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流感疫苗從10月1日起,提供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同步接種;第2階段則從11月1日開始,新冠疫苗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對象(未列於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但臨床上,有遇到一些民眾對現有疫苗有迷思,因此提供解答。
肺癌大腸癌胰臟癌 易延誤發現●案例1:定期胸部X光檢查,發現肺癌仍太晚50多歲的李先生門診聽完報告後,驚訝地提到:「我不是每年照胸部X光,怎麼還會肺部長了3公分的腫瘤?」原來他一直以為定期照X光追蹤,就不用擔心肺癌了。實務上,X光看得出來的肺腫瘤,通常腫瘤需超過1公分,再者,身體的氣管、骨頭、脂肪等
●案例1:50多歲的唐先生,罹患糖尿病5年,這次因血糖越來越高就醫。經檢查他的用藥,一天需要使用3次胰島素,而唐先生也承認沒有遵循醫囑,因為只要打3次胰島素,就會發生冒冷汗、餓等不適症狀。針劑日逾3次 若不適速回診了解唐先生的狀況後,醫師與營養團隊,配合他的飲食與作息,調整成一天使用1次胰島素,搭配
30多歲的林先生,參與高級健檢,原因是親友最近罹患肺癌與大腸癌。在這次健檢報告中,林先生的血壓高達190/95mmHg,因此提醒他可能需使用高血壓藥物。起初,林先生覺得自己年輕,加上沒有高血壓家族史,不會有高血壓。具參考價值 沒家族史也可能有
●案例1:50多歲鍾女士剛確診糖尿病,一進門診就問:「醫師,你建議我用的胰島素,是不是裝在玻璃罐內,要再用針去抽出來?我之前幫家人操作,感覺很麻煩,也很痛!」經衛教後,她才發現目前胰島素主要都是筆型藥,直接轉動筆上的刻度調整劑量,不需再費工地抽取才能使用,再者針頭像頭髮一樣細,不像她之前抽血用的那麼
常常患者在拿到體檢報告後,看了密密麻麻的體檢報告總評後,還是一頭霧水,抓不到重點,不知如何是好。主要有兩大問題點:●體檢報告太多異常紅字項目,常常每一個異常項目就會有建議的處置。受限於電腦系統設定,只要超過正常值,就會秀出紅色,進而跑出相對應的可能疾病,以及對應的處置與衛教,提醒受檢者。然而,受檢者
●案例1:50多歲的何女士,因為身體不適求診,提及她從青少年就開始會頭痛,而且頭痛都會持續很久,讓她覺得身體不適,脾氣也變得不好。每次發生就是拿止痛藥來吃,但療效不佳,仍會頭痛持續一陣子。●案例2:40多歲的林女士也是因頭暈、噁心、嘔吐加頭痛至門診求助,經醫師詢問後,這樣的情況已經超過10年,之前去
●案例1:30多歲的林女士至診間諮詢:「媽媽有糖尿病,我很擔心自己也和媽媽一樣有糖尿病,現在的我可以做什麼相關檢查?能早點知道自己的血糖情況?」●案例2:30多歲的葉先生屬於肥胖型,則是詢問:「我的爸媽都有高血壓,我很擔心自己將來也有高血壓,有沒有什麼方式我可以早一點知道自己的血壓?」
●案例1:50多歲的徐小姐到門診詢問:「醫師,免費的5癌篩檢,對於有定期接受成人健檢的我,是否仍需要呢?」●案例2:30多歲的黃先生從國外回來健檢,想要了解,健診的輻射線對身體的影響,以及做哪些健檢,可以避免輻射等問題。●案例3:60多歲的林女士至門診想認識癌症檢查項目,以及確認如何判斷自己的需求,
60歲的王先生,高血壓已超過10年,目前服用三合一血壓藥已3年了。在改成三合一血壓藥物初期,血壓在110-130mmHg。後續因為血壓持續穩定,醫師開立連續處方箋,每次回診,他就跟醫師說:「血壓很順,照拿一樣的藥,連續處方箋就好!」不過近一年來他的收縮壓上升在150-170mmHg左右,但他自認為有
