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近日首度拍攝到海王星的神秘極光,驗證了36年前「航海家二號」(Voyager 2)探測器的觀測暗示。這項研究成果刊登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期刊,不僅解開了太陽系最遠行星的極光之謎,還意外揭示其高層大氣溫度自1989年以來顯著下降。
迪士尼經典動畫真人版《星際寶貝:史迪奇》今(13)日曝光正式預告,完美復刻動畫版經典場景與台詞,包括電影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台詞—「歐哈納」(Ohana)一出現,勾起不少影迷的回憶秒哭。該片描述因家庭破碎而深感孤單的夏威夷「人類小女孩」莉蘿,與逃離邪惡主人並降臨地球的藍色外星人、卻有酷似無尾熊超可愛外
在太陽系的衛星爭霸戰中,土星以無可撼動的優勢奪冠。國際天文聯盟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近日確認土星新增128顆衛星,使其衛星總數達到274顆,幾乎是其他行星衛星總和的2倍,遠超木星的95顆,讓「衛星之王」的寶座穩如泰山。
「來恆春擁抱宇宙」3/22起4個週六晚間免費入場 還送「星想屏東」撲克牌星空旅遊是屏東縣最新推動的旅遊型態,縣府特別向星友徵集星空美照印製「星想屏東」撲克牌,要送給參加「來恆春擁抱宇宙」草地觀星音樂會的民眾收藏,音樂會本月至四月共舉辦四場次,五日起開放線上報名,總限額兩千人。
星空旅遊是屏東縣最新推動的旅遊型態,縣府近來特別向星友徵集星空美照,印製「星想屏東」撲克牌,要送給參加「來恆春擁抱宇宙」觀星草地音樂會的民眾收藏,音樂會本月(3月)至4月舉辦4場次,後天(3月5日)起開放線上報名,總限額2千人。「來恆春擁抱宇宙」是恆春建城150週年暖身活動,每月都有不同觀星主題,首
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報導,天文學家首次直接觀測到兩顆太陽系外行星正將外層物質剝離至太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揭示行星內部結構。美國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與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的新觀測,捕捉到名為K2-22b與BD+054868Ab的兩顆系外行星崩解過程。
月球上是否潛藏大量的水冰?這個問題攸關未來人類常駐月球任務。為此,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26日發射探測器「月球開拓者(Lunar Trailblazer)」,要探測月球表面的水資源,尤其是太陽幾乎未曾照到的月球南、北兩極。月球表面長期以來被認為乾旱無水,但是之前已有觀測發現,月球部分區域
科學家近期在太陽系邊界的奧特雲(Oort Cloud)內,發現了一種罕見的「雙臂螺旋」結構,這可能與銀河潮汐作用有關。這項研究顯示,奧特雲的形狀並非隨機,而是受到銀河系引力影響,形成類似微型星系的螺旋臂結構。奧特雲是環繞太陽系的球狀天體集合,其範圍從內部的1,000天文單位(AU,1 AU約為地球到
藝術家蕭勤2023年逝世後,蕭勤基金會隔年3月將逾百幅蕭勤作品捐贈給創價美術館,歷經梳理創作脈絡與生命歷程後,創價美術館精選典藏品,舉辦「宇宙能量—蕭勤90紀念展」,即日起至5月9日在創價美術館至善館登場。蕭勤生前對哲理與玄學抱持濃厚興趣,包括道家、禪宗、印度曼陀羅等東方哲學,及宗教、外星宇宙等超自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首度針對海王星外天體進行高解析度光譜分析,發現這些遙遠的冰冷天體不僅有水冰,還存在二氧化碳與複雜的有機分子,為太陽系起源研究帶來突破性進展。
隨著影音平台的興起,記錄日常生活的Vlog逐漸成為許多人表達自我的方式,相關相機市場因此蓬勃發展,以滿足不同層次創作者的需求。其中便攜型的Vlog相機以小巧機身和多元功能受到青睞,突破傳統相機的拍攝角度限制,隨時隨地捕捉精采瞬間。
在經歷過去2年與冠軍擦肩而過後,巨型雪納瑞「蒙提」(Monty)11日於2025年西敏寺犬展(Westminster Kennel Club Dog Show)中,贏得全場總冠軍,為牠的主人與牽犬師凱蒂·伯納丁(Katie Bernardin)帶來難以言喻的激動。這也是巨型雪納瑞首次在美國犬展界最負
日本暗黑系搖滾才子木谷竜也(Tatsuya Kitani)今天(12日)正式宣布將於今年展開首次亞洲巡演,插旗香港、台北、曼谷、首爾等四大城市,其中台北場確定於5月3日(六)在Legacy TERA登場。木谷竜也畢業於東京大學文學系,主修思想文學,是真正的文藝青年。他將對文學與美學的深厚熱愛融入音樂
繼先前 DJI 推出主打零門檻操作的 DJI Neo 空拍機後,今日再度於台灣推出全新款 DJI Flip 全能 Vlog 空拍機,維持簡單的操作模式,但帶來更為全面的拍攝能力。
李欣潔/核稿編輯趕快把握機會!16萬年首次來訪的彗星C/2024 G3(Atlas),13日位於近日點(移動軌跡上最靠近太陽的地方)因而影響到亮度,但從當天晚上開始就可觀測,未來幾天內亮度可能足夠讓人用肉眼看到。據《BBC》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表示,彗星的亮度向來都是難以預測的,但C/20
她盯著洗出的照片,黝黑深空裡,星際的灰塵、星體在照片中張牙舞爪以不同的光芒綻放,所有距離地球千百光年的光點在按下快門的那一剎那成了一道光束,降落在她手中這張四乘六片幅的照片。第一張是黑白的,星點外的黑沉默得像一場默劇,是M42,天文界非常知名的星體。星體位於獵戶座南方,與另外兩顆恆星組成了獵戶之劍。
距離地球約160光年的系外巨行星 WASP-69 b 正上演一場太空奇景:它拖曳著一條長達約56萬氣體尾巴,這個長度相當於地球直徑的44倍,宛如一個巨大的「天文風向袋」(stellar windsock)。研究人員發現,這條尾巴的形成是因為行星大氣受到母星的強烈恆星風(stellar wind)吹拂
台北市立天文館指出,雙子座流星雨是今年數量最多的流星雨之一,根據國際流星組織(IMO)預測,12月14日達到極大期時,每小時天頂流星數量可達150,輻射點約於晚間7點自東北方升起,隨著輻射點逐漸升高,流星也漸增多,午夜過後當輻射點到達天頂附近,流星數量也達到高峰。
2025年腳步將近,台北市立天文館精算明年全國各地天象,台灣不僅可觀賞到7年不見的月全食,年度3大流星雨象限儀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英仙座流星雨同樣精彩可期,還有許多彗星、小行星、日月食、掩星和流星雨等各類天象的預測,完整彙編於「2025年天文年鑑」,可至天文館官網免費下載使用。
科學家發現一種名為「暗彗星」(Dark Comet) 的神秘天體,不同於一般彗星拖曳醒目彗尾,暗彗星不釋放可見氣體或塵埃,僅透過軌道變化呈現彗星般的加速運動,可能攜帶生命關鍵成分,並影響早期地球演化。最新研究顯示,暗彗星至少分為兩類,甚至連著名的星際訪客「斥候星」('Oumuamua)也可能具備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