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下代新旗艦Xperia 1 VII,最近陸續有更多消息曝光,知名爆料客@OnLeaks也搶先釋出Xperia 1 VII渲染圖,完整揭露新機的外觀設計
蘋果 iPhhone 16 系列全球上市已經滿半年!根據研調機構統計,其在台灣通路累積銷量達到 104 萬台,卻比前代 iPhone 15 少了 4%,但通路業者卻指出,蘋果其實賺更多,因為核心果粉越買越高階。
現在要買 iPhone 哪一款最便宜呢?根據傑昇通信統計目前市場仍有在販售的機型,發現 iPhone 15 128GB 的降價幅度最為顯著,達到將近 20% 成為蘋果的跌價王,價位幾乎與入門款的 iPhone 16e 相當。
近年 Sony 皆在春季推出新一代 Xperia 手機,隨著時間逼近,越來越多消息陸續曝光。最新傳聞指出,Sony 可能將以「Walkman」品牌為賣點強打音樂功能,向昔日經典的 Sony Ericsson 手機致敬。
台灣夏季炎熱,許多人冷氣一開就是一整天,如何有效省電成為重要課題,除了養成良好的用電習慣外,選擇「一級能效」的變頻冷氣更是關鍵。自今年1月起,政府針對空調產品實行更嚴格的能源效率標準,這意味今年購入的新款空調整體能效更好,長期使用能降低電費支出。若家中冷氣老舊,不妨趁今年汰舊換新,享受更高效、更省電的舒適生活。
疫情期間,任天堂 Switch 曾一度供不應求,甚至引發大量黃牛囤貨轉賣的現象。日前,任天堂社長古川俊太郎在股東大會上證實,公司將採取行動打擊黃牛,確保玩家能順利購買下一代 Switch 主機。為此,據傳任天堂準備近 700 萬台新主機,將在上市初期滿足玩家的購買需求。
根據市調數據顯示,隨著Pixel 9系列的推出,Google第三季在美國的出貨量激增20%,反映出熱銷趨勢。然而,新機的製造成本現在也被揭露了,引發市場關注。
Sony 本月正式發佈強化款遊戲主機 PS5 Pro,售價24,280 元創史上新高,引發熱議。有不少玩家認為,自組 PC 會是比 PS5 Pro 更好的選擇,對此 PlayStation 平台業務執行長西野秀明近期接受日媒採訪,就點出 PC 與家用主機的關鍵差異。
蘋果即將於下週發表全新iPhone 16系列,然而,預算有限的果粉則將目光放到新一代平價「iPhone SE 4」。據傳,iPhone SE 4預計在明年初亮相,最有可能的亮相時間點是在春季發表會。日媒《日經亞洲》表示,確認iPhone SE 4將採用OLED螢幕,這也意味從明年起開始,所有iPhone機型將全面配置OLED螢幕,LCD螢幕徹底從iPhone退場
富士上月發表全新一代隨身相機 X100VI,經典的外型以及自家的色彩科學,一上市就引起全球消費者瘋搶。如今富士更是出面證實,由於需求超出預期,缺貨的情況恐怕會持續好幾個月。
任天堂下一代 Switch 遊戲主機據傳要等到明年!根據《日經新聞》消息指出,儘管原先許多消息指向 2024 年底就會發表,然而「黃牛」恐怕是任天堂決定延後推出的原因之一。
因應歐盟《數位市場法》的規範,包括蘋果、Alphabet、Amazon、Meta、微軟與字節跳動等6家科技業者,旗下提供網路服務的核心平台,需允許開放讓第三方......
先前曾有調查指出,南韓年輕人逐漸淡化「愛國主義」,比起三星手機,蘋果iPhone更具吸引力,最新數據顯示,iPhone 15系列在南韓大賣
不少玩家都相當期待任天堂Switch 2新主機的到來,這一陣子的相關爆料也相當多,任天堂最近還被發現一項新專利,把手持裝置設計為可拆式雙螢幕,有點類似過去的3DS、2DS系列掌機,引來大批玩家猜測是否會應用在Switch 2上
採用雙螢幕設計的任天堂昔日經典遊戲掌機3DS、2DS系列已於2020年正式停產。不過,對於雙螢幕遊戲裝置相關的研發項目,任天堂似乎並未就此停下腳步.......
蘋果iPhone 15系列在台灣再度漲價,其中iPhone 15 Pro最高售價達到58,900元,成為歷來最貴的蘋果手機,儘管必須歸咎於匯率等因素所致,不過也讓人好奇蘋果每賣一支iPhone 15系列,是否賺很大?
任天堂 Switch 遊戲主機自2017年上市至今,已有將近七年,有關下一代新主機登場亮相的相關爆料傳聞,仍持續不斷,盛傳最有可能的時間點將落在明年2024年......
下一代 Switch 究竟何時發表?任天堂社長古川俊太郎近期接受《日經新聞》採訪給出暗示,玩家或有望在 2024 年 3 月以後看到進一步消息,而現有的 Switch 至少還能再玩兩年。
《日經新聞》披露,中國對中央機關職員使用 iPhone 的限制已擴展至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
《日經新聞》近期出版 2024 年版本的「会社四季報」業界地圖,針對每一產業進行分析與整理,收錄了有關全球市場 2022 年度的相機銷售數據,Canon 仍舊穩坐相機龍頭的寶座,銷量大獲全勝。有趣的是,Sony 反倒在銷售額上取得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