述多項國外研究顯示,其實很多日常生活習慣正確了,就不太會老化太快!包括:7-9時吃早餐穩血糖,又能提升記憶力、每天喝茶2-3杯、規律運動30分鐘、固定睡眠時間,幫助保持活力,減慢
羅碧/核稿編輯孩子喜歡吃甜食、喝飲料,但攝取太多糖分恐影響正餐食慾及生長發育,柏飛營養諮詢中心院長蘇妍臣教家長1個簡單原則,那就是讓孩子每天吃1支1種甜食或飲料為限,且盡量買有營養標示的產品,讓孩子的飲食內容回歸到可控制的範圍。蘇妍臣在臉書粉專「蘇妍臣-婦孕幼童營養師」發文分享,兒童零食可以怎麼吃的
陳小姐注意到身上出現1個白色斑塊,但漸漸發現這個斑塊會擴大面積,經醫師檢查後,確認為白斑,接受治療後,顏色已恢復許多。大多無症狀 但常影響心理層面白斑為自體免疫疾病,可能的機轉包括因為先天基因的缺陷,導致黑色素細胞易受到傷害,或者免疫失調,導致自己的免疫細胞攻擊黑色素細胞等。白斑常伴隨其他的免疫疾病
眼瞼下垂、眼皮下垂是兩回事!對此,整形外科醫師劉昌杰在臉書粉專「劉昌杰醫師 整形醫美科普教室」發文指出,眼瞼下垂多受後天影響,導致鬆弛、退化,眼睛睜開的力量與高度,與「提眼瞼肌」及「苗勒氏肌」有關,若兩者整合的力量不夠,就會產生眼瞼下垂的狀況。而提眼瞼手術有6大難點,包含解剖位置精細、術中定量困難、
一名約50歲病患因出現血便、肚子痛就醫,醫師在大腸鏡檢查過程中,以AI 內視鏡輔助,AI會以藍色小框框的方式,提醒可能出現的疑似瘜肉或腫瘤,醫師以肉眼和臨床經驗再確認,透過專業醫師和AI智慧輔助提醒,讓檢查和治療更精準。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表示,為了更精準找出早期消化道病兆,該院引進目
65歲張女士(化名)到門診就醫,主訴眼皮下垂。仔細觀察眼周的老化,其實不是只有眼瞼下垂,前額眉毛位置改變、眼瞼皮膚老化變薄、眼周皺紋都會影響外觀。眼瞼和眉毛下垂必須經由手術才能獲得最大程度的改善,而眼瞼皮膚老化和眼周皺紋有非手術的治療方式。
當我們看到美食時,總忍不住想嚐個幾口,這些都是來自我們大腦對食物的渴望,而國外研究指出,有一種穩定的大腦模式能測量大腦對食物、藥物等物品的成癮程度,且未來將有助於診斷渴望、成癮等腦部疾病。該研究發表於期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
大家都知道橄欖油是好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血管保養,而橄欖油也是有分等級的,營養師蔡粲羽在臉書專頁「食尚玩美-Hane營養師」發文指出,要先了解橄欖油是怎麼製造的,而分級建議看英文比較準,有時候中文翻的很高級,但不見得是第一等級的橄欖油。
不少家長煩惱到底怎樣的檯燈可讓孩子長時間閱讀而不傷眼?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周卓煇今天發表已在國際期刊的論文,他說,只要透過色溫與流明量的簡易對照表,家長可在1分鐘內搞定孩子到底可看書多久而不傷眼,更呼籲燈泡或燈具業者主動標示照明標準,一起照護人類靈魂之窗。
睡覺時開著窗戶,伴隨夜色入眠,看似平凡但卻蘊含著風險。研究指出,在夜間睡覺時暴露於室外的人照光,可能會使血糖和心率升高,增加糖尿病的風險。該研究發表於醫學期刊《糖尿病學》(Diabetologia)。據《CNN》報導,1項針對近10萬名中國成年人的研究顯示,夜間在暴露於室外人造光的房間內,睡覺可能會
子宮內膜異位症困擾許多女性,尤其是還會導致卵巢巧克力囊腫。營養師馬鳳吟在臉書粉專「熟齡保健專家-馬鳳吟營養師」發文分享,很多女性因為經期疼痛去就醫才發現子宮內膜異位,若想避免復發,建議改變飲食,例如可採地中海飲食、多色蔬菜及攝取適量水果等。
心臟健康除了導致心血管疾病外,還會讓大腦老化更快!據《每日科學》(Science Daily)報導,倫敦大學學院研究發現,在36歲時心血管健康狀況較差的人,在晚年時大腦的年齡會變得更高,此外,男性的大腦衰退速度也快於女性,該研究發表於《刺胳針長壽》。
國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18日新增案例再創新高,達85310例,疫情仍持續延燒。營養師表示,在家療養的輕症患者,在飲食方面做好6要點,能好得更快,其中蛋白質、熱量、水分要攝取足夠,若是因喉嚨痛吃不下,可改用喝的攝取。
最新研究顯示,睡覺不關燈可能導致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即便只接受一晚100勒克斯(Lux, lx)的中度照明,都會增加睡眠時的心率,並損害明早的葡萄糖代謝。但此研究仍有部分侷限性,包含研究只實驗了一個晚上,未探討長期暴露的危害,或是其他光強度的影響,且樣本僅有20名年輕人等。
你吃泡麵會喝湯嗎?會的話要注意了!外媒《健康熱線》(Healthline)報導指出,一套名為「食物羅盤」的方法用9種要素,為超過8000多種食物及飲品從1-100評分,測出這些食物有多健康。其中,水果與蔬菜是最高分的,如橘子、木瓜拿了100分,加工食品類則被評在最低分,如泡麵湯僅有1分。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爆發至今,全球確診人數已達1億4百多萬人,國際疫情嚴峻,而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熱心公益,以實際行動支持新竹馬偕醫院防疫工作,捐贈百萬醫療級防疫設備的Hyper Light超紫光滅菌機器人,做為防疫之用,是竹竹苗地區唯一醫院有此設備。
排毒茶、提振心情的水等部分保健食品,經常會在沒有科學證據且四處拼湊的情況下去宣稱其療效;加拿大學者同時更針對市面上的防藍光鏡片提出質疑,認為防藍光鏡片並無法助眠。據《The Conversation》報導,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醫學神經科學博士研究生塔里克‧優
相信不少人有被窗戶外燈光照醒的經驗,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除了小夜燈、或是關燈用手機等人造室內光,其實室外人造光也可能是影響睡眠品質的因素之一,尤其晚睡或睡眠品質不佳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現躁鬱症和情緒障礙等問題。根據CNN報導,以前有研究指出,睡眠品質不佳會影響身心健康,可能導致免疫系統變弱、體重增加,或
阿茲海默症佔失智症中6至7成,成因和大腦的β-澱粉樣蛋白聚集成的黏著斑塊,或是Tau蛋白纏繞紊雜有關。現在英國新研究發現,常見的氣喘藥物沙丁胺醇(salbutamol)可以預防Tau蛋白纏繞,有助於未來治療阿茲海默症。根據《今日醫藥新聞》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指出,全球約有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