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宜靜/核稿編輯寒流來襲,全台凍成冰番薯!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提醒,低溫不只增加感冒風險,更會觸發一連串生理變化,使得心血管、呼吸道疾病、代謝異常、神經系統問題,甚至失溫症發生率提高,建議採取漸層式保暖,內層排汗、中層抓絨、外層防風,較單件厚衣提升37%保溫效率。此外,也應適當飲食、動態熱身、維
羅碧/核稿編輯常說要吃彩色蔬果,但很多人不知道花椰菜有4種顏色!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在臉書專頁「臺北農產」分享,除了常見到的白花椰外,還有綠花椰、橘花椰、紫花椰,它們都是營養爆表的彩色花椰菜。無論是蒜香清炒、沾胡麻醬、炒飯、焗烤、濃湯萬用不踩雷,也能將它們組成「彩虹烤蔬菜盤」,淋橄欖油烤箱200度,烤1
沈莉馨/核稿編輯努力減重不只為苗條!好日子診所醫師洪珮華指出,近年研究指出,肥胖與失智症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繫,尤其在中年時期的肥胖,更可能成為晚年失智症的重要危險因子。分享4招幫助體重管理,包含健康飲食如採地中海飲食法、規律運動如快走或慢跑、控制體脂肪比例、管理慢性病如糖尿病。
葉立斌/核稿編輯受藝人「大S」徐熙媛因流感併發肺炎過世的消息衝擊,國人搶打公費流感疫苗,也有不少民眾因身體不適到院所驗流感。營養師劉于慈表示,流感及一般感冒雖然都有咳嗽、流鼻水、喉嚨痛,不過最大差異在流感同時會有肌肉痠痛及發高燒。建議民眾接種疫苗之外,平時也可從飲食中多攝取Beta葡聚糖、益生菌、鋅
黃宜靜/核稿編輯喜歡吃地瓜和馬鈴薯的人,知道它們之間的營養差異嗎?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在臉書專頁「Dr.Le 李柏賢」發文表示,地瓜的熱量、碳水化合物等營養較高,帶皮吃膳食纖維更高,抗氧化、抗發炎的能力也比較強;馬鈴薯的維生素C、B6較高,有助於增強免疫功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蛋白質及鉀也
葉立斌/核稿編輯免疫力就像人體的防禦盾牌,只有夠強,才能抵擋病毒和細菌的入侵。鄰好西醫診所醫師李思賢在臉書專頁「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發文表示,在日常飲食中,其實有3種平價又常見的食材有助於提升人體免疫力,那就是洋蔥、大蒜、香菇。其中,香菇能促進身體分泌抗體,進一步加強免疫力,效果可說是全方位
沈莉馨/核稿編輯過年期間大魚大肉,血脂節節升高,服用降血脂藥的民眾注意,小心飲食、藥物的交互作用!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服藥期間應避免同時併服3類食品:紅麴-恐致橫紋肌溶解症;葡萄柚汁-增加藥物血中濃度與藥效;燕麥-降低吸收率,吃完燕麥後,至少要間隔2~4小時再服降血脂藥。
沈莉馨/核稿編輯過年少不了橘子來應景,不過傳統多認為橘子屬於涼性食物,所以感冒的時候通常會避免食用。不過醫師李尚謙引述研究指出,柑橘類食物有維生素C、橙皮苷,有助感冒痊癒;雖然橘子含有檸檬酸會刺激呼吸道,不過需要吃到非常大量才會引發症狀,一般人也不會吃到這麼多,因此感冒基本上可以安心吃橘子。
葉立斌/核稿編輯「頭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一句道出偏頭痛惱人之處。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曾家承分享《JAMA 2025最新整理文獻》指出,偏頭痛與其他病症不同之處,在於若是嚴重發作,在初期藥物直接上到最大劑量、且越早使用越好;然而如果是輕微發作,反而是盡量不吃藥,避免藥物過量惡化病情。
台北市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去年3月爆發,33人用餐後中毒,其中6人死亡,台北地檢署今(21)日偵結,起訴負責人黎仿軒等5人。台北市衛生局事後研議精進作為及防堵措施,包括修正「疑似食品中毒標準作業流程」,除原有疑似食品中毒就醫人數達6人以上狀況外,若有死亡、收治加護病房、休克、昏迷、麻痺等特殊狀況,無論