體重破百的王先生,在體重管理門診主訴,反覆減重但卻越減越重,從90公斤減到110公斤,經親友介紹至門診求助。他提到原先使用過多種特殊減法,包括蘋果減重法、168斷食法、零醣減重法、雞尾酒療法等,並逐一說明過程。●蘋果減重法:只依賴吃蘋果與水進行減重,患者提到自己當時減了快20公斤,但因為身體受不了,
李先生看電視廣告到門診諮詢帶狀疱疹疫苗,他之前已打過舊型的帶狀疱疹疫苗,至門診詢問是否還需要接種新型的疫苗?也想深入瞭解新型與舊型疫苗的差異處(圖1)。50多歲的葉女士也有類似的疑問,她2年前罹患過帶狀疱疹,並在身上留下一些疤痕,帶狀疱疹引發的神經痛持續治療了約略6個月才康復(圖2),致使她下定決心
50多歲的李女士想要獲得健保給付腸泌素,在研究給付規定後,自行停用原先醫師開立的藥物,致使糖化血色素2次大於8.5%,符合腸泌素給付規定。不過即使如此,加上腸泌素治療,她的糖化血色素還是在7.5%左右,而她的血糖值已未達標超過9個月了,表示全身器官也已經受損9個月。此外,腸泌素引發的噁心、嘔吐等副作
70多歲的張先生第2次罹患帶狀疱疹,在門診診間驚訝地說:「不是得過帶狀疱疹後,就不會再得嗎?」;另1名50多歲的何先生,糖尿病已約3年,這次是第2次罹患帶狀疱疹,跟醫師主訴:「以前我的帶狀疱疹都沒有什麼不適,我都讓它自己痊癒,這次怎麼長一大片?而且這麼痛?」
40多歲的張女士,成人健檢發現空腹血糖偏高,追蹤糖化血色素為6.2%,已達糖尿病前期標準,這次至門診詢問糖尿病前期的相關事宜。糖化血色素高於6%須留意糖尿病前期是介於正常與糖尿病之間的過渡時期,善用飲食(圖1)、運動、體重管理或藥物等策略介入,可以有效延緩進展成糖尿病;反之,不理不睬,糖尿病前期進展
40多歲的杜小姐,成人健檢發現空腹血糖化偏高,糖化血色素追蹤為6.6%。醫師評估個案狀況後,建議可透過介入飲食和運動協助穩定血糖,原訂3個月後追蹤,不料她1年後回診,發現糖化血色素已高至7.2%。她很疑惑:「這一年來,我都沒有任何不適或症狀,這樣還需用藥治療嗎?不是等到有症狀再回診治療就好?」
根據《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治療藥物的使用,可能伴隨著體重增加,其中包含降血糖藥物。40多歲的劉先生,罹患糖尿病已經3年多,他的體重10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為38,屬於重度肥胖。這次因體重破百,轉介至減重門診求助。追蹤過去劉先生的糖尿病治療與體重變化的情形,治療胰島素治療劑量從原先不到1
案例1:50多歲的唐女士,剛診斷為糖尿病,服用口服藥穩定血糖中,在門診聆聽血糖報告,立刻提出疑問:「我已經努力地戒掉之前愛吃的甜點、蛋糕以及餅乾,這次的糖尿病怎麼還退步?糖化血色素從6.7%升至7.6%,怎麼會這樣呢?」案例2:40多歲的李先生,透過成人健檢與後續的糖化血素檢驗結果確診為糖尿病前期,
案例1:60多歲的李女士接受糖尿病治療超過10年,糖化血色素小於7%已超過8年。這次因腹痛關係,先至其他院所就醫,腹部X光只發現宿便與一些脹氣,但服用藥物後也不見改善,因此就醫。醫師幫李女士加排腹部超音波,結果確認3公分的胰臟腫瘤,轉介腸胃科治療。
案例1:50多歲的林女士,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經由骨科轉介至門診做體重管理。當解說完減重適應症藥物的注意事項與副作用時,林女士詢問:「能使用沒有副作用的減重藥物嗎?想到減重藥的副作用,我就覺得很害怕!」案例2:40多歲的鄭先生,BMI為42,我建議他減少40公斤,以達到理想體重。醫病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