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 iPhone 17 即將於本週五(19)正式開賣,不少用戶購入新機之後,都會選擇脫手舊機加減補貼費用,如果預算不足以購入新機,這時候就是撿便宜的好機會。二手交易平台露天市集就觀察,從本週起至 11 月即將迎來二手 iPhone 的交易高峰,將有最低 6 折的二手甜蜜價。
OpenAI旗下ChatGPT上月推出低價版方案「ChatGPT Go」,每月僅約4.5美元(約台幣140元),雖然目前僅在印度等特定國家上路,仍引起熱議。如今,Google Gemini也要跟進了。
實體遊戲光碟逐漸式微,如今多數玩家都傾向購入數位版遊戲。然而,Sony 似乎不打算這麼快淘汰實體光碟,根據《Insider Gaming》最新爆料,下一代 PS6 主機將沿用當前 PS5 Slim 的可拆卸式光碟機設計。
由於近年經濟動盪明顯,Sony PS5 罕見成為越賣越貴的遊戲主機。面對各項成本持續上升,Sony 雖不敢再提高售價,卻恐會對 PS5 的 SSD 儲存空間動刀。
三星預計在9月4日舉行Galaxy發表會,外界預期將推出Galaxy S25 FE手機,以及Galaxy Tab S11系列旗艦平板等新品。不過,最有新消息指出,傳聞中的三摺手機也將很快現身,最快本月底就會亮相。
Google 全新手機 Pixel 10 近日上市,初期仍難免傳出災情!部分用戶在 Reddit 與 Pixel 官方論壇回報,手機螢幕會突然出現整片「彩色雪花」,疑似與 GPU 驅動程式有關。
Google 在今年新一代的 Pixel 10 系列手機採用了台積電製程的 Tensor G5 晶,儘管傳統 CPU 與 GPU 效能提升幅度不大,但其更強大的 AI 運算能力,為手機帶來了多項獨家功能。然而,預計下一款推出的 Pixel 10a,可能無緣這項升級。
近日有爆料指出,由於用戶使用率低,蘋果計劃在明年的iPhone 18取消相機控制鍵,意味即將登場的iPhone 17是最後一代採用該設計的機型。不過,最新且更可靠的消息顯示,蘋果並非要取消,而是打算簡化設計
h市場盛傳,蘋果新一代平價版Apple Watch「Apple Watch SE 3」即將於9月登場,這是睽違3年終於推出全新一代,因此備受果粉期待。
對於需要長期在外辦公的用戶來說,總希望筆電能隨時保持連網狀態。為此,據傳蘋果正開發 5G 版本的 MacBook Pro,讓使用者不必只依賴手機熱點或 Wi-Fi 連線。
蘋果傳將在下月舉辦秋季發表會,有望推出新一代 iPhone 17 系列、Apple Watch Series 11,或者傳聞中的 AirPods Pro 3。然而,外媒《9to5mac》認為,蘋果今年最熱門的新品可能是低價版 MacBook,一上市就能造成轟動。
蘋果秋季發表會還沒有舉辦,iPhone 17 系列也還未發表,但山寨廠商已經搶先一步。市面上已有人發現搭載 Android 系統的盜版 iPhone 17 Pro,外型乍看有八分像,細節卻讓人忍不住吐槽。
蘋果即將進攻低價電腦市場!最新消息指出,MacBook 明年將推出低價版機型,售價 599 美元(約 17,935 元)比 iPhone 還便宜。外媒認為,恐顛覆現有的電腦市場。
ChatGPT 再度升級!OpenAI 今日正式發布最新 AI 模型 GPT-5,不只強調更強的運算能力,還整合多種模型特色,一次滿足用戶對 AI 的使用需求。
蘋果近年雖然已將 iPhone 的 Pro Max 高階機型容量調整為 256GB 起跳,但其他款式仍維持 128GB,讓不少用戶抱怨「根本不夠用」。好消息是,iPhone 17 Pro 有望提升至雙倍容量、改為 256GB 起跳,但價格也可能小幅調漲。
Sony PS5 儘管在這一代遊戲主機的銷量與人氣均勝過微軟 Xbox Series S/X,但根據爆料者最新消息,目前僅有高階款 PS5 Pro 以及 Xbox 能維持獲利,入門款 PS5 仍處於虧本銷售的狀態。
自2019年的GPT-2以來,OpenAI時隔6年再推出新的開放權重模型,包括兩款全新語言模型gpt-oss-120b與gpt-oss-20b,回應「讓人工智慧成果造福全人類」的初衷。
近年來微軟 Xbox 策略大轉彎,不僅將遊戲作品改以多平台發布,據傳下一代 Xbox 主機更將有重大改革,可能不再將 PS6 視為主要對手,而是將目標轉向 PC 桌上型主機市場。
隨著 Sony 遊戲主機 PS5 進入生命週期後段,外界開始將目光投向下一代主機 PS6。其中,玩家最關注的是會不會漲價?現在爆料傳出好消息,Sony 有意維持與 PS5 相同的定價策略,而且還會將效能提升三倍,更再加碼一款與 Switch 2 競爭的新掌機。
隨著智慧型手機技術持續進步,Android手機在螢幕、效能、續航與相機等方面全面升級,外型也變得更輕薄。然而,在追求高效能與極簡設計的同時,許多實用功能也逐漸被廠商捨棄,讓不少用戶直呼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