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習慣一邊泡澡,一邊滑手機,但這樣的行為其實潛藏致命風險,尤其當手機還在充電時。外媒《每日星報》報導,愛爾蘭都柏林一名46歲婦人Ann-Marie O’Gorman,在家中浴室泡澡時,因使用仍插著電的iPhone,不幸觸電身亡
近日,國外一名YouTuber Daniel Rotar在網路上分享驚險經歷,表示自己配戴的三星Galaxy Ring智慧戒指疑似因電池膨脹,導致戒指緊緊卡在手指上,不僅取不下來,手指還嚴重腫脹,最後不得不送醫,在醫療人員的協助下才順利解決。事件曝光後,引發各界熱議,也讓智慧戒指的使用安全受到關注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 最近疑似出包,把蘋果iPhone 16e的機密文件不小心公開了。這份長達163頁的PDF檔案,裡頭詳細描述了iPhone 16e的電路設計與天線配置等技術細節。而這份資料原本是蘋果要求必須保密的
隨著 Perplexity、OpenAI 等 AI 巨頭陸續搶進瀏覽器領域,身為市占龍頭的 Google Chrome 終於展開反擊!日前正式宣布將提供史上最大幅度更新,不僅整合 Gemini 助理,更將加入代理式 AI 功能。
蘋果iPhone 17系列和iPhone Air於今(19日)正式開賣,不少果粉搶在第一時間入手。不過要留意的是,新機拍照目前存在一個罕見Bug,如果真的遇到也不用太擔心,蘋果已承諾盡快推出軟體更新修復
近來國內外屢傳行動電源自燃意外,讓大眾更加意識到行動電源的使用安全。上週台灣高鐵也發生類似事件,讓交通部長陳世凱也出面呼籲,小心使用行動電源。
Google上月推出新一代Pixel 10系列,亮點之一是內建Qi2充電,手機內建磁鐵,可以像蘋果iPhone的MagSafe一樣實現磁吸無線充電功能,Google也趁勢推出多款Pixelsnap配件,包含保護殼、指環支架和充電座等,目標是打造完整生態系。
蘋果全新iPhone 17系列和iPhone Air將於9月19日上市,全系列新機的正面螢幕皆升級第二代超瓷晶盾面板,官方強調防刮能力增加3倍。不過,也讓人好奇這一代的「手滑代價」有多高?蘋果已公布完整的維修價目表。
使用 Word 製作報告或作業時,最怕遇到電腦當機或不小心誤按關閉,辛苦編輯的進度瞬間歸零,這是許多學生與上班族的共同惡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微軟正式預告,Word 將新增「自動存檔」功能,結合雲端確保所有內容都能完整保留。
手機雖然讓生活更方便,但同時也替各種新型詐騙打開了大門。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發出警告,一種「升級版」的手機詐騙手法,恐怕會讓你的銀行帳戶瞬間被搬空。
根據蘋果不小心外洩的程式碼顯示,蘋果正開發下一代 iPad mini,市場俗稱「iPad mini 8」,這款新代迷你小平板可能搭載跟iPhone 17 Pro系列相同的A19 Pro晶片,意味在效能上會進一步躍進
馬斯克旗下的xAI再度引發爭議,近日在iOS上推出全新「Grok Imagine」付費工具,其中主打的「Spicy」模式,允許使用者產出NSFW限制級內容。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其守門機制似乎形同虛設,竟可成功生成名人裸露的深偽影片
8月8日本週五就是父親節,還沒向爸爸表達感謝,透過LINE貼圖或特效,簡單傳遞心意也很OK! LINE再推出父親節專屬特效,2025年8月6日10:00起至8月11日10:00,只要在LINE聊天室輸入「爸爸」、「父親節快樂」或「
自2019年的GPT-2以來,OpenAI時隔6年再推出新的開放權重模型,包括兩款全新語言模型gpt-oss-120b與gpt-oss-20b,回應「讓人工智慧成果造福全人類」的初衷。
日前 OpenAI 旗下的聊天 AI 機器人 ChatGPT 遭外媒爆料,用戶與 AI 聊天的內容在 Google 搜尋都找得到,引爆隱私危機!儘管事發之後,OpenAI 已經緊急關閉這項功能,但是通過分享連結,你與 ChatGPT 的對話仍可能會外流,該如何管控呢?以下這篇文章告訴你。
LINE又釋出全新互動功能!除了先前在聊天室中針對訊息使用表情回應,現在相簿中的每一張照片也能加入表情互動。只要將LINE更新至15.9.0(含)以上版本,即可擁有這項新功能
LINE於5月底升級聊天室的「表情回應」功能,全面開放所有表情貼都能支援訊息回應,進一步提升用戶間的互動趣味性。現在,LINE也悄悄將這項功能延伸至相簿中。
Sony最近可說是多事之秋,剛推出的旗艦手機Xperia 1 VII爆發死機災情,不得不在全球多國暫停販售;如今又傳出新款WH-1000XM6耳罩耳機出現「斷軸」問題,儘管目前看來仍屬個案,還是讓使用者感到憂心。
近年不少詐騙都是通過 LINE 訊息,更有多種話術來欺騙一般大眾,例如協助投票、帳號中毒快點刪除 App,甚至還有假冒警察要求轉帳的情況,到底哪些是真是假、如何辨別?LINE 官方就列出了 3 大騙術,警告用戶千萬別照著做。
如果你每天打開YouTube的第一件事,就是點進「發燒影片」頁面來看看大家在追什麼,那必須面對一個壞消息了,YouTube宣布關閉已有10年歷史的「發燒影片」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