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上族群罹患骨骼疏鬆症風險高,容易發生脊椎壓迫性骨折,過往臨床上準確判別「近期新發」還是「過往陳舊」骨折,對醫師來說極具挑戰。大林慈濟醫院攜手雲林科技大學開發「CT影像AI判讀系統」,可一鍵辨別骨折新舊狀態,準確率高達93.4%,未來技術應用,有助縮短患者等候檢查時間、節省檢查費用,還可減少誤
雲嘉地區高齡人口多,50歲以上族群易發生壓迫性骨折,過往臨床上準確判別近期新發還是過往陳舊骨折,對醫師來說極具挑戰,大林慈濟醫院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開發「CT影像AI判讀系統」,可一鍵辨別骨折新舊狀態,準確率高達93.4%,未來技術應用,有助縮短患者等候檢查時間、省錢,並減少誤診或延誤治療情形。
全國面臨護士荒,台中榮總今(7)日舉行國際護師節慶祝大會,表揚166名優秀護理人員,同時,院長傅雲慶也宣布,5月1日起,全院護理師平均每月加薪2000至3000元,調升薪資福利與教學津貼,同時推動留任與進階獎勵機制,每年編列經費支持進修與交流,拓展國際視野,強化護理環境,提供病人最好的護理治療。
烏日林新醫院舉行母親節前AI肌膚檢測,由整形外科主任魏經岳以大數據資料庫,為婦女分析皮膚深層問題,團隊透過AI 演算預測皺紋、斑點老化趨勢,有婦女在懷孕生產後出現頑固肝斑,也有銀髮族長期忽略防曬,魏經岳強調,若發現斑點變大、變色一定要盡快就醫。
總統賴清德今(7)日錄影為「114年國際護師節聯合慶祝大會」致詞,感謝全國護理人員守護台灣民眾健康、促進台灣醫療發展。針對大家關心的醫院護病比制度,目前已有監測和獎勵措施,將朝法制化方向發展,政府將持續推動各項政策,改善護理環境,進而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促進社會進步發展,打造「健康台灣」。
奇美醫學中心在台南知名廟宇共同捐資千萬下,共投入2,500萬元打造新一代的無障礙社區健康巡迴車,搭載高階數位乳房X光攝影系統,並是國內首例配備子宮頸等全自動診查椅,將深入偏鄉服務,協助婦女朋友揪出早期病灶,及早治療。為響應中央「健康台灣」推動全民防癌政策,提升偏鄉地區乳癌、子宮頸癌篩檢覆蓋率,奇美醫
來台工作的43歲印尼女移工琳達,最近罹患子宮頸癌在奇美醫院接受化學治療,由於她中、英、台語都不通,在醫院化療與衛教時出現嚴重溝通障礙,癌症治療已帶給她身心巨大壓力;又因語言障礙難獲得完整資訊,使她深感茫然。奇美醫院導入智能AI語音衛教,以AI幫忙翻譯印尼文與中文,讓她克服語言障礙、完成療程。
黃宜靜/核稿編輯結核病具高度傳染性且需長期追蹤,尤其抗藥性結核菌出現,使臨床治療難度持續提升。康聯生醫與研究團隊運用質譜分析搭配機器學習技術,成功開發出預測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 MTBC)對立汎黴素(Rifampicin)抗藥性的AI模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和基因科技進步快速,台大醫院與台北醫學大學攜手合作,今(3日)舉辦研究成果發表會,針對國人常見的慢性腎臟病與肝癌,提出多項有機會應用在臨床的最新研究成果:像是針對長年無法下手的肝癌關鍵基因YAP,研究團隊透過人工智慧與基因科技,成功找出可以控制YAP的開關STK40與SLK基因,
63歲的劉小姐從事美髮工作40年,長期反覆抬手理髮,導致雙肩旋轉肌腱完全斷裂卻不自知,以為肩膀疼痛是勞動常態,休息就好,直至去(2024)年不慎摔倒手腕骨折,停業2個多月,肩膀仍然疼痛,連穿衣服都困難,就醫才確診病因,接受微創肩關節鏡旋轉肌腱修補手術,有效改善疼痛和功能,職業醫學科醫師也協助評估,成
