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陳先生婚後健檢發現精蟲品質差,精蟲濃度為800萬隻/ML(低於標準1500萬隻/ML),活動力僅11%(遠低於標準42%),婦產科醫師建議試管受孕,但陳妻想自然受孕,尋求台南市立醫院中醫好孕門診,張烱宏醫師針對丈夫體質開立清熱利濕的中藥處方,並建議每週3次針灸治療,幾月後夫妻順利受孕、迎來1名
相關新聞請見大腸癌新發個案增逾千人 胃腸肝膽科醫:應增加篩檢便利性力拚癌症死亡率降3成!元旦起5癌篩檢資格放寬 成人健檢年齡放寬葉立斌/核稿編輯大腸癌在國內相當常見,根據今(19)日衛福部國健署發表之2022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新發個案人數比2021年增加1405人,且發生人數的排名高居第2位
總統賴清德喊出2030年癌症死亡率減少30%,但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我國受疫後癌症浪潮威脅,新發癌症個案數恐大幅增加。國民健康署自2025年元旦起放寬成人健檢資格,並擴大實施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肺癌,同時提高相關補助與醫療院所給付金額,盼藉此及早發現個案並投入治療。
新冠肺炎期間全台忙防疫,癌症篩檢人數明顯減少,雖疫後稍有回升,但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22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當年度新發癌症個案暴增8531人。對此醫師直言,現在台灣正在還疫情期間輕忽篩檢的債,6年內癌症死亡率降低30%的目標可能也變得遙遙無期。
國人飲食習慣西化、缺乏運動習慣,導致大腸癌持續造成健康。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22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大腸癌新發個案人數較2021年增加1405人。胃腸肝膽科醫師直言這是「疫情期間的債」,呼籲政府設法提高民眾篩檢的便利性,並通過各項措施減少民眾大腸癌風險曝露。
衛福部國健署持續提供公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2022年的新發肺癌個案數較2021年增加1000餘人,且年齡中位數下降1歲。胸腔外科醫師認為,公費LDCT篩檢找出了很多早期個案,是新發個案增加、年齡中位數下降的可能原因,也希望未來肺癌死亡人數能真正下降。
癌症發生率持續攀升,加上COVID-19疫情期間民眾篩檢意願降低,專家早已示警,疫情後恐迎來「癌症海嘯」。國健署今(19)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22年台灣新發癌症人數突破13萬,比前一年激增8531人,癌症時鐘也在停滯一年後快轉了17秒,平均每4分2秒就新增1名癌症患者。
衛福部國健署今(19)日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22年台灣新發癌症人數突破13萬人,相較前年增加700多人、去年略減200多人,今年一口氣增加了8531人,其中大腸癌去(2023)年已被肺癌擠下「癌王」寶座,今年肺癌再度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第1名。
黃宜靜/核稿編輯許多人想到碳水化合物首先都會想到澱粉主食,但其實水果、豆蛋魚肉類、五穀雜糧類等食物也含有碳水化合物,選擇優質碳水化合物,有助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支持整體心血管健康。美國營養師Lauren Manaker舉例,適量吃燕麥、馬鈴薯、蘋果、
沈莉馨/核稿編輯愛吃薯條、洋芋片的族群要注意!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在臉書粉專「生活中的化學物質 Chem Life」發文提醒,高溫油炸、燒烤或烘焙的碳水化合物會產生「丙烯醯胺」,其不僅會降低雄性動物的生殖能力還恐致癌。什麼是丙烯醯胺?化學署指出,丙烯醯胺是食物經高溫烹調中產生,在常溫下為白色無味片狀
醫師背景出身的台南市前副市長顏純左,在政壇未能更上層樓後,他於2020年3月回到台南下營繼續開診所行醫。對於醫界較束手無策的腎臟病,他研究認為腎功能能夠逆轉,仿效台裔美國科學家何大一以雞尾酒療法治療愛滋病模式,創造能逆轉腎功能的自費雞尾酒式四合一療法。
衛福部國健署持續研議醫療性生育保存補助試辦計畫,將針對「女性乳癌」與「男性血癌」患者提供凍卵、凍精補助,且補助費用最高可達10萬元,預估1年有超過5000人符合資格,相關計畫目前已從國健署簽出至衛福部,待送交行政院並獲同意後,將可公告上路,未來也將依據實施情況,評估擴大補助癌別。
羅碧/核稿編輯研究顯示,當溫度從20°C下降到10°C時,部分患者的血壓可升高5-10毫米汞柱,冬天較低的氣溫會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初日診所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許芷瑜建議,高血壓患者除了要遵醫囑服藥控制外,結合得舒飲食(DASH)與211餐盤(50%蔬菜、25%蛋白質、25%原型澱粉)的「211得
教室裡常見「一人感冒、全班中獎」的情況,台大醫院及台大公衛學院研究團隊,透過物聯網技術監測幼兒園教室的空氣品質,再將監測數據應用於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風險評估,研究發現,二氧化碳濃度在週間逐日累積並在下午達到高峰,平均超過850 ppm,在通風不足的室內環境中,R0值(基本傳播數)高達3
中醫大新竹附醫今(12)日以「智慧醫療,病人優先」主題辦理6周年院慶,院長陳自諒表示,該院全力發展達文西手術系統,目前運用在大腸直腸外科、泌尿科、婦科、一般外科、乳房外科、減重外科及耳鼻喉頭頸外科等相關手術,目標邁向每年執行300台達文西手術,並且將角逐明(2025)年國家品質獎。
葉立斌/核稿編輯本週日(15)為台北馬拉松,相信跑者們都躍躍欲試,相當興奮。然幾乎每年都有參賽跑者在運動途中失去呼吸心跳送醫。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提醒,馬拉松運動可能提升心臟病風險,且容易發生在40歲以上男性,在比賽的最後四分之一較容易發生。因此建議參賽者須諮詢醫師,運動途中要確實補充水分與規
隨著國人結婚與備孕年齡逐漸延後,越來越多夫妻面臨懷孕困難,為協助不孕夫妻了解備孕過程中的挑戰,國民健康署分享人工生殖常見5大迷思,並提供備孕7秘訣,幫助有意生育的夫妻,喜迎新生命。●迷思1:試管嬰兒容易流產?國健署指出,試管嬰兒懷孕的流產率約10%至20%,與自然懷孕相似,主要原因與胚胎發育或夫妻年
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在台灣約有500名患者,健保署自2023年10月起納入2款生物製劑給付,迄今已幫助92位病友,每人平均可省下約250萬元藥費,但仍有80%患者不符合給付條件,現行規定要求患者一年內復發兩次且達到嚴重失能程度,導致許多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隨著國人結婚與備孕年齡逐漸延後,越來越多夫妻面臨懷孕困難,為協助不孕夫妻了解備孕過程中的挑戰,國民健康署今(11日)分享人工生殖常見5大迷思,並提供備孕7秘訣,幫助有意生育的夫妻,喜迎新生命。●迷思1:「試管嬰兒容易流產?」國健署指出,試管嬰兒懷孕的流產率約10%至20%,與自然懷孕相似,主要原因與
桃園市一名陳姓醫師,3年前到台中替李姓女子施打俗稱「少女針」、「精靈針」在眉毛上、眉心微整形,卻造成李女右眼灼熱視網膜中風、青光眼,視力永久無法恢復的重傷害;檢方認為,陳男未告知風險,又違反仿單警告,被依過失重傷害罪嫌起訴。台中地檢起訴指出,陳姓醫師是西醫一般科醫師,是桃園一家醫美診所醫師,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