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謝姓男子因腹痛且臉色發黃,到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就診,經外科主任袁天民初步診視研判為急性膽囊炎,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為Mirizzi症候群(為膽結石卡在膽囊管或膽囊頸部)症候群,緊急安排3D腹腔鏡手術,住院5日後即康復出院。袁天民表示,Mirizzi症候群主要發生在膽管與膽囊的接口處,因膽囊頸部
高齡82歲的黃爺爺前陣子開始只要上廁所,肛門就會出血,用手觸摸還摸得到一小塊肉,但他以為是痔瘡,不以為意,出血情況持續快1個月,在家人勸說下就醫檢查,發現黃爺爺的直腸內有一顆4.6公分大的瘜肉,無法以大腸鏡切除,醫師改以經肛門微創手術切除瘜肉,事後病理報告證實罹患大腸原位癌,不需要化療或放射線治療,
高齡82歲黃爺爺前陣子開始,只要上廁所肛門就會出血,用手摸還摸得到一小肉塊,但他總以為是痔瘡,將小肉塊推回去就好。然而出血情況持續將近1個月,家人的堅持下他才就醫,醫師檢查發現,黃爺爺的直腸內有一顆4.6公分大的瘜肉,無法透過大腸鏡切除,醫師以經肛門微創手術替他切除瘜肉,隔天就出院,最後病理報告為大
黃姓男子因鼻塞開刀,但沒多久竟又復發, 吸氣時會覺得眼睛附近脹脹痛痛、嗅覺不好,睡眠品質也不好,整個頭昏腦脹,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就醫,竟是空鼻症,採用新式內視鏡微創下鼻甲重建手術,狀況改善。黃男長期鼻塞吸不到氣,於某醫院診斷為鼻中膈彎曲及下鼻甲肥大,接受了鼻中膈矯正及下鼻甲減積手術,剛開完刀的前
葉立斌/核稿編輯很多人從小到大都一直不停聽到「看電視就是要離螢幕3公尺對眼睛才好 」這類的話,但是,這真的是正確的嗎?溪湖睛采眼科院長蘇柏方在臉書專頁「羅眼科睛采眼科-彰化白內障視力保健專家」發文解答,觀看距離不僅受到螢幕尺寸的影響,還受到電視的解析度和個體差異的影響。無論選擇哪種觀看距離,重要的是
台中一名陳先生長期鼻塞,近來打呼聲越來越嚴重,不但睡不好也影響妻子睡眠,診斷發現有雙側下鼻甲肥厚合併鼻中膈彎曲,接受口服藥物及鼻噴劑治療後效果不佳,因此進行多層次下鼻甲鼻中膈微創螺旋刀手術,術後鼻塞症狀消失,打呼也改善,夫妻倆終於恢復正常睡眠。
南投縣竹山秀傳醫院(簡稱竹秀醫院),為了讓緊急醫療服務跨越時空限制,醫院玉山醫療隊從10年前開始導入遠距醫療系統,從海拔標高3402公尺的排雲山莊醫療站與醫院急診室建立起24小時即時會診服務,上個禮拜更成功運用超音波設備與遠距醫療系統,執行即時多方會診且測試成功,為高山遠距醫療的突破又往前跨出一大步
三重宏仁醫院新大樓今(30)日落成,除了嶄新耐震的大樓,院方新購置教學醫院等級精密儀器,另禮聘榮總、長庚等權威名醫看診,醫療量能倍增,設備品質全面提升。宏仁醫院院長張明超表示,民眾不必到大醫院排隊,即可享用教學醫院水準的醫療服務,盼將醫院打造成新北「小榮總」。
南投縣竹山秀傳醫院(簡稱竹秀醫院)微創中心,今日在鄉親引頸期盼下揭牌啟用,其中,以具有「手術室超跑」之稱的最先進微創手術設備,最引人注目,不但擁有高畫質影像,還可透過螢光導引手術,讓在地民眾以社區醫院等級費用,享受媲美醫學中心等級的醫療服務水平,讓醫院深耕、守護社區鄉親健康的工作,又往前邁出一大步。
隔空也能學手術!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舉辦2022「國際大腸直腸外科論壇」,院方導入達文西外接3D影像解決方案,首次把達文西手術實況的3D高解析度影像透過即時影像處理技術搭配高畫質3D醫療顯示器,用同步視訊方式把手術過程呈現給在會議室的10國百名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觀摩學習。在座醫師們只要戴上偏光眼鏡