台中榮總拓展國際醫療合作,4月26日由院長傅雲慶率團赴越南河內,與河內醫科大學附屬醫院(Hanoi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共同舉辦台越國際醫學研討會,聚焦介入治療、微創手術與智慧醫療發展3大面向,深化雙方在臨床醫療技術、智慧醫療與醫學研究的交流合作,研討會當日現場及
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一無所知嗎?未來戴上智慧型手錶輕鬆掌握。亞東紀念醫院今(28)日與華碩電腦簽約,將華碩智慧健康手錶導入臨床照護、遠距醫療、個案管理等領域,期望透過科技與醫療的力量,促進全民健康。亞東醫院副院長張至宏表示,目前健康手錶正在醫院試用中,初步成效會與華碩電腦研究。
「小時候聯絡簿常被畫『哭哭臉』,說我帶壞同學、捉弄別人。」35歲的鄭中遠回憶,自己曾是老師、家長眼中「難管教」的孩子,直到國中確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人生才開始改變,一路從建中念到博士班,專攻資訊工程,還投入ADHD與AI診斷工具開發,盼協助早期發現兒童精神疾病,榮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羅碧/核稿編輯法國一名27歲女子瑪莉因身體不適,將症狀輸入給ChatGPT,結果被推測可能罹患「血癌」,雖難以置信,但仍前往醫院檢查,結果真的被診斷出何杰金氏淋巴癌(不常見,但高度治癒的淋巴結和淋巴系統癌症)。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表示,AI能夠提供線索,但無法取代臨床診斷,如果有問題,希望在就醫前
雲林縣內醫療資源長年不均且不足,常有偏鄉民眾選擇遠赴外縣市看診,台北市雲林同鄉會總會18年前籌組醫療服務團,年年返鄉義診。總會今(2025)年仍號召10名醫師4月26、27日辦4場義診及健檢服務,多名醫界權威醫生將為雲林鄉親診察。18年前,北市雲林同鄉總會有感雲林偏鄉醫療資源不足,前理事長張神其以及
「小時候聯絡簿常常紅字,還會被老師畫『哭哭臉』,說我帶壞同學、捉弄別人。」35歲的鄭中遠回憶,他曾是老師與家長眼中「難管教」的孩子,直到國中確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人生才出現轉變,一路從建中念到博士班,不僅跨越學習障礙,還投入ADHD與AI診斷工具研究,榮獲國家新創獎肯定。
體重增加真是每天多吃幾口、緩慢累積的結果嗎?英國羅浮堡大學科學家在一篇經同儕審查的觀點文章中提出不同看法,認為體重增加可能主要源於生活中的各種干擾事件,這種「生活型態不穩定」或許才是全球肥胖問題持續惡化的關鍵因素。科學新聞網站《Science Alert》報導,該研究觀點發表於《國際肥胖期刊》(In
55歲劉姓男子參加國健署補助的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陽性,因此到醫院接受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但他檢查當天腸道清得不夠乾淨,部分區域仍有液態狀糞便,影響醫師檢查。經醫師搭配人工智慧(AI)影像辨識系統,發現局部被糞便覆蓋的一顆約0.5公分的小瘜肉,經切除後病理化驗,證實為腺瘤性瘜肉,屬於大腸癌的前期型
衛福部去年10月宣布啟動三大AI中心,其中「負責任AI執行中心」已完成10家醫院認證制度的建立,為亞洲首創,目前經由導入至少10項負責任AI落地應用,達到近23萬人次使用。衛福部次長呂建德今(21日)表示,此為台灣醫療數位轉型的重要一步,更有望成為國際醫療AI應用的標竿示範。
1名72歲女性病患,長期飽受腰痛及下肢放射痛所苦,走路不到5分鐘就必須停下來休息,經X光及核磁共振檢查,診斷腰椎第4、5節明顯滑脫,合併脊椎管狹窄,壓迫神經所致。與病患溝通後,以「CBT」皮質骨軌跡螺釘技術,透過3公分傷口,有效固定脊椎,並以新式「吊車技術」將滑脫復位減輕神經壓迫(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