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莉馨/核稿編輯春節將至,許多人開始計畫飲食調整,尤其是進行碳水循環的朋友更需要注意水果的選擇。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近日在其臉書專頁「減重醫師 蕭捷健」分享,挑選水果不能只看甜度,因為同種類水果的甜度雖有所差異,但熱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相差並不大。他建議,依照低、中、高碳水分類選擇水果,
沈莉馨/核稿編輯當季菠菜最鮮甜可口,不論是炒菠菜、入火鍋都很適合!農業部農糧署表示,菠菜熱量低、富含營養,卻因為含有豐富草酸,容易吃起來澀澀的,建議透過3步驟烹煮改善,首先先煮滾水後,加入少許鹽、沙拉油,助保色,接著放入菠菜汆燙取出,泡入冰水冷卻,口感更脆,也能除草酸、去澀味。
沈莉馨/核稿編輯一日之計在於晨,想要活力滿滿,早餐選擇很重要!營養師薛曉晶建議,優先選擇低GI(升糖指數)食物,如低GI燕麥碗、酪梨全麥吐司或希臘優格水果杯,穩血糖的同時,還能提升注意力、增強記憶力、減少疲勞感,營養又健康!低GI飲食3好處一次看
沈莉馨/核稿編輯全球麻疹疫情爆發,掀起社會關注。聯新國際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尚謙衛教麻疹知識,包括有效傳染期、症狀、暴露後預防措施等。其中提到,麻疹可傳染期是出疹前後4天或者發燒前1天至退燒後3天,有沒有暴露在麻疹的風險下,則是有沒有跟確診病人同時處於一個空調空間或者密閉空間內,跟相處時間長短沒關係
沈莉馨/核稿編輯強烈冷氣團將來襲,中央氣象署指出,未來一週受冷氣團影響,北部、宜蘭、花蓮整週冷,中南部、台東早晚冷,預測有些地區有10度以下低溫發生。台電提醒,使用電暖器、電磁爐、電鍋等高功率家電時,要注意用電安全,避免同時使用延長線、使用獨立插座及「不用不插」,謹記3原則,抗寒用電不超載。
沈莉馨/核稿編輯今(5)日是節氣「小寒」,中央氣象署預報明(6日)未來一週受到冷氣團影響,各地氣溫下降。 昌盛堂中醫診所於臉書發文提醒,若要進補⽺⾁爐和薑⺟鴨,這兩者性質溫熱,適合陽虛體質者進補。而剛感冒、新冠肺炎確診等發炎疾病剛痊癒的⼈,則不適合立刻溫補,否則症狀恐延後痊癒。
沈莉馨/核稿編輯柚子皮不只可以拿來當帽子拍照,經過處理能吃,像是做成蜜餞、泡茶,或加入湯品或炒菜中能提升香氣與口感,其含豐富膳食纖維,有助於改善便秘,但營養學者洪泰雄在臉書提醒,有在吃高血壓藥、抗高血壓藥物者,要當心發生交互作用,食用前應諮詢醫師或藥師,若擔心影響,可選擇少量嘗試並觀察效果。
沈莉馨/核稿編輯台灣是全球洗腎比例最高的國家,被稱為「洗腎王國」。營養師彭逸珊在臉書專頁「愛健康營養師 珊珊」發文指出,腎臟不只負責排出身體廢物,還與骨質健康、血壓也脫不了關係,因此整理護腎6招,包括:少量多次喝水、減少重口味食物、不憋尿、避免高血壓、控制好血糖及注意藥物及保健品劑量。
沈莉馨/核稿編輯今(5)日是節氣小寒,是24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代表著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即將到來。農業部於臉書發文指出,寒意漸濃,推薦民眾可以自製蓮棗糯米飯(甜米糕),結合多種養生好料,例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搭配杏仁、核桃、桂圓等食材,幫助身體溫暖過冬,既營養豐富,又暖胃暖心。
沈莉馨/核稿編輯天然食材的顏色百百種!營養師高敏敏於臉書發文指出,讓人食慾大開的橘色食物充滿β-胡蘿蔔素,有助護眼顧膚。此外,像是蛋黃含有卵磷脂能改善血管健康,芒果、柳橙、木瓜、金桔、橘椒含豐富維生素C有助肌膚健康,甜柿含單寧酸能降血壓抗發炎等,好處多多。
