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氣溫冷冰冰,是適合吃羊肉爐的氣溫;但如何才能吃得健康呢?營養師余朱青在臉書專頁「余朱青 營養師」發影片分享幾個實用技巧,冬季進補就能吃得健康又均衡。可以依照2:2:1的比例,2份蔬菜可幫助消化,避免燥熱上火、1份蛋白質、1份澱粉來搭配;以及湯頭選擇要清淡;適量進食,避免過量;減少
葉立斌/核稿編輯量血壓時,您有留意過自己的手臂姿勢嗎?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在臉書專頁「療生活 ‧ 陳潔雯醫師」引述《JAMA Internal Medicine》期刊研究指出,量血壓時錯誤的手臂姿勢可能會使數值偏高,導致高血壓的誤診或不必要的治療,像是把手臂放膝上或手臂懸空在身側,沒有好好放在
葉立斌/核稿編輯很多女性聽到黃豆中的「植物雌激素」時,心中不免擔憂:「吃黃豆會增加乳癌或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事實上,這些恐懼來自於誤解,而非科學證據。營養學者洪泰雄表示,黃豆中的大豆異黃酮,結構雖然類似人體雌激素,但功能卻完全不同,並不會增加乳癌、子宮內膜癌風險;不只如此,黃豆能防骨鬆、維持皮膚健康
中壢一號社會住宅最近接二連三發生住戶輕生事件,為此,住宅發展處啟動「身心安頓・幸福家園」計畫,由專業心理師針對多元族群需求,規劃了全方位關懷的課程講座及活動,希望強化社會安全網,透過專業的引導與支持,協助住戶排解生活壓力,提升自我調適能力,期望社宅不要再發生住戶輕生事件。
葉立斌/核稿編輯學測快到了!準備大考需要長期抗戰,讓許多考生的壓力不小。中醫師邵禹豪於臉書粉專「中醫師邵禹豪.禹你同行」發文分享抗壓與提神醒腦的穴位,在頭頂正中央的百會穴,可醒腦提神、提升專注力、緩解疲勞;風池穴在耳後髮際凹陷處,可改善頭痛、提神醒腦、緩解頸部僵硬;印堂穴在兩眉之間,可緩解緊張、注意
葉立斌/核稿編輯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今(10)日各地氣溫偏低,氣象專家預估,這波最冷的時間點,將落在今日至明(11)晨,務必加強保暖禦寒。澄觀中醫診所中醫師張文馨分享補氣食物,如紅棗、扁豆、糙米、人蔘、馬鈴薯、南瓜、深綠色葉菜類、蜂蜜、燕窩等。
相關新聞請見健康網》日本流感爆發 單日上午百人發燒就醫疾管署︰類流感春節前後達高峰 單週就診人次上看15萬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要飛日本的朋友要當心了!日本的流感疫情創下新高,全國患者人數單週新增多達31萬人,平均每家醫療院所通報64.39人,是1999年開始統計至今的最高紀錄。
沈莉馨/核稿編輯您知道粒線體在人體內的作用嗎?它被喻為人體的「能量廠」,是支撐健康的關鍵!營養學者洪泰雄分享「10個」能養護粒線體的營養素及食物,包括抗氧化劑、輔酶Q10、優質蛋白質、健康脂肪、維生素B群、硫化合物、多酚類化合物、鎂、益生菌與益生元、白藜蘆醇和PQQ。
黃宜靜/核稿編輯最近天氣變冷,不知道大家是否會把鮮奶弄熱再給小孩喝?或是換個食譜,改成燉牛奶粥或牛奶布丁給小孩吃呢?柏飛營養諮詢中心院長蘇妍臣引述研究指出,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GF-1)是種生長因子,可見於牛奶中,但最怕長時間高溫,因此若將牛奶加熱至90℃超過4分鐘時,甚至是製成料理,就會減少
沈莉馨/核稿編輯光滑皮膚冒出紅色痘痘、黑白粉刺好惱人!翰醫堂中醫診所中醫師曾柏翰在臉書專頁「翰醫堂中醫診所」發文分享6種常見的痘痘類型,白、黑頭粉刺、丘疹型、膿皰型、結節型、囊腫型。其中,囊腫型痘痘內含血液與濃液,按壓時會劇烈疼痛,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處理。
沈莉馨/核稿編輯從事需要輪班的工作,除了影響睡眠品質以外,日夜節律也容易失調。中醫師郭懿潔指出,想要減少夜班帶來的危害,除了調整作息、管理光線等方式,也可以從吃著手,像是可多補充山藥、紅棗、薏仁等顧脾胃藥膳,或薏仁南瓜粥、四神湯等。而適量飲用枸杞菊花茶、決明子、或夏枯草,有助於清肝明目。