每天都有許多長輩因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問題,前來醫院設的慢性病營養諮詢門診,接受飲食諮詢,隨著少糖、少鹽、少油的飲食調整,長輩的進食量逐漸減少,過度限制伴隨飲食失衡,肌肉量也默默消失。每天至少攝取5蔬果 延緩老化大家不可忽視「食力」(攝取足夠營養的能力),充足的營養支持是長輩健康的根基,呼
黃宜靜/核稿編輯常聽到喝茶防癌,但茶品百百種,該選哪種茶呢?預防醫學醫師張適恆指出,傳統茶飲中的茶多酚—兒茶素被認為是防癌關鍵成分,隨著發酵程度逐漸被氧化,變成茶黃素、茶紅素,因此發酵最輕者,也就是綠茶之兒茶素含量最多,防癌效果最佳。另外,草本茶也具防癌效果,如薑茶、肉桂茶及洋甘菊茶,不過後2種茶與
葉立斌/核稿編輯得流感及感冒的人似乎變多了!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專頁「李婉萍營養師」發文表示,無併發症時多喝水、休息,即可藉由自身免疫系統痊癒。木瓜、草莓等維生素C食物,能減輕感冒症狀;蛋黃、深海魚等維生素D食物,能減少感染風險;菌菇類含β-葡聚醣,可降低感冒發生機率;紅肉、南瓜籽等鋅類食物,讓縮短病
黃宜靜/核稿編輯您知道胃癌有前兆嗎?像「腸上皮化生」就是常見的胃癌前病變。營養學者洪泰雄說明,腸上皮化生是一種身體的警訊,告訴我們胃黏膜已經受到長期刺激或損傷,細胞變成了「類似腸細胞」的樣子,這種改變雖然是身體的自我保護,但如果不理會,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胃癌。若想減少腸化生及胃癌的風險,就要靠均衡攝
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報導,1組跨國研究團隊首度建立涵蓋50萬種基因突變的超大型資料庫,解析了這些DNA(去氧核醣核酸)序列上的微小錯誤,如何導致人體蛋白質功能異常,進而引發各種遺傳疾病。此一重大進展,為未來的精準醫療開闢了嶄新道路。此突破性研究成果已於今年1月發表於國際頂尖期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反覆的頭部撞擊可能會重新活化腦中潛伏的病毒,進而增加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等失智症(dementia)的風險。報導指出,該研究由牛津大學人口老化研究所(Oxford's Institute of Population Age
沈莉馨/核稿編輯蔬菜富含人體所需營養素,然而到底該選擇生吃還是煮熟吃,才不會破壞營養素,也能完整吸收呢?預防醫學醫師張適恆整理出4種食物適合煮熟吃,包括:蕈菇、蘆筍、菠菜、紅蘿蔔,這類食物煮熟會釋放特定營養,除了有益於健康外,還能防癌。張適恆在Youtube頻道「張適恆醫師」發影片指出,營養流失是烹
沈莉馨/核稿編輯當季菠菜最鮮甜可口,不論是炒菠菜、入火鍋都很適合!農業部農糧署表示,菠菜熱量低、富含營養,卻因為含有豐富草酸,容易吃起來澀澀的,建議透過3步驟烹煮改善,首先先煮滾水後,加入少許鹽、沙拉油,助保色,接著放入菠菜汆燙取出,泡入冰水冷卻,口感更脆,也能除草酸、去澀味。
沈莉馨/核稿編輯天然食材的顏色百百種!營養師高敏敏於臉書發文指出,讓人食慾大開的橘色食物充滿β-胡蘿蔔素,有助護眼顧膚。此外,像是蛋黃含有卵磷脂能改善血管健康,芒果、柳橙、木瓜、金桔、橘椒含豐富維生素C有助肌膚健康,甜柿含單寧酸能降血壓抗發炎等,好處多多。
葉立斌/核稿編輯蔬果會有不同顏色是因為有植化素,是植物為了防禦而演化出來的天然物質,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植化素對人體有抗氧化、抗發炎、抗癌的功效,而黃色食物如甜椒中黃酮可以增強免疫力、抗癌抗發炎;檸檬、鳳梨、奇異果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是幫助對抗氧化、皮膚淡斑亮白的關鍵營養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