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Sony PlayStation 和微軟 Xbox 兩大遊戲巨頭紛紛轉向多平台發布策略,雙方握手言和的跡象也愈發明顯,目前在 PS5 和 Xbox 平台上最暢銷的遊戲,恰好都來自於對手。
以往 Sony PlayStation、微軟 Xbox 較勁主機效能與獨佔遊戲,然而隨著策略轉型,兩大巨頭已逐漸淡化遊戲主機的重要性。近日更被網友發現,PlayStation 與 Xbox 的官方 X 帳號竟然都在替昔日勁敵宣傳遊戲,也讓玩家驚呼:「主機大戰真的要結束了!」
今年最暢銷的 PS5 遊戲是 Xbox 的——不,說真的 |Windows 中心許多人購買 PS5 遊戲主機,就是被 Sony PlayStation 工作室的獨佔 3A 遊戲所吸引。然而,隨著微軟開啟多平台發布策略,也讓多款 Xbox 獨佔遊戲陸續登上 PS5,其中不少作品繳出亮眼的銷售成績,就包含賣破 300 萬套的《極限競速 地平線5》,一舉成為 PS5 今年銷量最佳的作品。
微軟 Xbox 負責人 Phil Spencer 曾多次表態,傳統的遊戲主機大戰已經結束,正逐漸轉向多平台的發布策略,不再依賴獨佔遊戲說服玩家購買 Xbox 主機。如今轉型已有初步成果,根據微軟最新公布的 2025 年第二季財報,Xbox 部門總收入首度突破 50 億美元大關,年增達 10%。
微軟Xbox又出現要退出遊戲主機市場的傳聞了!外媒Insider Gaming負責人Tom Henderson最近透露,下一代Xbox將是微軟推出的最後一款主機,之後就沒有「後續」了
微軟 Xbox 自從放棄第一方遊戲「平台獨佔」改採多平台發布後,逐漸展現成效。旗下遊戲包辦 PS5 單月熱銷排行榜前三名,如今更計畫將旗下兩款招牌作品進一步帶到 Sony 陣營,讓 PS5 玩家也能體驗。
每當想要玩遊戲放鬆一下,許多人就會聯想到家用遊戲主機,從早期任天堂紅白機,到近年微軟的Xbox、Sony PlayStation與任天堂Switch三大陣營,均陪伴玩家度過無數閒暇時光。隨著科技發展,即使各家主機效能進化,現在想要玩3A級頂尖遊戲,已不必拘泥遊戲主機,透過手機或平板也能暢玩,還有新一波的掌機掀起潮流,在這個「遊戲新紀元」,除了遊戲主機,其實還有很多選擇。
「AI教父」黃仁勳近來在2024 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掀起炫風,所到之處皆成為焦點,而NVIDIA旗下GeForce也送上大禮,宣布即日起贈送玩家3個月的免費PC Game Pass體驗
被譽為遊戲屆奧斯卡的 2023 TGA 遊戲大獎(The Game Awards),今日(8)上午正式舉辦頒獎典禮。年度最大贏家是《柏德之門 3》,一共橫掃六大獎項。
微軟 Windows 11 更新又出包!於 10 月份發佈的累積性更新,傳出造成多款遊戲啟動崩潰,就連開啟檔案總管也會有問題。
邁入 10 月,多款重量級遊戲即將登場,尤其是三大巨頭都將帶來「獨佔作品」,互相拉攏鐵粉的心!任天堂的招牌人物瑪利歐要正面迎戰 Sony 的漫威蜘蛛人,微軟則祭出擬真賽車遊戲。
蘋果Vision Pro明年初美國搶先上市,Meta也在今(28日)帶來最新一代的Quest 3頭戴式裝置,前代的Quest 2堪稱全球最熱賣的頭戴式裝置,即日起開放預購,10月10日正式開賣
以高規格賽車設備打造最身臨其境的賽車體驗,Logitech G 今(8/24)在台宣布推出全新登場的 PRO 直驅式專業賽車方向盤和 PRO 專業賽車踏板......
AMD 正式揭曉全新 Ryzen Z1、Ryzen Z1 Extreme 處理器,與聚焦於 PC 電腦不一樣的是,此為專替「遊戲掌機」打造的新晶片,運算效能更是直逼 Sony PS5 主機。
知名遊戲外媒《IGN》稍早發布由內部評選的 25 款最佳遊戲。《IGN》也指出…
微軟本週舉辦「Xbox & Bethesda Games Showcase」發表會,一舉公開多款新遊戲,被網友大讚是今年度最精彩,聲勢直追 Sony PS5,在次世代遊戲主機面臨缺貨的情況下,盤點微軟近期動向,Xbox 以 3 大優勢逐漸縮小與 Sony 之間的差距。
微軟於今(6/6)宣佈推出Xbox Game Pass 遊戲訂閱優惠的限時方案,即日起至 6 月 30 日,只要是新會員身份訂閱 Xbox Game Pass 服務,將可享 3 個月僅需新台幣銅板價.....
裸視3D的應用更生活化了!宏碁去年打造創作者專用的裸視3D筆電,今年進一步將其SpatialLabs技術導入至電競產品線,不用特殊眼鏡,就能玩3D立體遊戲。
裸視3D的應用更生活化了!宏碁去年推出創作者專用的裸視3D筆電,今年進一步將其SpatialLabs技術導入至電競產品線,不用特殊眼鏡,就能玩3D立體遊戲。
由於電壓和散熱,以及體積等要求,桌上型處理器的效能大多超越筆電級別不小,不過隨著晶片製程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