60歲的林先生過去曾有鼻竇炎手術病史。半年來,鼻腔常出現反覆鼻塞、黃鼻涕、鼻腔異味及單側頭痛症狀。原以為是偏頭痛,於是先去神經內科就醫檢查。然而,電腦斷層卻顯示有慢性鼻竇炎,因此轉診至耳鼻喉科治療。鼻竇內視鏡檢查下,發現林先生鼻竇有黃鼻涕及息肉外,也有大量黴菌增生。於是,林先生接受3D立體定位導航鼻
台中市一名42歲大貨車司機,因鼾聲如雷、睡眠品質差,在妻子的陪同下就診。他發現,仰躺時呼吸不順,必須側著身才能入睡,每天起床時總覺得疲倦、睡不飽;白天精神不佳、還因打瞌睡發生車禍意外。妻子發現他睡到一半經常突然沒了呼吸,不僅如此,他年紀輕輕就罹患高血壓性心臟病,服藥效果不佳。
70歲的鄭伯伯本身是糖尿病患者,但是血糖控制不佳,且長期有前額頭痛和鼻塞的問題,平時都是自行購買成藥服用,來緩解症狀。近期因為右眼腫痛合併發燒,先至診所求診,經過口服抗生素治療但未見起色,且不時從右側鼻孔摳出帶有惡臭的膿鼻涕,症狀惡化,視力也逐漸模糊。
個案1:65歲黃先生,30年前曾接受傳統鼻竇炎手術,近年來鼻塞日益嚴重,不僅嗅覺受到影響,睡眠品質也不如以往。在鼻竇內視鏡檢查下,診斷為鼻竇炎復發併鼻息肉增生。個案2:58歲陳先生,12年前接受鼻竇炎內視鏡手術,最近出現單側血絲黃鼻涕及嗅覺異常現象。經內視鏡及電腦斷層檢查,診斷為鼻竇炎乳突瘤復發。
案例1:劉大哥數個月前發生車禍後右耳聽力下降,經純音聽力檢查後發現神經完好無損,透過「內視鏡中耳探查手術」發現病因為聽小骨斷裂造成,當下立即將聽小骨予以重建,順利地挽回受損的聽力。案例2:李小姐因耳膜破洞接受手術,回診檢查時卻發現修補未成功,經「顳骨高解析度電腦斷層」發現耳膜內部長肉芽造成堵塞,她卻
王大哥(化名)因耳膜穿孔,曾接受手術修補,然而復原的過程不是很順利。短短幾個月內又發現再次破洞流膿,經「顳骨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才發現,除了中耳炎外,耳後乳突腔因充滿肉芽堵塞,解決病因後,順利根治,不再復發。劉女士罹患左耳膽脂瘤(珍珠瘤),已反覆發炎長達半年以上。她曾去過數家大醫院,聽聞手術需在耳後切
王先生長年因鼻息肉所苦,周遭親友提及手術清除後必須塞滿紗布,取出時會大量流血而痛苦不堪,因此寧可忍受疾病不適;姚女士因耳膜破洞流膿,不得不放棄熱愛的晨泳,但聽聞修補必須割耳、剃髮,並留下長長的傷疤而卻步。他們在得知內視鏡手術可免除大範圍的破壞,終於願意接受治療,也順利擺脫了痼疾。
一位在高科技廠上班的36歲女性,連續雙側耳鳴3個月,曾被診斷是焦慮而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但睡醒後耳鳴依舊存在,就醫檢查後,確診是因長期「噪音」造成聽神經受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所幸經量身打造的「耳鳴遮蔽器」幫助下,再也「聽」不到耳鳴。量身打造「耳鳴遮蔽器」除大患
在高科技廠上班的36歲女性,連續雙側耳鳴3個月,曾被診斷是焦慮而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睡醒後耳鳴依舊存,就醫後檢查,確診是因長期「噪音」造成聽神經受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經量身打造的「耳鳴遮避器」幫助下,竟再也「聽」不到耳鳴。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醫師郭哲宏表示,該女子因長期被耳鳴困擾的患者,一度懷
2020年國際大腸直腸外科論壇今天在新竹縣舉辦,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陳自諒和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沈名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柯道維,透過4K影像直播向國外醫師分享「超微創無切口腹腔鏡直腸切除以及保肛、免除人工肛門手術」心得;出席論壇的前縣長邱鏡淳和衛生局長殷東成,肯定中醫大新竹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