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正逐漸拓展廣告業務,據傳下一步將是瞄準「地圖」App,預計開放廣告內容加入。不過外媒就警告,儘管此舉對於營收有所幫助,卻可能會引來廣大的 iPhone 用戶不滿。
過往使用 Google 進行搜尋,肯定會看到許多廣告內容,許多使用者都曾抱怨資訊過多且混亂,如今 Google 終於做出讓步,開放使用者透過簡單的按鈕,全面隱藏這些廣告資訊。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任職長達 14 年,現年 64 歲的他已接近退休年齡。儘管他曾預計會再任職五年,外界仍好奇蘋果是否已為下一任接班人做好準備。外媒《彭博社》近日披露,蘋果內部呼聲最高的接班人選是硬體主管 John Ternus,並指出三大優勢。
Sony 互動娛樂執行長西野英明近日在東京電玩展上公開表示,PS5 是 Sony 歷代最成功的遊戲主機世代,並展示 PS5 驚人的吸金能力。不過許多玩家對此並不買單,仍認為 PS5 的遊戲陣容不如以往精彩。
美國任天堂社長(總裁)Doug Bowser 稍早於個人 X 帳號正式預告,將在今年 12 月 31 日退休,結束在任天堂長達十年的職涯。其職位將由現任營收、行銷與消費者體驗執行副總裁 Devon Pritchard 接任,她也將成為任天堂美國首位女性總裁。
Disney+又宣布美國漲價了!自10月21日開始,美國訂閱費用全面調整,有廣告方案每月上調2美元(約台幣60元);無廣告方案則每月增加3美元(約台幣90元),年繳則一次調整30美元(約台幣900元)
蘋果iPhone 17系列及iPhone Air於昨(19日)正式開賣,從預購和首波銷售表現來看,今年的「數字版iPhone 17」買氣特別熱烈,甚至連蘋果都超乎預期。據悉,蘋果已緊急要求供應鏈擴大產能
隨著 ChatGPT 用戶規模持續擴大,最新數據顯示,該平台的週活躍使用者已突破 7 億人,因此如何進一步提升營收,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Sony PlayStation 曾在 2022 年預告將全力搶攻服務型遊戲市場,並計畫在 4 年內推出 10 款作品。然而,隨著期限逼近 Sony 近日於財務會議上坦言,服務型遊戲的發展確實未達預期。
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持續邁向高階化!根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最新報告,2025年第二季不只賣得多,也賣得更貴,單季平均銷售價格(ASP)達到347美元(約台幣 10,320 元),年增 7%,刷新歷年第二季新高紀錄。
任天堂新一代主機Switch 2於6月上市,開賣以來全球屢傳熱銷捷報。不過,究竟賣得有多好?官方首度公開成績單
蘋果iPhone 17系列預計9月登場,除了外型變化與功能升級備受關注,售價是否調漲也成為外界熱議焦點;如今可能有一個壞消息
微軟 Xbox 負責人 Phil Spencer 曾多次表態,傳統的遊戲主機大戰已經結束,正逐漸轉向多平台的發布策略,不再依賴獨佔遊戲說服玩家購買 Xbox 主機。如今轉型已有初步成果,根據微軟最新公布的 2025 年第二季財報,Xbox 部門總收入首度突破 50 億美元大關,年增達 10%。
Meta 釋出最新一季財報,第二季營收達到 475.2 億美元,超越平均預期的 448 億美元,表現十分亮眼。然而,他們靠的不是元宇宙或智慧眼鏡,而是透過 AI 技術讓社群媒體臉書(Facebook)和 Instagram 成為最大的收入來源,更讓其股價在盤後一度飆漲達 12%。
過去十幾年來,高階電視市場向來由三星稱霸,但這樣的局勢正面臨挑戰!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數據顯示,海信與 TCL 成為高階電視成長最快的品牌,更透過價格更親民的 Mini LED 面板,成功搶下原屬於 OLED 電視的客群。
根據NCC最新數據,截至2025年4月,台灣大哥大的行動電信用戶總數為938萬,仍穩居業界第二。其中,4G用戶數約603萬、5G則是335萬,顯示4G用戶數穩定轉向5G。
PS5 真的是 Sony 的金雞母!根據 Sony 互動娛樂最新財報顯示,PS5 上市五年累積的營收,已超越初代 PS1 至 PS4 共四代主機的總和,成為史上最賺的 PlayStation 主機。
面對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各大品牌難逃漲價壓力。Sony 近期在財務會議上坦言,會考慮將 PS5 帶往美國生產,也證實旗下產品存在漲價的可能性。
Sony 稍早公布 2024 財年財報,證實 PS5 主機累計出貨已達 7780 萬台。然而,隨著生命週期進入中後段,預計將連兩年銷量下滑,但營收有望靠 3A 強作挽回頹勢。
如果你最近正考慮換手機,會願意花多少預算呢?根據市調機構 Counterpoint最新報告,2025年第一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營收年增3%,平均售價(ASP)來到364美元,約台幣1.1萬元,創下歷年第一季新高,年增幅1%。這代表兩件事:一是手機市場「高階化」趨勢仍在延燒;二則是手機真的變貴了,品牌紛紛調高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