黃宜靜/核稿編輯今(5)日進入全年最冷時節「小寒」,同時2025年第一波大陸冷氣團即將到來,下週氣溫將驟降。扶原中醫診所中醫師郭大維在臉書專頁「扶原中醫診所」發文分享,小寒節氣氣候寒冷,寒屬陰邪,最易損傷人體陽氣。因此,小寒養生需遵循「秋冬養陰」的原則,同時注意保護陽氣,以防寒邪入侵;做好4招保暖及
黃宜靜/核稿編輯走路是健康的第一步!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醫師安欣瑜引述國外研究指出,全世界最長壽的5個區域,都有著多走路的習慣,這也呼應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強調的「避免久坐」觀念,還沒有養成運動習慣者,不妨試著定期起身走走,有益於健康。安欣瑜在臉書專頁「安欣瑜醫師」發影片分享,有項研究針對Blue Zo
黃宜靜/核稿編輯隨著年齡增長,漸漸發現免疫力越來越差,常疲勞、感冒?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可能是身體免疫衰老警示,其屬正常過程,但可能使抵抗力下降、慢性發炎,影響健康,當觀察到自己持續疲勞、腸胃、皮膚、口腔常不適、頻繁感冒、傷口癒合慢、頭痛、情緒波動大、過敏加劇、莫名體重變化,甚至是頻繁低燒
黃宜靜/核稿編輯冬季寒冷乾燥,嘴唇容易乾裂。昌盛堂中醫診所於臉書發文分享嘴唇保濕、日常保養,從內到外調養嘴唇健康。像是多喝水、避免嘴唇、使用加濕器等方式有助嘴唇保濕;也可自製「天然護唇膏」,混和蜂蜜和椰子油塗抹嘴唇,達到天然保濕。另,適度運動、情緒穩定、睡眠充足也是平常保養的好方法。
黃宜靜/核稿編輯跨年過後進入24節氣中的「小寒」,代表酷寒將至、年味漸濃,一年中最冷時期到來!營養學者洪泰雄提醒,天氣寒冷乾燥,飲食可選擇溫熱食物、富維生素C食物及堅果,保暖增免疫,同時,也應注意飲水、運動及保暖,用溫暖食物、心情,照顧好身體。
黃宜靜/核稿編輯10歲女童因全身起疹子到急診,據媽媽描述症狀從3天前開始,出現間歇性發燒、喉嚨痛、食慾不佳,接著四肢、頸、背部出現皮疹,他院醫師注意到「口腔內有1-2個潰瘍」,診斷為腸病毒,後因疹子長太多才到急診。做完理學檢查後確認是「克沙奇A6型的腸病毒感染」。醫師表示,非典型手足口病誤診率較高,
葉立斌/核稿編輯為了完美水蛇腰,拚命做高強度訓練來「虐腹」?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表示,其實想要剷去內臟脂肪不需要很激烈的運動,反而是中等強度,每週至少3次,每次至少30分鐘以上,長時間的溫和運動來燃脂更好。另,低糖、低油,高纖多蔬菜,適當空腹等方式,也是控制腰圍的好方法。
葉立斌/核稿編輯今(5)日是節氣「小寒」,也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倒數第二個。雲鼎中醫診所在臉書專頁發文分享,能補氣養血的黨參、黃耆;以及能暖胃散寒的生薑、桂枝。食慾不振的人吃黨參,免疫力低下者吃黃耆,寒性體質的人吃生薑,手腳冰冷、關節疼痛者吃桂枝。
葉立斌/核稿編輯蔬果會有不同顏色是因為有植化素,是植物為了防禦而演化出來的天然物質,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植化素對人體有抗氧化、抗發炎、抗癌的功效,而黃色食物如甜椒中黃酮可以增強免疫力、抗癌抗發炎;檸檬、鳳梨、奇異果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是幫助對抗氧化、皮膚淡斑亮白的關鍵營養素。
葉立斌/核稿編輯相信許多人都有吃過小米,其實用電鍋就能輕鬆做出,義式的小米飯喔!農糧署在臉書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文分享「小米炊飯」作法,吃起來口感綿滑、香氣滿滿,兒童長輩都適合。小米地分布台東、屏東等地,為全榖雜糧,不含麩質,富含色胺酸、維生素B群、纖維等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