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年,全球最熱賣的手機是哪些?近日,兩大市調機構Counterpoint、Canalys紛紛公布2023年全球最暢銷手機的前10名排行榜,僅管這兩份調查結果略有差異,但仍然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參考信息,以下帶大家來詳細了解一下。
在過去的一年,全球最熱賣的手機是哪些?近日,兩大市調機構紛紛公布2023年全球最暢銷手機的前10名排行榜,僅管這兩份調查結果略有差異,但仍然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參考信息,以下帶大家來詳細了解一下
研調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報告公開全球 2023 年最熱銷 10 款手機排行!兩大品牌獨秀,前七名更全被蘋果 iPhone 包下,是有統計數據以來史上頭一遭。
俗稱「小過年」的元宵節將於本週六(2/24)到來,LINE 聊天室於今日推出專屬台灣限定的元宵節專屬特效,只要輸入兩組關鍵字......
安卓手機用戶將於今年迎來新一代Android 15 作業系統版本的更新,照往常慣例,有望於五、六月之間舉辦的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上正式亮相。在此之前,Google 也已展開相關的部署規劃,作為Android 15 的第一個測試版本......
最近開車有發現 Google Maps 導航語音指示有點不同嗎?近期有 PTT 網友分享,Google Maps 導航在台灣開始會「報路名」,大讚開車體驗完全不一樣。
林浥樺/核稿編輯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近日在社交平台X發文,更新手機產業自1月至中國農曆年結束 (2月中旬) 的重點,指蘋果(Apple)iPhone在中國市場出貨按年持續衰退,反映蘋果在年初的降價行動對銷量幫助有限。郭明錤稱,同一時期,中國市場的安卓(Android)手機出貨穩定按年成長,主因在於2
本週精選5大科技新聞:2024年首月全台降價最多15款手機揭曉、全球最熱銷Android手機出爐三款賣贏iPhone 15、新一代Android 15發布首個預覽測試版Google公開Pixel機型升級名單,以及微軟預告下一代 Xbox 主機將於年底登場......
受限於收納空間,也習慣了行動載具,加上電子書市場的逐漸成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電子閱讀器,不怕帶書出門太重太占位,能方便隨時隨地閱讀,零碎空檔不再無聊,或許可以成為今年新閱讀習慣的好選擇。
蘋果在上週釋出了iOS 17.3.1,沒有加入重大的新功能,主要是修復iPhone 在輸入文字時,可能出現文字意外重複或重疊的錯誤,可能有些用戶擔心耗電問題,不敢貿然進行安裝升級,最新的實測結果已經出爐。
傑昇通信統計2024年1月1日至1月31日全台門市手機銷售價格,公布1月降價手機最新TOP 15排名,本月單機降幅在2%~26%不等,累積總降幅範圍則在9%~30%之間,並以三星新舊機型占8席最多
Google推出了Android 15的首個開發者預覽版,具有Android開發者資格的用戶可搶先體驗最新系統,但僅限Pixel裝置優先升級。
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已達到成熟,近年摺疊手機成為新焦點,尤其是Android陣營百家爭鳴,然而,最新的消息傳出,OPPO、vivo可能暫時退出「小摺疊手機」市場。
繼一月發表電競旗艦手機 ROG Phone 8 之後,華碩似乎還有一款向大眾用戶的 Zenfone 11 Ultra 即將登場,近期首度現身於跑分平台,確定擁有 Android 陣營最頂級的效能表現。
去年一整年,全球最熱銷的手機有哪些?市調機構Canalys公布全球最暢銷手機TOP 10排行榜,在該榜單中,蘋果iPhone霸榜7席,三星佔據3席。換言之全球最受歡迎的Android手機全由三星手機拿下。
Google 預計今年登場的旗艦手機 Pixel 9,近期首度現身跑分平台 Geekbench 5,揭露下一代 Tensor G4 晶片的初步細節,最大核心將擁有 3.10GHz 的運行時脈,然而整體效能恐不會有太顯著的成長。
多數消費者買手機只看兩大品牌?根據研調機構 Canalys 釋出最新數據,2023 年全球最熱銷的 10 款手機由蘋果、三星兩強稱霸,並且有高階化的趨勢。
今(8)日開始長達7天的春節假期,許多人領到紅包年終後,計畫換支新手機,但請務必掌握好三大電信的營業時間,以免撲空。另外,本文也特別整理了購機優惠,購機前不妨先參考。
根據NCC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台5G用戶數逼近840萬,每月新增5G用戶數約在10多萬左右,5G資費現在出現降價趨勢,通路業者推出三大電信5G方案只要月繳399元起,同時還有5G不限速吃到飽半價優惠
僅管全球手機市場在 2023 年收入下滑 2%、出貨量略減 4%,研調機構 CounterPointResearch 表示,手機消費有高階化的趨勢,高階手機出貨量逆勢增加 8%,不只受惠於摺疊手機、AI 技術作為賣點,被點名的還有蘋果 iPhone!Android 品牌全部加起來,在營收上只能戰成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