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利和他的情人》,這是我近幾年看到的最好看的電影之一。這是一部成分豐富的唯美主義作品。在電影中我們看到的,是1922年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社會面貌,是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之前的白色恐怖,是三個才華洋溢的青年才俊之間糾結曖昧的同性情誼,是欲望與現實之間的角力廝殺;這裡,有小提琴協奏曲一般舒緩的鄉間
編輯室報告:書籍裝幀近年來頗受注目,然而回溯台灣出版業在五○、六○年代,已有多位秀異設計家,以創新風格,為當時的出版品操刀。其中最受矚目者即為廖未林,其設計領域橫跨文學、歷史、戲劇等諸多面向。今起兩天刊出李志銘專文介紹。封面裝幀,乃為傳統藝術造形與現代商業設計的綜合產物,早年被歸入「裝飾畫」或「圖案
情人節到了。最近重新翻譯、閱讀聶魯達情詩,頗有感觸。拉丁美洲巨型愛情隱喻貯藏庫智利籍的聶魯達(Neruda,1904-1973)是公認20世紀最偉大的拉丁美洲詩人,197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十歲左右開始寫詩,二十歲出版讓他一砲而紅的《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這本詩集突破了拉丁美洲現代主義和浪漫主
北非尼羅河畔的埃及,是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明古國。太陽、沙漠和河流是埃及的三大榮耀,河流指的便是埃及人視為天神膜拜的尼羅河,也是埃及文化的搖籃,全長6,800公里,由南向北流經撒哈拉沙漠,注入地中海,將埃及分為東西兩岸。人們常說尼羅河東岸是埃及活人的世界,西岸則是死者之城,而西岸的數千年遺跡中最具代表
上一個世紀初,除了開啟西畫風潮的前輩畫家外,幾位攝影界的先行者,也為台灣留下許多值得留念的影像。其中,1922年出生於桃園縣大溪鎮的李鳴鵰,與鄧南光、張才,三人以不同的寫實風格在四○、五○年代獨領風騷,還被當時攝影界尊稱為「快門三劍客」。李鳴鵰等人經常參與展覽與評審,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因學習過水彩畫
見證台灣歷史的台南縣善化鎮百歲人瑞孫江淮,由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整理口述歷史,並推出「代書筆、商人風—孫江淮檔案特藏展」,即日起該展移師國立台灣文學館展出。孫江淮生於1907年,曾經營商業、擔任代書,是典型的平民百姓,也是碩果僅存的百歲代書。參與口述訪談的中研院副研究員林玉茹表示,孫江淮不僅記憶力
最近幾年日本大興懷舊風潮,凡是與昭和年代(1922年至1988年)牽上線的小說、漫畫、戲劇或食玩,幾乎都能受到歡迎。比如票房賣座電影《永遠的三丁目》裡,重現了戰後東京風情與市井小民的生活;偶像劇《美味的米飯》則大量使用了昭和年代的流行歌曲,這些帶領觀眾走進時光隧道的戲劇,不只讓年長的人可以懷想往昔時
樂評家曹永坤的機智幽默,國內戲劇一代宗師姚一葦的嶄新視野,豐富了整個台灣的表演藝術,如今長者已逝,蒐藏的專書捐贈台北藝術大學圖書館。昨天專區開幕,翻看兩位先生生前架上群書,更可以深深感受到他們為藝術鑽研的認真精神。被藝術界稱為「一代導師」的姚一葦(1922-1997)從國立藝術學院(今更名為國立台北
想去東南亞度蜜月,又覺得人擠人太殺風景嗎?想享受碧海藍天與純白沙灘的私密角落,距離曼谷3小時車程的華欣,不單高檔飯店與SPA林立,至今仍是泰國皇室經常光顧的度假勝地,寧靜而原始,沒有過度開發的喧囂吵雜,並洋溢貴族氣息,極適合情人、夫妻自由行,恣意享受兩人世界。
受到全球古書迷矚目的「2007年香港國際古書展」(International Antiquarian Bookfair in Hong Kong),明天起就要在香港太古廣場的會議廳展開,為期三天的展覽,有絕版書、名人書信、手稿、插畫,甚至史上第一張商業用的耶誕卡等,可謂珍品盡出!
文建會昨天公布「2007國家工藝成就獎」得主為漆工藝大師王清霜,並將於12月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舉行頒獎典禮。看王清霜的作品,彷彿看到上一個世紀台灣漆工藝的美麗時光,王清霜生於1922年,是在台灣培養出來、目前碩果僅存的第一代漆藝人才,從事漆工藝創作已經70餘年,對於台灣漆藝由無中生有至開花結實,並
已故電影導演伊丹十三在散文集《女人們!》裡講到,他每次出國都攜帶子母澤寬寫的美食家訪問錄《味覺極樂》,不知在倫敦、羅馬、巴黎重複看過多少次。所以,我25歲赴北美之前也匆匆去書店找了那本書,可是沒有找到,無可奈何,把石井好子的《巴黎式料理筆記》放進皮箱裡去了。當時沒想到,那次出國後,我將會在海外漂泊十
今年六月,法國送走了德佛斯這位重要的表演藝術家。舉行告別式的小教堂難以容納所有前來憑弔的民眾,當德氏棺木出現時,圍觀人群悼念的掌聲響起,久久不輟。法語魔術師德佛斯在場的法國文化部長稱許德氏「對法語的無限熱愛,而語言正是德佛斯作品中的主角」,法國文化部甚至於2003年創設了「德佛斯法語大獎」(le G
國際文壇《百年書情: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05-2005》(A Century in Book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05-2005)1905年,紐澤西州一家小出版社成立了,地點在一家藥局樓上。如今,它平均每年出版225本新書。
英新聞焦點菲力普.羅斯獲筆會文學獎由國際筆會美國中心頒佈的筆會/納博可夫文學獎(PEN/Nabokov Award)五月初揭曉, 今年獲獎的是菲力普.羅斯(Philip Roth),也讓這位美國小說家的終身文學成就再獲肯定。評審團稱其多年來的作品「清楚形塑出現代文學可抵達的境界」。
當代經典閱讀《尤利西斯》(Ulysses, 1922),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正如人類總是怯於面對內心真實而寧願浮誇在媚俗之流中,《尤利西斯》這部被譽為意識流小說的開山之作、20世紀最偉大的英語文學,它最初的命運(1922年巴黎首印卻遭查禁)也因「淫書」之名而遭到世俗的抵制。自19
編輯室報告今起三天,本刊將刊出作曲家江文也小傳。其中有大時代的奔騰流轉,亦有藝術創作者的汨汨私情,更有美好作品歷得起時間淘洗,愈能在現實中不被磨難的光采。你知道台灣人第一面奧林匹克獎牌得主是誰嗎?他不是運動員,他是……江文也。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承襲希臘傳統,同步舉辦國際藝術競賽,分別有繪
當現今全球的主流趨勢都在鼓吹以快、以大、以新,做為進步與現代化的指標之際,一切求慢、求小、求古的榆林區(TheElmwood District)無疑是在時代的潮流中開倒車、唱反調。發現這個美國加州柏克萊東南方的小社區、認識這裡的人、事、物,卻彷彿走入一個以手工業為主、自給自足的莊園般,讓我產生莫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