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可夢公司即將在本週四(16日)於 Switch、Switch 2 平台推出最新一代的《寶可夢傳說 Z-A》,沒想到遊戲尚未發布,就已經有人在 Twitch 開啟直播,社群媒體更已經有各種遊戲片段提前曝光,不想被劇透的玩家,這幾天可要小心了。
Google 在 2020 年遭美國司法部提起「反壟斷訴訟」,近年甚至一度傳出可能被迫出售 Chrome、Android 等核心業務,如今判決終於出爐!美國地方法院法官 Amit Mehta 駁回司法部要求售出 Chrome、Android 的提議,但也對 Google 未來的合約簽署設下多項限制。
TC推出首款AI智慧眼鏡VIVE Eagle,在市場上掀起不少討論。這款眼鏡主打「台灣口音」以及「繁體中文」操作介面,被認為是最適合台灣用戶的智慧眼鏡。自由3C科技頻道記者也進行了實測,如果你正猶豫是否入手,不妨先來看看它的特色與使用體驗。
手機雖然讓生活更方便,但同時也替各種新型詐騙打開了大門。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發出警告,一種「升級版」的手機詐騙手法,恐怕會讓你的銀行帳戶瞬間被搬空。
蘋果又對爆料者開鍘了!這次捲入風波的是知名YouTuber Jon Prosser,遭蘋果控告涉嫌竊取商業機密,整起事件的發展簡直就像一場現代版的間諜電影
任天堂 Switch 2 開賣之後,陸續傳出有玩家遭到「鎖機」的災情,不少人是因為使用盜版的 MIG 卡所導致,但現在就有玩家是因為「使用者名稱」惹禍上身。
你在下載 App時會擔心被詐騙嗎?蘋果用實際數據告訴你,官方怎麼保護全球用戶。蘋果公布最新的年度報告,證明的確在背後默默做了很多。
蘋果日前推出多款春季新品,包括iPhone 16e、iPad(A16)、iPad Air(M3)以及M4 MacBook Air和Mac Studio,遠比預期的時間提前亮相。然而,傳聞指出,蘋果的春季新品陣容尚未結束,接下來可能迎來的是第二代AirTag 2。
網路詐騙層出不窮,Google特別揭露5大常見手法,包括假冒重大事件行騙、AI換臉名人詐騙投資、假網站陷阱、遠端操控詐騙,以及求職詐騙,提醒民眾務必提高警覺。
今年元旦(1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川普國際飯店外,一輛特斯拉電動皮卡Cybertruck發生爆炸,造成包括兇嫌在內的1死7傷,震驚全球,當時傳出這可能是一起恐怖攻擊,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隨後出面予以否認。拉斯維加斯警方則在今(7日)證實,爆炸客在策劃此次爆炸案時使用了包括ChatGPT在內的聊天機器人
疫情解封後,全球掀起一波旅遊熱潮,為了避免丟失行李,也讓蘋果 AirTag 成為新興的旅遊神隊友,便於找回行李與隨身物品。據悉,蘋果將睽違四年推出新一代 AirTag,並著眼於三大升級,讓出門旅遊更安心。
Android手機對年輕人沒吸引力嗎?在美國或許真是如此!投資公司Piper Sandler公開了一份新報告,針對美國青少年的消費喜好進行調查,共收集了約6千名受訪者,平均年齡約16歲。數據顯示,蘋果iPhone仍然是最受青少年歡迎的手機。
美國司法部指控蘋果非法壟斷智慧型手機市場,透過各種手段變相綁架iPhone用戶,各界查閱指控文件後發現,其中確實有一些不爭的事實,例如iPhone跟Android手機傳訊息的隔閡,然而,也有一些理由被認為是「無限上綱」,顯得荒謬。
美國司法部控告蘋果非法壟斷智慧型手機市場,透過各種手段變相綁架iPhone用戶,美司法部也舉出多項實例,其中包括阻止Apple Watch相容Android手機。然而,蘋果首度公開承認,他們曾經試圖開發過,但最終失敗了。
由於歐盟的壓力,從本月開始,蘋果在歐盟不得不逐步放寬其過去對iPhone的一些限制,如允許側載,如今在美國也面臨挑戰。美國司法部對蘋果提出反壟斷訴訟,指控非法壟斷智慧型手機市場,諷刺的是,蘋果執行長庫克此時正在中國為新旗艦店造勢。
由於與盜版業者合作,違法在電視盒內播放國內電視台內容,台灣安博公司負責人黃博詮昨日正式遭到新北地院判刑 4 年,並要向頻道業者賠償高達 1 億 3250 萬元。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該如何避免買到違法的機上盒呢?可以參考 NCC 最新釋出的「無線機上盒廢止名單」。
生成式AI的崛起,為各產業帶來推動轉型動能的突破性技術,然而,也成為駭客攻擊的新型武器,尤其是結合傳統攻擊與新型態攻擊的態勢......
網路安全業者 SentinelOne 近日發現一款名為「XLoader」的惡意軟體,近期正瞄準鎖定蘋果Mac電腦裝置,以更狡猾強化版偽裝的手法發動網路攻擊活動......
你家還有在看第四台嗎?隨著Netflix、Disney+等線上平台興起,台灣愈來愈多人改變收視習慣,不再依賴傳統的第四台,台灣有線電視收視戶再創新低
詐騙集團手法愈來愈誇張!近日網路上傳出有民眾收到「槍決通知」簡訊,數位部澄清,這是詐騙簡訊,內容源自中國詐騙簡訊改編,請民眾勿信勿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