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中校石心梅,2021年初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3年內歷經60次的化療,癌症為她的人生按下「暫停鍵」,卻也讓她學會珍惜與陪伴,1年多前加入高雄榮總台南分院志工,以自身經驗陪伴、鼓勵癌症患者及家屬,最近獲選台灣癌症基金會2024「十大抗癌鬥士」。
財團法人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第一商業銀行、同欣電子永續辦公室從2021年起,3年內幫助新竹縣93所學校汰換掉2萬3176盞高能耗的燈具,改裝LED燈,年節電148.3萬度,減少碳排放732.7噸,每年為校園節省519萬元電費。縣長楊文科今天各致贈1座琉璃感謝講座表達謝意。
相關新聞請見49歲女醫美打舒眠麻醉死亡! 醫籲「3件事」要注意葉立斌/核稿編輯近日一名女性到醫美診所接受店波拉皮療程,卻在打牛奶針的過程中不幸過世。關於悲劇為何發生,尚無具體結論,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認為,牛奶針也是可能的致死主要原因。據報導,50歲邱姓婦人7日前往北市某醫美診所進行肉毒等醫美項目,在
吳亮儀/核稿編輯日本女星中山美穗近日驚傳在家中過世,享年54歲;且是在放滿熱水的浴缸內以坐姿死亡,震驚各界,不少人懷疑是「熱休克」導致,這對於熱愛泡澡的成人來說是必須提高警覺的意外。台大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說明,日本每年約有1.7萬人因熱休克離世,超過交通死亡事故的4倍。同時以高齡者偏多,因此林氏璧引
葉立斌/核稿編輯大家都知道水果健康且營養豐富,但您知道水果還能促進心臟健康,延長壽命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中心的高級心臟營養師Dana Ellis Hunnes推薦的5種對心臟有益的水果,包括:黑莓、藍莓、覆盆子、木瓜及紅葡萄。據外媒《EatingWell》報導指出,許多研究,包括2019年發表
羅碧/核稿編輯常說「每天要睡滿7-8小時」,不只是對於人體休息,很多研究甚至顯示「睡不夠讓你胖」!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發文分享,2020年一篇統合分析研究指出,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人,未來的肥胖風險比正常睡眠時間的人高出41%,現在才看到的你也不用覺得沒救了,因為2022年的另一篇研究顯示,
乳癌是女性大敵,統計發現約75%患者會發生「癌因性疲憊症」,影響治療效果和生活品質,甚至可能累到「放棄治療」,但台北國際乳癌研討會發表健保藥物的最新真實世界數據顯示,晚期乳癌患者經藥物治療,91%達到改善,85%經醫師評估達到整體治療的正面效果。
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今(3)日公布最新各縣市口腔癌防治力調查結果,台灣成人嚼食檳榔比率下降,但各縣市戒檳成功率仍未過半;專家呼籲政府盡快訂立「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專法。衛福部口腔健康司副司長顏忠漢回應,預計今年底預告「檳榔健康危害防制法」草案,規劃禁止嚼檳榔場所、原料檢驗等。
為因應原鄉、離島及偏鄉醫療照護需求,提升在地醫療照護服務品質,衛福部自2021年起試辦家庭專科護理師碩士公費生培育,迄今培育106名公費生,並於今年首度辦理「家庭科專科護理師甄試」,計20名公費生取得家庭科專科護理師證書,將依據修業年限服務3至6年,近期陸續分發至社區執行照護工作。
新北市衛生局今(2)日辦理「百家日照中心長者時尚PARTY」活動,近百歲長者盛裝打扮於舞台走秀展現活力,市長侯友宜也當場宣布,提前達成2025年百家日照中心施政目標,表示2026年要達成130家日照中心的目標,讓長輩不管在醫療、休閒、健康的照顧上,能夠在地安養,快樂過生活。
明(2025)年癌症篩檢經費新增40億元,達到68億元,宣示政府抗癌決心,衛福部國健署將於明年新增篩檢工具及服務,其中開放35、45、65歲女性公費接受與子宮頸癌攸關的HPV(人類乳突病毒)檢測,與定期抹片檢查搭配,強化癌症防治強度。另外,也規劃新增高風險族群無痛大腸鏡篩檢。
沈莉馨/核稿編輯許多人以為不吃晚餐助減重,或是認為少吃一餐就會瘦;對此,書心健康管理診所院長許書華表示,不見得瘦比較快!短時間內可能減重效果佳,但長期下來可能會使飲食失調,甚至出現飢餓模式,降低代謝,讓減重之路更困難,因此應均衡飲食,並選擇正確飲食內容助減重。
台中市政府為提升職場友善工作環境,增進勞工福祉,辦理幸福職場評選活動,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今年首度報名參加即榮獲「五星獎」肯定,龔嘉德院長今天代表領獎,強調推動和諧勞資關係、健康職場環境、友善勞動制度等措施,讓所有同仁都能獲得完整與舒適的幸福職場環境。
攝護腺癌是隱形殺手,早期多無症狀易忽略,而延誤就醫,晚期5年存活率僅剩約20%,居國人10大死因第5位。醫師提醒,如有排尿問題、下背痛等症狀,應速就醫,同時,也呼籲50歲以上男性自費抽血檢查攝護腺特定抗原(PSA),甚至有家族史者應提早至45歲,以初步了解是否有致病風險,若屬高風險者,醫師會再進一步
「數位原住民」的青少年族群近年自殺率持續攀升,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指出,國際數據顯示,網路成癮青少年有更高的自傷風險、是自殺的高危險群,呼籲家長建立有效的依附關係與合理管教,並在孩子出現網路成癮症狀時,尋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協助。
「數位原住民」的青少年族群近年自殺率持續攀升,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理事長臧汝芬指出,國際數據顯示,網路成癮青少年有更高的自傷風險、是自殺的高危險群,呼籲家長建立有效的依附關係與合理管教,並在孩子出現網路成癮症狀時,尋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協助。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自2005年起配合醫療外交投入國際醫療援助,足跡遍及非洲、大洋洲、中南美洲及東南亞等開發中國家,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醫療軟實力,獲得第9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團體獎。高醫副院長林宗憲表示,高醫國際醫療中心長年來進行國際醫療公衛合作,希望能實際改善並提升開發中國家的醫療水準,會先進行
陽光基金會長期關注燒燙傷患者復健,除了國內患者,更將台灣技術與團隊服務模式分享至海外,至今已培育亞洲及中南美洲31個國家、逾450名燒傷復健專業人員,估嘉惠海外逾萬名患者改善生活、重拾希望。疫情之後,今(2024)年重啟來台實習計畫,而參與線上課程的外籍醫師也紛紛表達正面影響。
70歲的徐梅清曾兩度被醫生判「死刑」,歷經近百次的化療與放療,儘管治療副作用難以忍受,她仍樂觀面對,不斷為自己設立目標,還成為志工用自己的故事鼓勵他人,靠著勇氣與信念挺過乳癌、淋巴癌及三次復發的煎熬,她笑說「醫生說我只剩1年可活的時候,我3個孩子都還沒結婚,現在我已經是6個孫子的阿嬤了!」
新竹市48歲何先生,因工作環境,菸酒檳榔不離手,且習慣持續30多年,先前因脖子腫、聲音沙啞,有時候會喘,但不以為意,結果拖好久才就醫,經檢查已確診罹患口腔癌第4期,經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醫學部醫師呂庭毅進行腫瘤開刀、氣切、化療及放射線治療,仍因無法言語,需靠鼻胃管灌食,如今只能靠門診追蹤並與癌症搏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