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ndForce: 品牌加速佈局牽動折疊手機市占變化,2026年蘋果入局可能刺激市場爆發摺疊手機長期以來由三星 Galaxy Z 系列稱霸,近年越來越多品牌參戰,讓三星市占率持續受到打擊。外界更盛傳,蘋果即將在明年進軍摺疊手機市場,不僅有望改寫市場格局,更有望使摺疊手機擺脫高價實驗品的標籤,邁入成長爆發期。
近年不少詐騙都是通過 LINE 訊息,更有多種話術來欺騙一般大眾,例如協助投票、帳號中毒快點刪除 App,甚至還有假冒警察要求轉帳的情況,到底哪些是真是假、如何辨別?LINE 官方就列出了 3 大騙術,警告用戶千萬別照著做。
外界一直高度關注蘋果進軍摺疊市場的發展,最新消息指出,蘋果已從今年6月開始啟動摺疊iPhone的原型機測試,若進展順利,有望維持2026年下半年問世的計畫
近期 NVIDIA、AMD 相繼推出新一代入門顯卡,讓玩家提早替 3A 遊戲做好準備,然而,根據德國零售商數據顯示,消費者有志一同地避開 8GB VRAM 的款式,寧可多花一點直上 16GB。
Sony 已經著手開始備戰下一代 PlayStation 6(PS6)遊戲主機,預計最快 2027 年亮相!外界也關注硬體、軟體規格上有哪些突破?爆料客 Kepler 首度揭曉多項關鍵細節,認為 AI 技術將是一大亮點。
根據市調機構 TrendForce 最新數據,2025 年第一季全球手機生產數達到 2.89 億支,雖較去年同期減少 3%,卻仍屬平穩,然而細看各品牌表現,蘋果卻出現高達 40% 的季衰減,被迫讓出冠軍寶座。
外界盛傳,NVIDIA 有意進攻消費級筆電處理器市場,並會攜手聯發科參戰,但具體產品會是什麼形式?至今仍就成謎。不過現在有一份最新爆料提前透露,NVIDIA 恐將推出筆電 APU 處理器,改寫未來的電競筆電。
無論是追求科技感還是用於健康追蹤,智慧手錶已經逐漸佔領大眾消費者的手腕,人手一錶的時代已經來臨,但現在想要買一款新手錶,到底該怎麼挑呢?對此外媒《Engadget》點名 3 款型號最值得入手。
任天堂 Switch 2 儘管效能與畫質大幅升級,售價也隨之顯著調漲,令不少玩家大喊吃不消。最新一份爆料卻指出,即便任天堂選擇提高價格,利潤卻未能同步成長,每賣出一台僅能獲利不到 150 元,幾乎貼近成本價。
想買遊戲主機卻遲遲不敢下手嗎?未來不妨考慮「用租的」!日本、英國近期都有遊戲通路推出 Sony PS5 主機的租借服務,意外廣受歡迎,多家門市出現一機難求的狀況,或將成為嶄新商機。
近日 ChatGPT 的 AI 生圖功能得以模仿「吉卜力」畫風,進而生成各式圖片,引起廣大網友爭相嘗試,但也引發不少討論。有人擔憂此舉是否可能涉及侵權?儘管宮崎駿工作室尚未表態,日本政府倒是先解釋:不構成侵權,但特定情況可能違法。
通訊軟體 LINE 今(10)日於最新部落格文章中發出警告,指出有不肖人士偽造 LINE 官網,誘導用戶下載藏有勒索軟體的盜版 App,一旦安裝至手機,就可能導致帳號密碼遭竊。對此 LINE 官方也提供兩項建議,協助用戶識破詐騙手法。
LINE 悄悄推出最新電腦 9.7 版本,共帶來 5 大更新!不僅協助用戶一鍵備份聊天紀錄,亦新增全新的聊天室功能與推播通知。
Android 全新生力軍來了!外媒《WinFuture》透露三星即將發布 Galaxy Tab S10 FE 與 Galaxy Tab S10 FE+ 兩款平板,尺寸最大來到 13.1 吋,詳細規格與照片在今日曝光了。
LINE 稍早在日本搶先發佈 15.3.0 版本,替 Android 加入「追加裝置」的全新選項,允許用戶同時登入兩款 Android 設備。
研調機構 TrendForce 釋出 2024 年第四季全球手機生產量報告,揭曉蘋果 iPhone 單季狂賣 8,010 萬支,大幅領先競爭對手,但綜觀全年數據卻只排在第二名。
電池續航力是不少人選購手機時的重要指標,外媒Tom's Guide每月都會公布最佳電池續航手機排行榜,針對近一年半內在美國上市的各大品牌主力手機進行實測,涵蓋旗艦與中階機型。在最新公布的2025年2月TOP 15排行榜,三星新上市的S25 Ultra位居第8名,雖然續航力有所提升,但仍略輸給蘋果iPhone 16 Pro Max。
無論是想要隨手街拍還是以 Vlog 紀錄生活,智慧手機的畫質已經無法滿足多數消費者,這時候勢必得升級專業相機!今年有哪幾款機型值得入手呢?外媒《Engadget》近日就給出了 2025 年的 2 款最推薦多數人購買的相機型號。
任天堂近日發出公告,預告將在 3 月 25 日下午 1 點 30 分起,不再發放購買遊戲贈送的「黃金點數」,讓不少 Switch 玩家哀號小確幸沒了,更有人認為這是變相漲價。
任天堂今日正式宣佈在台設立「台灣任天堂股份有限公司」,將作為任天堂株式會社的子公司之一,預計在 4 月 1 日起將業務進行移交,強化在台灣的業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