沈莉馨/核稿編輯坐骨神經痛讓人無法好好休息!陽明交大附醫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分享4種有助於緩解坐骨神經痛的營養素,Omega-3,如鮭魚、鯖魚,能減少發炎;維生素B,如瘦肉、雞蛋,能修復受損神經;維生素D,如,蛋黃、牛奶,能維持神經功能正常運作;鈣與鎂,如豆腐、堅果,有助於放鬆肌肉。
沈莉馨/核稿編輯您是否常常感覺關節疼痛、僵硬,卻不知道是哪一種病症?板橋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分享常見的4種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50歲以上的長者;類風濕性關節炎,好發30-50歲女性;痛風性關節炎,好發於中年男性;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青年男性,並一一說明它們發病年齡、常見症狀、發病原因、
沈莉馨/核稿編輯飲酒助放鬆,卻也很傷身!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表示,肝癌成因有很多,其中有個常見卻被忽略的基因—乙醛去氫酶(ALDH2),也就是酒精不耐症的基因,約有3成國人帶有ALDH2基因變異,分解酒精代謝產物能力較弱,因此這類人每喝1杯酒,肝臟承受負擔相當於普通人的25倍。不過,基因變異
沈莉馨/核稿編輯隨著養生風氣漸盛,吃「原型食物」的概念深植民眾心中。營養師薛曉晶在臉書專頁「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發文指出,原型食物能優化大腦中的飽足信號傳遞,穩定情緒,提升專注力,可以攝取全穀類:糙米、燕麥;未加工蔬菜:胡蘿蔔、芹菜;新鮮水果:香蕉、奇異果;以及天然蛋白質:雞蛋、魚肉、豆漿。
沈莉馨/核稿編輯歲末迎新,各公司行號、親友聚餐多!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提醒,聚餐難免會飲酒助興,但要禁止空腹飲酒、禁止過度飲酒或強迫他人喝酒、禁止續攤及禁止自己開車前往,另外,有抽菸者,禁止飯後抽菸取暖,以免影響身體健康,反樂極生悲。禁止空腹飲酒
沈莉馨/核稿編輯年關將至,無論是要返鄉過年還是出國旅遊,看到「麻疹疫情」人心惶惶,甚至爆出「疫苗搶打潮」;對此,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建議,把疫苗留給風險最大的醫護人員和小朋友,且「麻疹病毒會讓免疫系統失憶」研究是針對未接種麻疹疫苗孩童,而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指出,99%台灣人都打過
相關新聞請見搶打麻疹疫苗 前台大醫生呼籲留給2族群:助台灣避免大流行健康網》麻疹傳染力是新冠6倍! 醫列「15重點」速懂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期麻疹疫情延燒,不少麻疹確診者行動力旺盛,不乏搭高鐵南來北往、或是吃尾牙、吃喜宴,在跨年夜跑趴跑通宵者。由於麻疹傳染力高,幾次匡列的接觸者步算少。若是真被匡列,需
過量攝取甜食恐損健康,甚至增加罹癌風險。最新醫學研究指出,日常飲用含糖飲料的習慣可能大幅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每天僅需多喝一杯250毫升的含糖飲料,心臟病風險就會上升17%,引發醫界高度關注。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伯賢分享,在頂級醫學期刊《BMJ》大型研究綜合分析。這項大規模研究首次詳細分析了含糖
國內麻疹群聚事件引發民眾恐慌,網路上甚至傳出「北榮麻疹大流行!門診的N95都戴上了」的不實消息,台北榮總今天(9日)緊急出面澄清,強調院內目前並無麻疹病例,同時提醒大家,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散布疫情相關謠言或不實訊息,若造成損害,最高可罰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