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城泰統(2729)今(10日)公布1月合併營收6.81億元,年增率51.98%,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瓦城泰統表示,主要受惠於年節聚餐需求強勁、外帶年菜熱銷,春節檔期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逾1成,推動營運表現持續增長。連鎖火鍋品牌築間餐飲(7723)1月合併營收5.0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0.73%,創下
統一超商(2912)1月合併營收305.7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61%,創下單月歷史新高。統一超商表示,受惠年節採買、春節連續假期返鄉出遊、冷氣團低溫等消費需求,持續開發話題商品並以全店行銷活動、創新店型、提供交通轉運據點便利的購物服務,提振整體來客及業績成長。
電源供應器廠光寶科(2301)1月營收121.47億元,儘管比去年12月旺季出貨時期的業績表現衰退9.3%,但仍受惠於去年同期比較基期低,年對年成長高達22.6%,管理層觀察,旗下光電、雲端與物聯網、資訊與消費性電子三大部門均較去年同期成長。
端子廠建通 (2460)1月營收1.77億元,月減45.5%、年減28.1%,管理層今天表示,1月營收明顯衰退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春節工作天數大幅減少所致,後續在特殊新型銅材廠與端子業務整合之下,訂單量與營收將有一定程度的突破,帶動2025全年營運先蹲後跳。
中租-KY(5871)今(10)日公告2025年1月自結營收獲利,因「中國經濟復甦緩慢」,預期信用減損損失較去年同期增加,1月單月自結合併稅後盈餘18.2億元、年減3%,EPS1.08元。值得注意的是,台灣1月營收衰退3%,主因為1月「日照時數較少」,導致售電收入減少。
國內藥廠健喬(4114)公布元月營收5.06億元,月減2.8%,並較去年同期5.81億元減少12.89%;健喬表示,元月發貨天數扣除元旦及春節連假縮短至17天,因此營收較12月略減2.8%。綜觀整體市場需求依然呈現強勁增長,特別是心血管疾病與呼吸道產品需求在春節前後尤其大幅增加。
仁寶(2324)2025年1月受到淡季因素影響,加上農曆春節假期工作天數減少,單月營收創2017年同期以來新低;金寶(2312)則受惠於AI伺服器供應鏈春節加班趕工出貨,帶旺1月營收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仁寶1月營收553.3億元,月減13.6%、年減13.6%,1月PC出貨200萬台,月減13.04%
遠傳電信(4904)2025年1月合併營收為86.59億元,稅後淨利10.71億元,年成長率9.6%,EPS 0.3元。遠傳1月份行動通訊業務穩健成長,月租型用戶5G滲透率逐月攀升至43.4%,持續穩居業界第一。月租型用戶每月平均貢獻度(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ARPU)
台灣大哥大(3045)1月份自結合併營收164.6億元,稅後淨利11.6億元,EPS為0.38元。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大1月營收月減4.1%,年減2.9%,主要是旗下momo富邦媒(8454)受連假長達9日影響,出現營收罕見年衰退所連動,但受惠合併台灣之星效應持續發酵,稅後淨利則是年增10.1%。
中華電信(2412)1月自結合併營收為181.9億元,稅後淨利為34.3億元, EPS達0.44元,創近8年來同期新高。中華電信1月份固網寬頻業務持續受惠於數位轉型需求,升高速的網路需求強勁,1月份300Mbps以上的高速用戶數大幅成長,年增16.8%,帶動營收年增率達3.1%。行動服務方面,1月營
老牌家電廠大同(2371)今日公告元月營收35.6億元,月減16.9%、年增6%,攀近7年同期新高,該公司說,因春節假期提早、元月工作天數較少,導致月減,不過集團各子公司及事業群先前布局的策略逐漸發酵。大同指出,元月電力事業群的毛利率繼續成長,其中重電、電表及商用空調毛利率都見攀升。營收部分,智慧電
受到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影響,和泰(2207)汽車元月合併營收達256.61億元,年減5.47%。和泰元月本業營收減少6.62億元,除了元月工作天數減少,主要是配車減少,進口車配車較去年同期減少。轉投資的中國子公司元月營收較去年同期營收減少2.29億元,主因是2025農曆春節致1月工作日較少。
受惠中國智慧型手機補貼政策,以及客戶為避免關稅提早拉貨效應,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元月營收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元月合併營收511.44億元,月增22.70%,年增14.94%。聯發科上週五召開法說會,首季展望優於預期,主要是智慧型手機因中國補貼政策帶動需求,以及因應全球關稅不確定性,客戶對電視
半導體傳送載具廠家登(3680)於今(10)日公佈2024年1月營收約為新台幣3.9億元,月減33%、年減21%,但為歷年次高;公司表示,因適逢過年,出貨天數少,另外子公司家碩設備配合客戶驗證進度調整,認列進度遞延,可望第1季完成驗收並挹注營收。
台驊控股(2636)1月合併營收為21.62億元,月增加5.54%,年增33.69%。台驊指出,短期內,市場仍受農曆新年假期影響,工廠產能尚未完全恢復,且全球貿易環境仍面臨美國川普政府關稅政策多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等不確定因素影響,但隨著全球經濟復甦、貿易需求回溫,海運及內貿物流市場可望逐步回穩。
高佳菁/核稿編輯外資在連3天買超台股後,週一(10日)反手賣超188.91億元,而最大苦主是台新金,繼上週五賣超6855張後,週一再拋售1.94萬張,在外資連2天砍出下,股價節節敗退,今終場下跌0.86%,收17.3元,跌破月線,成交量放大到3.12萬張。
高佳菁/核稿編輯外資在連3天買超台股後,週一(10日)反手賣超188.91億元,不過,卻持續大買金融股,前10大中,金融就佔了一半,其中又以凱基金最狂,一口氣敲進4.56萬張,在外資2天就買超逾5萬張下,股價一路直上,今大漲2.6%,收17.75元,收復所有均線,成交量放大到8.65萬張。
伺服器機殼大廠勤誠(8210)今日公告元月營收11.2億元,月減3成、年增0.5%,創歷年同期新高。勤誠表示,元月營收雖因農曆春節、工作天數減少影響,但終端客戶需求強勁,今年在多元產品規劃及全球製造佈局的帶動下,對全年營運展成長充滿信心。根據研調機構DIGITIMES預估,去(2024)年全球伺服器
高佳菁/核稿編輯台股週一(10日)雖然下跌226點,不過,投信仍小買3.31億元,但長榮航則淪為提款機,繼上週五砍出8768張後,今加碼砍逾2萬張,居賣超第1大,受投信2天暴砍逾3萬張影響,股價一度跌破44元關卡,觸及43.7元,並失守季線44.31元,所幸最後1盤硬拉至43.35元,季線失而復得,
光聖(6442)受惠市場需求增加,2025年1月營收10.15億元,創歷史次高,不僅年增3.01倍,更超越2024年第一季的8.26億元,而較去年12月歷史新高的13.61億元,月衰退25%。市場人士指出,持續受惠於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建置AI算力、資料中心的資本支出需求,光聖全年營收可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