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美中貿易戰出現新變化,華為成為箭靶,美國總統川普15日祭出「禁售」、「禁購」雙制裁,將華為及其70家有關事業列入美國商務部的出口管制清單。外媒最新消息則傳出,Google已停止跟中國華為技術公司的部分合作業務,華為日後推出的新手機將無法使用Google Play Store及Gmail等Googl
4月1日愚人節,近年來成為各企業品牌展現幽默感的時刻,像是微軟、Google、小米的企業員工,都會在此刻做一些「創意的惡作劇」,而這些惡作劇常被視為「未來產品」的縮影。不過今年卻傳出,微軟(Microsoft)在愚人節前夕發佈內部通知,要求所有員工不要參與任何惡作劇活動。
歐盟7月依反托拉斯法對谷歌(Google)開出天價罰單,谷歌上週因此宣布將調整歐盟地區的APP使用政策,手機生產商必須繳費才能使用Google Play。如今外媒爆料,這筆授權金最高每支達40美元(約1250元新台幣),增加了手機製造商成本,並恐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前新北市新聞局局長林芥佑今日下午在其臉書上貼出自己收到Google發出的警訊,當他要開啟Gmail信箱時,突然跳出「接受政府支援的入侵者可能正試圖竊取您的密碼」警訊,雖警訊強調,這可能是虛驚一場,不過Google也建議使用者,可以直接點選「申請加入進階保護計劃」,或在Gmail中啟用兩步驟驗證功能。
不只臉書出現帳號被盜,最近網友反映,連Gmail都收到含有惡意釣魚連結的中獎填寫表格,懷疑詐騙集團蒐集名單,然後用廣告信的方式去發釣魚信,誘騙民眾誤點後,從中植入惡意程式,進行惡意攻擊。網友表示,自9月21日以來,就不斷收到類似俄文發出的文件,甚至1天多達3封,如果是職務敏感人士,不慎點選,恐造成企
很多網友經常會遇到,當點了一個北海道旅遊廣告後,即使去過北海道回來半年了,還經常在瀏覽網頁時,看到北海道旅遊相關廣告,但最新的技術是CI(消費者智能,Consumer Intelligent),透過AI加上大數據,在應用CI的「Smart Engage Platform」平台下,過去你所接觸到各種數
習慣使用Google的Inbox系統收信的用戶可能要難過了,Google宣布將於2019年3月終止Inbox系統服務,日後用戶只能回到Gmail收信了。綜合媒體報導,Inbox是一款與Gmail同時存在的創新型電子郵件應用程序,它為電子郵件的工作方式帶來了大量新的想法,像是「打盹」、「ToDo Li
國產即時通訊軟體揪科(Juiker),為台灣國產通訊軟體海外輸出且成功打入越南市場的首例。而打造揪科的是工研院新創公司源思科技,該公司總經理黃肇嘉以做「產品」的態度來做軟體,突破台灣軟體業者普遍以系統整合為主業的現況,開創出自己的藍海。台灣的自由氣氛,加上市場開放環境,讓國內網路軟體業者在產品一上市
Google由於內容審查問題,在多年前就退出中國市場,Google其應用程式商店「Google Play」等服務在中國也無法使用,不過Google最近靠著與1款人工智能(AI)遊戲「猜畫小歌」,嘗試性地重返中國市場。Google與中國科技巨頭「騰訊」合作,在其社交應用程序微信上推出了「猜畫小歌」,用
日前Google旗下的電子郵件Gmail傳出資料外洩,網路資安議題再度引發重視。為了加強監督、解決不斷發生的個資外洩,美國今有眾議員聯合去信給Google母公司Alphabet以及蘋果(Apple),詢問使用者相關隱私問題。綜合外電報導,連署的眾議員因擔心Alphabet、蘋果未善盡保護使用者資訊而
臉書洩密醜聞後、Gmail又傳出軟體開發者可存取用戶資料,德國電信監管單位聯邦網路局(Bundesnetzagentur)也將目光投向這些美國企業。網路局認為,臉書、Google這類訊息、電郵供應商,應該和一般電信公司一樣受到監管。根據《金融時報》報導,網路局長赫曼(Jochen Homann)認為
在去年谷歌(Google)爆出為了行銷和提供客製化服務,會掃描用戶的信件匣,最後在輿論壓力才承諾停止掃瞄Gmail電郵內容,現在又再度被爆出第3方開發者仍能夠輕易閱讀使用者的Gmail信件,引起外界譁然。對此谷歌趕緊澄清表示,他們有控管第3方開發者的存取權限,並且再次對外界說,他們不會讀用戶郵件。
谷歌(Google)10多年前推出Gmail,曾表示會掃瞄用戶的電郵內容,從而提供精準廣告,但去年因輿論壓力才承諾停止掃瞄。然而,最近美國《華爾街日報》再揭露Google秘密,使用Gmail的用戶,郵件有時仍會被第三方應用程式開發商閱讀。報導指出,Google並未停止掃瞄用戶的電郵,允許外界軟件開發
Google多角化經營,現傳出其正為跨入新興市場做準備。有消息人士透露,Google有意進軍電商市場,且可能於11月在印度排燈節正式登場。綜合外媒報導,繼沃爾瑪5月以160億美元(約新台幣4857億元)收購印度電商龍頭Flipkart 77%股權後,Google也曾欲以至少20億美元(約新台幣607
從搜尋引擎起家,至今創造了包括Google搜尋、Google地圖、Android、Google Play商店、YouTube、Chrome,和Gmail等7項超過10億個使用者的產品,Google在12日表示,下一個10億級產品,將是人工智慧(AI)。
「紐約時報」報導,微軟(Microsoft)旗下網路電話即時通訊Skype因為不符當地法律,已經從包括蘋果中國應用程式商店等幾個應用程式商店下架。微軟發言人向該報表示,Skype已從蘋果應用程式商店「暫時下架」,公司正在努力使其重新上架。報導指出,中國網路使用者向該報指出,從今年10月開始,就無法再
科技鉅子谷歌(Google)二○○六年同時進入台灣和中國市場,四、五年後Google斷然退出中國、捨棄在香港興建資料中心,卻在台灣興建亞洲首座及最大雲端資料中心,還不斷加碼投資;從Google過去聲明可見,台灣民主市場對隱私權、言論自由、智財權的保護,完勝慣以政治干預商業環境,透過網路審查、駭客攻擊
根據The Information網站報導,Google為了留住人才,將在內部成立一個名為「Area 120」的育成中心,讓想創業的員工能在Google的技術及資金的支持下圓夢,並保持與Google合作的關係,最後創業成果成功運作時,可以讓Google成為投資人。
路透報導指出,歐盟反壟斷機構指控Google挾其市場優勢,要求Android手機業者推廣自家搜尋和地圖應用程式(APP),損及競爭對手及消費者權益,最高恐開罰74億美元,或全年營收的10分之1。主管市場競爭的歐盟執委維斯塔哲(Margrethe Vestager)質疑,電信業者預先在手機安裝Goog
在北京嚴格管制和審查網路內容,保護及扶植本土科技企業之下,近年來外國科技業紛紛淡出中國市場。Google不滿於北京審查和禁止特定搜尋內容,於2010年關閉中國搜尋服務;軟體大廠奧多比系統(Adobe Systems)去年底關閉中國研發部門;微軟和線上遊戲商Zynga則於上個月分別宣布關閉當地的2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