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國健署持續提供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2022年的新發肺癌個案數較2021年增加1000餘人,且年齡中位數下降1歲。胸腔外科醫師認為,公費LDCT篩檢找出了很多早期個案,是新發個案增加、年齡中位數下降的可能原因,也希望未來肺癌死亡人數能真正下降。
癌症發生率持續攀升,加上COVID-19疫情期間民眾篩檢意願降低,專家早已示警,疫情後恐迎來「癌症海嘯」。國健署今(19)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22年台灣新發癌症人數突破13萬,比前一年激增8531人,癌症時鐘也在停滯一年後快轉了17秒,平均每4分2秒就新增1名癌症患者。
衛福部國健署今(19)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22年台灣新發癌症人數突破13萬人,相較前年增加700多人、去年略減200多人,今年一口氣增加了8531人,其中大腸癌去(2023)年已被肺癌擠下「癌王」寶座,今年肺癌再度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1名。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晚上常睡不好。精神健康基金會「2024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發現,高達40.9%國人睡眠狀況不佳,顯示睡眠問題已成為我國新國病,且國人整體精神健康指數81.67分,僅略高於及格線的80%,對於2025年超高齡化社會的準備也明顯不足。
精神健康基金會進行「2024全國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結果顯示,國人整體精神健康指數81.67分,僅略高於及格線的80%,較2022年分數略有下降,可能與總統選舉年有關,且調查發現,約有40.9%國人睡眠狀況不佳,精神健康得分也普變偏低,已成為我國新國病。
台東縣關山鎮豐泉里的一轉角擺著老式大茶壺寫著「奉茶」兩字,吸引民眾目光,前來此處,真正供水的是現代的飲水機,免費供過往人們解渴,也成了新打卡點。奉茶點為昔日服務於「關山慈濟醫院」的員工而以父母的名義所捐贈,設在路旁除了可以讓運動或路過的民眾口渴時可以飲用。
黃宜靜/核稿編輯螞蟻人小心!日常攝取過多糖分,可不僅會導致體重增加。醫師李柏賢引述研究指出,日常攝取糖分,除了造成肥胖,還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痛風、脂肪肝、牙齒健康、胃食道逆流,甚至癌症風險密切相關!建議改喝無糖飲品、水果代替甜點、多吃蔬菜及全穀類或高纖食品來優化飲食結構。
沈莉馨/核稿編輯排便習慣反映健康警訊!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引述國外研究指出,每天排便多次,不管是排軟或硬的大便,都無增加疾病風險,不用擔心;最危險的族群是「沒有每天排便」又排「軟便」者,其死亡率、心血管疾病和罹癌風險都增加。錢政弘在臉書專頁「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發文分享,談到排便習慣
醫師背景出身的台南市前副市長顏純左,在政壇未能更上層樓後,他於2020年3月回到台南下營繼續開診所行醫。對於醫界較束手無策的腎臟病,他研究認為腎功能能夠逆轉,仿效台裔美國科學家何大一以雞尾酒療法治療愛滋病模式,創造能逆轉腎功能的自費雞尾酒式四合一療法。
沈莉馨/核稿編輯日常生活中運動種類繁多,有人就好奇「性行為」是否能算一種運動?河堤復健科診所院長李炎諭引述2013年及2022年的研究表示,認真進行性行為的話,消耗的熱量確實是比想像中多。像2013年的研究即指出,男性單次25分鐘的性行為所消耗的熱量大約等於慢跑2公里。
1名30多歲、熱愛戶外活動的女性,2年多前感到雙腿異常沉重,就像黏在地上、完全跨不出去,但就醫治療後一直沒有明顯改善,直到國際巨星席琳狄翁罹患「僵硬人症候群」的新聞曝光,才心生警覺,急忙再到醫院檢查詢問,確診罹患相同罕病,目前定期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走路僵硬的情況大幅好轉,偶爾還能到平坦的郊山散步。
阿中(化名)碩士畢業後兩年確診罹患思覺失調症,排斥吃藥而復發住院,出院後,使用每月一針的抗精神病藥物長效針劑,半年後身心狀況恢復良好。北漂工作,與醫師討論配合返鄉與回診追蹤,每3個月施打一針長效針劑,工作與病況穩定。精神科醫師指出,健保署自2022年起每年編列27億元獨立預算,給付思覺失調症病患長效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11日最新報告,全球約有8.46億名15至49歲人口感染生殖器疱疹,佔該年齡層1/5以上。統計顯示,每秒至少新增1人感染,年新增病例高達4,200萬,凸顯此類性傳播感染疾病(STI)的普遍性。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家盧克(Katherine Looker)領導的團隊
一名30多歲女性2年多前感到雙腿異常沉重,就像黏在地上、完全跨不出去,日常生活深受引響,直到國際巨星席琳狄翁罹患「僵硬人症候群」的新聞曝光,才心生警覺,急忙再到醫院檢查詢問,果然確診相同罕病,目前定期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療,走路僵硬的情況大幅改善,偶爾還能到平坦的郊山散步。
葉立斌/核稿編輯本週日(15)為台北馬拉松,相信跑者們都躍躍欲試,相當興奮。然幾乎每年都有參賽跑者在運動途中失去呼吸心跳送醫。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提醒,馬拉松運動可能提升心臟病風險,且容易發生在40歲以上男性,在比賽的最後四分之一較容易發生。因此建議參賽者須諮詢醫師,運動途中要確實補充水分與規
羅碧/核稿編輯冬天到了,許多人都會在此時小酌一杯,或食用含有酒精的燒酒雞、麻油雞、薑母鴨來食補。醫師蘇聖文藉此衛教,飲酒過量有害健康且傷「心」,建議男性每週酒精攝取量應控制在81ml內、女性則是35.5ml,以酒精濃度4.5%的啤酒為例,即每週不宜飲用超過1800ml(約5.5瓶)與790ml(約2
羅碧/核稿編輯常說「每天要睡滿7-8小時」,不只是對於人體休息,很多研究甚至顯示「睡不夠讓你胖」!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發文分享,2020年一篇統合分析研究指出,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人,未來的肥胖風險比正常睡眠時間的人高出41%,現在才看到的你也不用覺得沒救了,因為2022年的另一篇研究顯示,
葉立斌/核稿編輯「華語流行音樂教父」劉家昌昨(3)日驚傳肺癌病逝,享壽83歲。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指出,劉家昌摸到脖子腫塊,進一步檢查發現是肺癌轉移到脖子,後來發現轉移到腦部,就是很典型的肺癌晚發現,發現時已轉移,且多轉移到淋巴結,骨頭,腦部,腎上腺,肝臟等,因此強調,若未定期肺癌篩檢,待有
70歲的張姓退休教授罹患心房顫動,用藥失效,已有輕度心竭衰竭,半年前出現胸悶且記憶力明顯衰退,叫不出兒孫名字,開瓦斯爐也忘了關,檢查排除中風、腦部疾病,診斷是長期心房顫動控制不佳,造成腦部損傷,今年中接受心導管電燒治療,恢復正常心率,並改善腦部血液灌流,術後3個月,記憶力明顯改善,認知功能也恢復正常
55歲陳女士天天煮飯、熱愛登山,今年在醫院健檢意外發現右下肺部有一毛玻璃樣病灶,經過進一步檢查與醫師建議,選擇接受微創胸腔內視鏡手術,切除病灶後病理化驗發現是0.8公分的肺腺癌,讓她相當訝異,因為完全沒有任何症狀,家中無人抽菸也未有相關病史,慶幸及時發現,病變尚未擴散,目前恢復良好、定期回診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