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 Epson 喊出要在 2026 年,以噴墨印表機取代雷射印表機,不只是呼應環保,也想通過印表機的革新,帶來更友善的職場,甚至能在緊急時刻派上用場。
2024年,網友都在搜尋什麼? Google公佈了台灣2024年度搜尋排行榜,「地震」榮登今年快速竄升關鍵字搜尋冠軍,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
網路詐騙層出不窮,Google特別揭露5種常見手法,包括逼真的名人模仿詐騙、加密貨幣投資詐騙、假冒應用程式和到達網頁、偽裝到達網頁、利用重大事件和活動進行詐騙,提醒民眾要格外小心
今早(3日)強震襲台,發生自「921」以來最大的地震,全台各地持續傳出災情,至今仍餘震不斷,讓民眾心有餘悸,氣象署更發出警告,預計未來3到4天可能還會有規模6.5以上至7.0的餘震。然而,不少民眾家中的3C家電都因地震造成損害,日本iemone網站推薦一款「防震神器」,有助減少災情
今早(3日)強震襲台,發生自「921」以來最大的地震,全台各地持續傳出災情,至今仍餘震不斷,讓許多民眾心有餘悸,更感到天災人禍的可怕。而當緊急狀況發生時該怎麼辦?身邊的手機或許能夠救你一命。
今日上午 7 點 58 分,全台各地均有強烈地震發生了,搖晃至少 1 分鐘之久,至今仍讓民眾驚魂未定。由於並非所有人的手機都能接獲警報,為了掌握第一手的最新資訊、餘震消息,用手機有 3 個管道告訴你。
日本強震讓 Switch 救命神功能曝光!網大驚:任天堂太厲害了;高階手機最新報告出爐!研調:全球9成人只買3品牌;駭客盜用 Google 帳號有新招!登出、改密碼都沒用 官方解法曝光;Google公布25年全球最熱門搜尋!台灣驚喜現身2秒;鍵盤迎 30 年來最大改動!微軟要改掉 Windows 電腦這一顆按鍵。
最近日本能登半島地區遭受芮氏規模7.6強震,災情嚴重,未料隨後日本東京羽田機場又發生客機和海上保安廳飛機相撞事件,讓不少網友感嘆「天災人禍」難以避免,網路也瘋傳各種應對危機的「保命招數」,然而,每個人隨身攜帶的手機,其實就具備緊急求救的功能。
昨日地牛大翻身嚇壞不少台灣民眾,今早 8 點 38 分又發生芮氏規模 5.3 地震,全台有感!然而並非每一次地震都會發出手機警報,如何秒查最新資訊呢?以下三招告訴你。
社會暴力案件頻傳、天災人禍沒少過,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能無預警遇見危險情況,當遇到緊急時刻需要求救或報警,隨身的手機可能成為重要救命與防身工具。《自由3C科技頻道》分享遭受威脅「手機救命 5 招」,在緊要關頭不但能無聲報警,還能一鍵錄音保存證據。
澳洲政府計畫擬透過新制法令強制谷歌(Google)與臉書(Facebook)等數位平台,針對引述新聞內容公平付費給新聞媒體,相關爭議話題近期越演越烈。臉書閃電強硬回擊宣布將封殺澳洲新聞內容連結,並發佈一項新的社群政策稱,澳洲用戶將無法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時事型或知識型YouTuber以此為題進行創作,帶觀眾了解疫情各個面向,孰料,出現武漢肺炎關鍵字的影片卻紛紛遭YouTube「黃標(Yellow Icons)」處理,讓創作者影片失去廣告收
以末日生存為主軸,手遊《明日之後》今日於台灣雙平台正式上線...
用手機傳 LINE 訊息,現在也能透過 LINE Today 的電影頻道,直接線上訂購電影票了!LINE表示,此次攜手與大型電影訂票平台「ez訂」合作...
Google資安團隊「Project Zero」研究指出,包括英特爾(Intel)、超微半導體(AMD)及安謀(ARM Holdings)等全球大型晶片製造商,所出產的處理器都含有...
全台近日因豪大雨侵襲,造成部分地區淹水災情頻傳。中華電信表示,針對此次受暴雨襲擊,導致受災民眾之服務中斷,中華電信表示,將主動提供月租費減免,並針對市內電話障礙的客戶將加贈...
當地震、海嘯、颱風等天災來臨,或出門在外不小心發生意外時,總想要在第一時間聯絡上家人或趕快找到救難人員。多虧科技進步之賜...
終於要進入春節假期了,不管是想要回去好好陪陪家人、想要出門踏青放鬆身心靈、或是打算把所有計畫一年的美食餐廳都吃遍的朋友,這段期間若是有幾款 App 分勞解憂,那肯定是再好不過。除了那些新春應景的 App 外,以下 5 款應用,可說春節連假出遊必備!
在發生巴黎恐怖攻擊事件後,Facebook 迅速啟用了「平安通報站」功能,讓身在巴黎的用戶,可以更容易向家人好友報平安。而儘管這項功能已經在 2014 年就已經推出,但這次是 Facebook 少見的大規模應用。但 Facebook 卻被人質疑,為何沒有在其他類似的攻擊事件中啟用,對此 Facebook 回應,這是他們第一次在天災以外的事件中啟用該功能,未來會擴大這項功能的應用範圍。
好的新聞報導除了如實的將事件原貌忠實呈現出來以外,強烈的敘事文字更可以讓讀者透過文字就身歷其境。寫作上,有句經典格言:「要展示,不要只是講!」(Show, don't tell.),讓無數執筆者絞盡腦汁,把新聞的「臨場感」描寫出來。不過,未來讀新聞報導,可能不需要用大腦想像了!透過記者的文字再加上虛擬實境裝置,你就可以真實地進到新聞中所敘述的地點和事件,深入現場─戰爭、天災、運動比賽,大大增加身歷其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