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阻絕網路投資詐騙,立法院院會昨三讀通過「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修正案」,明定網路投資廣告實名制,也禁登冒用名人引誘投資等廣告,平台業者如果違規刊登,負連帶賠償責任。
個資外洩是詐騙集團掌握民眾聯繫方式,進而展開詐騙攻擊的關鍵第一步。針對亞洲市場個資外洩情勢與現況,據陌生來電辨識軟體Whoscal 發布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
日前立陶宛國防部點名小米手機內建文字審查,稍早台灣 NCC 發布新聞稿,證實透過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檢測在台販售的小米手機,疑似會偵測特定詞彙回傳資料,包含「自由西藏」、「臺灣獨立」都在其中。NCC 也在新聞稿中,教導民眾如何避免。
兩名房仲業者開發出「客戶開發搜尋系統V5.0專業版」,兜售同業牟利,但該系統居然能破解「圖形辨識系統」,且能提供的個資多達一億七千萬筆,連總統蔡英文的個資也在內,調查局航業調查處驚覺茲事體大,緊急逮捕兩嫌,並經台中地院裁定羈押,現正擴大追查上下游。
日前鬧得沸沸揚揚的手機資安檢測結果終於在今天出爐,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抽測 12 款市售熱門手機,結果未發現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事項;NCC 表示,將邀集手機廠商確認檢測結果,並建議採取可行的技術降低手機風險,詳細報告內容會在明天下午對外說明。
物聯網是否會帶來新一波的安全攻擊?隨著不同國家規劃自家的智能計畫,大數據將擔當什麼的角色?流動安全方面的發展又會如何?賽門鐵克及諾頓對亞太及日本區的 2015 年安全預測探討將影響該地區的個人消費者、企業和政府的議題:對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的攻擊將針對智能家居自動化隨著智能家居自動化在亞太和日本區的普及,賽門鐵克預計商品化的「即插即用」消費設備,如閉路電視攝影機、遠程存取控制警報、照明和溫度控制會被網絡罪犯所利用。行動裝置將成爲更具吸引力的攻擊目標行動裝置存有大量私人和機密資料,並長期開啟,容易讓駭客有機可乘。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將改變打擊網絡罪案的遊戲規則機器學習和大數據的結合正孕育出新一代的商業平台,透過預測網絡攻擊,有助提高偵測率,將幫助安全廠商比犯罪分子領先一步。行動應用程式將繼續犧牲私隱很多使用者不願意在網上分享銀行和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