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覺得蘋果近年推出的Apple Watch及AirPods缺乏驚喜?最新消息指出,這兩款穿戴產品大改版的時間點可能在2027年登場
外界關注多時的蘋果智慧眼鏡,現在終於有了較明確的上市時間。根據最新消息,這款備受期待的新品最快將於2026年底至2027年間正式亮相。
Google 為了鞏固搜尋引擎的市占率,每年均會支付上百億元給蘋果,確保 Safari 瀏覽器的預設搜尋引擎為 Google 搜尋。然而,近期蘋果服務部門資深副總 Eddy Cue 卻透露,Safari 的搜尋量出現首次下滑,更點名未來可能加入全新選擇。
十年後 iPhone 恐走入歷史?蘋果資深副總裁 Eddy Cue 近期在出庭作證時語出驚人,直言未來的新技術可能會取代手機的地位。
蘋果預計在9月推出全新iPhone 17系列,其中最受矚目的話題之一,是全新登場的超薄機型iPhone 17 Air。然而,這款新機還未亮相,卻已有後續機種的相關消息曝光。
蘋果預計在明年推出首款摺疊iPhone,根據彭博社記者Mark Gurman的爆料,蘋果將其定位成高階機型,而非只鎖定「小眾」市場。同時還具備兩大優勢,預期將對Android摺疊手機陣營構成強大威脅
蘋果日前發布平價款 iPhone 16e,採用了首款自行研發的數據機系統 Apple C1,在自研晶片領域再度跨出全新里程碑。近日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評論 Apple C1 就暗示這款數據機系統可能優於 iPhone 16 系列所搭載的高通系統。
被許多玩家期待的年度重磅遊戲《GTA 6》(俠盜獵車手 6),稍早由開發商 Rockstar Games 正式宣布延期,確定今年無緣上市。《彭博社》記者 Jason Schreier 亦透露,延期的原因就是為了避免旗下員工過度操勞。
蘋果首款空間運算裝置 Vision Pro 上市後,儘管硬體表現、視覺效果獲得肯定,但昂貴的售價以及有限的使用場景始終難以普及,為此據傳蘋果將搶推平價款機型,最快今年就會登場。
蘋果近日深陷川普發起的「對等關稅」風波,導致多款產品面臨漲價壓力。與此同時,iPhone 即將迎來上市第 20 週年,據傳蘋果正規劃推出兩款紀念機型,採用嶄新的跨世代設計,但這也可能為大幅漲價埋下伏筆。
《彭博社》本週爆料指出,蘋果預計在今年六月的 WWDC 發表 iPadOS 19 系統,將讓 iPad 更具生產力朝向接近 MacBook 電腦的多任務處理能力邁進。不僅是要讓 iPad 更有條件取代筆電,外媒《9to5Mac》更分析,蘋果此舉可能是在為三款全新產品鋪路。
外界盛傳,蘋果正積極研發下一代空間運算裝置 Vision Pro,不僅瞄準專業用戶,還計劃推出一款更輕、更便宜的平價機型。現在有傳聞指出,這款新產品將被命名為 Vision Air,預計使用鈦合金降低重量並搭配全新的專屬連接頭。
越來越多傳聞指出,蘋果即將在明年推出首款摺疊 iPhone,到底會賣多貴?也成為粉絲在規格以外的熱門話題。現在就有傳聞指出,摺疊 iPhone 的價格可能快要能買上兩台 iPhone 16 Pro Max。
蘋果首款空間運算裝置 Vision Pro 上市後雖獲得不少好評,但因售價高昂,難以打入大眾市場。為此,蘋果據傳計劃採取「雙產品線」策略,分別鎖定專業用戶與一般消費者。
儘管真正的 AR 眼鏡仍面臨多項技術挑戰未解,但據傳蘋果將推出一款 AI 智慧眼鏡,與 Meta Ray-Ban 眼鏡正面交鋒。
儘管蘋果持續強調 iPad 的「生產力」潛能,甚至為其換上筆電等級的 M 系列晶片,但許多用戶仍抱怨 iPadOS 限制了實際的工作效率。據傳,蘋果將在下一版本的 iPadOS 中,著手解決這項長期以來的問題。
蘋果iPhone多年來一直被批評「擠牙膏式」更新,不過預計今年9月登場的iPhone 17系列,可望帶來一些新意,包括推出超薄iPhone 17 Air,以及iPhone 17 Pro系列調整機背相機模組設計。然而,根據彭博社記者Mark Gurman指出,真正的大改版會留到「iPhone20週年」
蘋果在 2017 年適逢 iPhone 發布十週年,當時推出具有跨世代創新的 iPhone X,捨棄了實體 Home 鍵改為 Face ID 臉部辨識,還帶來了全螢幕設計奠定了近年智慧型手機的核心造型。據傳蘋果即將在 2027 年再度進行一次大規模改版,這次將讓手機彷彿變成一塊薄薄的玻璃。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對等關稅」政策使全球陷入經濟恐慌,不僅重挫各國股市,同樣來自美國的蘋果更成為這波關稅戰的重災戶。由於長期依賴海外供應鏈與產線,蘋果將面臨在美國販售產品大幅漲價的危機。儘管如此,《彭博社》認為蘋果不會因此遷回美國生產,而是會從四個方向來因應這波關稅危機。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祭出「對等關稅」政策持續造全球經濟震盪,甚至引發消費者恐慌,在美國也爆發了 iPhone 恐慌性搶購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