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祥義/核稿編輯日前新台幣連日大漲,引發全球匯市關注。對此,前美國財長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表示,台灣是美國金融資產的重要投資方之一,近期新台幣大幅升值凸顯出川普政府尚未解決的一項關鍵挑戰,即美國可能面臨資本流入減少的風險。
經濟本身仍健康 但通膨和失業率上升的風險正在增加美國聯準會(Fed)宣布最新利率決策,將基準利率維持在四.二五%至四.五%區間,符合外界預期。聯準會主席鮑爾在會後坦承,關稅的不確定性已影響了個人和企業的情緒,通膨和失業率上升的風險正在增加,但經濟本身仍然健康。專家分析,這種措辭強化了聯準會三月中會議
歐祥義/核稿編輯川普關稅衝擊全球,科技產業也站海嘯第一排,電子產品漲價浪潮即將到來。全球貿易夥伴組織(TPW)週三發布報告稱,4月實施的出口關稅預計將導致不同類別商品的零售價格上漲11%至70%,每年減少消費者支出1230億美元(約新台幣3.72兆元),美國經濟產出減少690億美元(約新台幣2.08
有媒體引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談話,指出美國財政部即將發佈匯率報告,台灣將被列「嚴重匯率操縱名單」,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台灣應該會續列匯率觀察名單,不會是匯率操縱國,所謂「嚴重匯率操縱名單」,好像是針對台灣一樣,「沒有這件事」。楊金龍今日赴立法院財委會進行主權基金專案報告並備質詢,多位委員關切台灣是
打造資本市場的護國神山,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接受本報專訪表示,「新新併」是金融整併的一個開端,這個合併案,除了涵蓋超過2百個實體分行,將運用「虛實整合」,從線上到線下,未來將充分發揮一加一大於二。歷經超過二十年的時間,台新金與新光金兩家民營金控,終於將在今年七月二十四日合併,也將是台灣首宗金融控股公
《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提供非洲產品免稅進入美國歐祥義/核稿編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4月2日宣佈對全球實施的關稅政策細項,針對各國祭出稅率不一的對等關稅,其中最高的是來自非洲的小國賴索托,面臨高達50%的關稅,這項措施對賴索托經濟造成沉重打擊,也引發各界關注。
打造資本市場的護國神山,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台灣金融市場過度競爭,相較於台積電、鴻海等IT產業在全球舉足輕重,但全球百大銀行中、台灣一家都沒有;他強調,「新新併」是金融整併的新起點,為台灣金融業揭開新篇章。國銀要以拚進世界百大銀行為目標
根據《紐約時報》、《路透》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一四五%高關稅,導致美中貿易量萎縮,今年第一季美國從中國進口額的占比跌至十一%,創二十幾年以來最低。Q1進口額占比跌至11% 20年最低美國商務部六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額為一○二七億美元(約三.一一兆台幣),第一
聯邦投信投資長 吳裕良儘管美國與前18大貿易夥伴(中國除外)的對等關稅談判已現初步進展,但由於尚未達成實質協議,加上中美高關稅僵局持續未解,全球供應鏈正面臨結構性重組壓力。雖然美國4月非農就業新增17.7萬人優於預期,顯示勞動市場短期仍具支撐力,然而首季GDP季增年率-0.3%創兩年新低,同期核心P
吳孟峰/核稿編輯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5日接受《福斯商業頻道》節目主持人庫德洛(Larry Kudlow)採訪,在節目訪談開始不久後就提到台灣,他質疑AI晶片為何一定要在台灣生產。據報導,盧特尼克表示,美國擁有世界頂尖的發明與技術,包括iPhone與AI晶片,但卻透過貿
高佳菁/核稿編輯直接與對手打交道很容易,而與盟友打交道則更不容易,彭博報導,澳洲新政府面臨的來自美國的戰略挑戰,比來自中國更大的挑戰,雪梨智庫研究員指出,美國的外交政策變得越來越不可預測,而中國雖越來越強硬,但我們(澳洲)知道北京想要什麼。
林浥樺/核稿編輯自歷史性的4月拋售以來,美股已收復大部分失土,但華爾街傳奇投資者、對沖基金大老瓊斯(Paul Tudor Jones)表示,即便美中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有所緩解,市場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會跌至新低,他認為市場正承受來自貿易波動與高利率的雙重壓力,除非股市再出現一波大跌,迫使市場做出改變,
吳孟峰/核稿編輯中國經濟有多糟?解答問題所需的資料正在消失,外媒報導指出,北京已停止發布數百項統計數據,這使得人們更難了解該國正在發生的事情。中國問題專家章家敦(Gordon Chang)對此表示,北京正在抹殺數據,中國已經走投無路了。《華爾街日報》報導,不久前,任何人都可以梳理中國的各種官方數據,
上月韓美會談 同意雙邊貿易談判四議題中納入匯率近期亞洲貨幣對美元大幅升值,各國央行繃緊神經。韓聯社報導,南韓央行總裁李昌鏞談到韓元兌美元的走勢時指出,由於全球經濟和政治的不確定性,外匯市場的波動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並提及包括韓元在內的亞洲貨幣之所以走升,美國施壓是重要原因之一。
吳孟峰/核稿編輯由於企業在關稅上調前增加商品進口,美國3月貿易逆差擴大至歷史新高,並導致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3年來首次陷入負成長。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週二表示,貿易逆差從2月修正後的1232億美元躍升14.0%,達到創紀錄的1405億美元。此前路透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2月份貿易逆差將從先前報
高佳菁/核稿編輯1個月前高盛經濟學家還在為「經濟衰退預測」改口鬧笑話,如今高盛不僅認錯翻多,最新預測指出,美國GDP數據可能被嚴重低估,第1季或被上修至正增長,而第2季度將飆升至2.4%,甚至可能衝上3%。外媒報導,1個月前,高盛首席經濟學家哈祖斯(Jan Hatzius)先是預測美國要經濟衰退,結
高佳菁/核稿編輯全球航運數據正在經歷驚人的下降,摩根士丹利表示,歷史上,關稅政策通常在幾個月後推高物價,並在幾個季度後降低經濟成長,而航運數據的下滑證實了這種干擾正在發生,其影響尚未完全顯現,隨著未來物價上漲,聯準會降息將比預期更遲,且因供應鏈最佳化需數十年,因此,未來1、2年內,全球經濟成長將顯著
黃其豪/核稿編輯南韓政府6日發布數據顯示,該國前5大企業集團營業額約佔2024年名目國內生產毛額(GDP)的40%,所有大型企業營業額佔比則將近80%。據《韓聯社》報導,南韓92家資產規模超過5兆韓元(約新台幣109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去年總營業額達2007.7兆韓元(約新台幣43.7兆元),佔
高佳菁/核稿編輯新台幣週一盤中觸及29.59元,升1.474元,創2022年6月10以來新高,在短短2個交易日上漲5.84%,對於暴漲原因,瑞銀認為,推手是保險公司、企業等進行的匯率對沖,以及先前新台幣融資套利交易的停損,然而在市場均衡已被打破,保險公司和出口商可能會在台幣回調時提高對沖比率,僅僅是
中國經濟問題叢生,包括各級政府債台高築、房地產市場搖搖欲墜等,為了避免外界摸清真相,衝擊中國共產黨的統治正當性,北京當局開始將大量官方數據「蓋牌」。《華爾街日報》的一項分析顯示,整體而言,中國已停止發布數百項曾被研究人員和投資人使用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