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名為BIN Attack(銀行識別碼攻擊)的詐騙技術已行之有年。這類攻擊在國際間屢見不鮮,卻在台灣的主流媒體中幾乎不曾出現。當全民對詐騙案已產生某種「麻痺感」時,我們也應警覺,該類技術正逐漸滲透台灣,帶來卡號盜刷、虛擬物品詐領等損失。是時候正視這股潛在風險,並討論民間與企業該如何應對。
台中林姓男子日前購買新iPhone後,將舊手機進行資料清除,並透過一家3C數位科技業者設置的自助回收機台進行手機回收。當天下午操作完畢,林先生以為一切妥當,未料當晚開始,其Apple Pay竟遭盜用,連續刷卡購買高鐵車票,共計七十三筆交易,總金額達台幣師十萬六五三○元。更令人震驚的是,整個過程中他並
日前有民眾投書貴刊「台灣過境轉機的窘況」,提及桃園機場轉機情形,機場公司說明如下: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六月十五日開放轉機,桃園機場依據指揮中心核定之「武漢肺炎逐次開放轉(過)機旅客計畫」,落實旅客動線分流、清消及各項防疫作為。相關措施執行月餘後,機場公司考量旅客便利性,已針對各項管控作為檢視檢
近月來,很詭異地,台灣的平面媒體霍然掀起一股「數位貨幣熱」,有關「數位貨幣」的報導幾乎天天出現,大肆宣揚各國央行都如火如荼地搶數位貨幣的發行與研究。去年十月十日,經濟日報報導美國聯準會等七個主要國家央行所組成的小組,已經草擬發行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關鍵原則,希望能趕上中國腳步。自由時報也報導我
Mygopen你收到關於信用卡盜刷的影片嗎?説「皮包放在後面,馬上給人家刷你的卡片」的訊息,並展示了某男子將刷卡機靠近另一名男子的口袋,並感應刷卡成功的影片。事實上這個技術已經存在很久了,儘管信用卡公司表示成功盜刷的機會不高,但還是有機會的,只是要符合很多環境考量的條件,最大的問題則是感應傳輸的距離
看了李筱峰教授專欄《紙錢煙灰中的思辯》,覺得很有道理,這讓我又延伸許多燒紙錢的疑問。祖先和好兄弟真的需要錢嗎?我們的祖先幾千、幾萬年來,不知有多少,我們要燒金元寶?刀幣?還是貝殼?如果好兄弟是美國人或日本人,那要燒什麼錢?辛巴威最大幣值曾經到一百兆,一條土司都買不到,要給辛巴威的好兄弟,我們可能要燒
台灣新政府上台後,一直要從創新產業來救台灣經濟,大方向是沒有錯,但到各部會之後,好像也是各自吹喇叭,一人一個號。台灣碎裂性的政府體制,似乎沒有被拼貼出一個完整的國家願景。宣稱執政不是輪流討好各方的新政府,在這幾個月裡的做法,卻令人感覺那個在競選時滿滿願景的團隊,執政後已陷落了;那時說百項政策「準備好
頂新所引爆的餿水油風暴,不但重創我國食品產業,更危害國人食安與健康。但在事發後政府相關單位持續處於失能與消極的狀況下,民眾為了自保,自發性「滅頂」行動便積極展開。國民黨政權眼看大選在即,為息眾怒,只好跟著棒打落水狗,衍生出逼退魏家在一○一的主導權與抽銀根等行動。然而,在這一波全面起底魏家的過程中,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