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多歲的謝先生曾經罹患帶狀疱疹,當時皮膚上出現疹子,伴隨輕微疼痛。他原以為這只是1次短暫的不適,並且認為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的建議年齡是50歲以上,因此決定等到年紀到了再說。不料,最近他感覺左眼上方異常不適,前往家醫科就診後,確診為帶狀疱疹。
●案例1:40多歲的古小姐,姑姑和母親都曾罹患乳癌,使她對自身的健康狀況憂心忡忡。然而,她選擇不去做乳房檢查,因為她認為「不檢查就不會發現自己得了乳癌,沒檢查沒事,一檢查就有事」,這種想法讓她遲遲不願面對潛在的風險。●案例2:50多歲的許先生長期抽菸,菸齡超過20年,每天吸菸量達2包以上。此外,他的
●案例1:60多歲的柯先生,十分擔心腎功能持續惡化,最終可能需要進入洗腎階段。經與醫師討論後,他決定自費使用排糖藥(SGLT-2抑制劑)來延緩腎功能的退化。他表示,如果真的能像研究結果顯示的那樣,將洗腎的時間延後至少10年,他認為這筆投資非常值得。
●案例1:50多歲的賴女士,罹患糖尿病已有6年多,最初經過治療後,血糖達標。然而,最近她的腎功能出現下降趨勢,醫師因此特別詢問她平日在家的血壓狀況。賴女士坦言,她平時並沒有在家量測血壓的習慣,且在過去半年的門診紀錄中,她的血壓多次超過160mmHg。
「醫師,得了糖尿病後,我是不是口服藥會越吃越多?」60多歲的蕭女士罹患糖尿病8年,最初僅需服用1種藥物,如今增加至3種,卻仍無法完全控制血糖。她不願再加藥,選擇安裝連續血糖儀(CGM)。胰島細胞功能退化 藥物增加是常態在監測下,她驚訝地發現,自己以為健康的食物竟導致血糖飆升。同時,她也學會了餐後運動
50多歲的白女士罹患糖尿病已超過2年,但血糖一直未能穩定。她在門診糖尿病治療諮詢時提出疑問:「網路上說,如果不吃飯、麵等澱粉類食物,也不吃水果,只吃青菜和肉類,血糖就能穩定。這是真的嗎?如果可行的話,我想試試看,因為我不想依賴血糖藥物和胰島素。」
●案例1:14歲的王同學因持續頭痛由家長帶至門診就醫。家長認為這只是普通感冒引發的頭痛,想藉此拿一些止痛藥解決問題。然而,經醫師詳細詢問病史,包括王同學的頭痛症狀表現、應對方式及反應,以及以往的就醫與檢查經驗,加上家長本身也有類似不適的經歷,最終確診為偏頭痛。
「平常使用的1週1次藥物缺貨,那我的血糖該怎麼辦?」50多歲王女士罹患糖尿病已有6年,最近得知1週1次的腸泌素供貨不穩,擔心血糖失控。這樣的情況在臨床上並不罕見,尤其是藥物缺貨或更換製藥廠時,可能因製程與添加物不同,導致患者出現不適或副作用而無法續用,造成血糖上升。
50多歲的劉先生罹患糖尿病約3年,最近血糖都在標準值內,但因他後來上網查詢到使用的二甲雙胍(metformin)會有腸胃不適的副作用,而他也真的長期不定時的腸胃會不適或拉肚子,因此他自行停用,停用後的糖化血色素從原本的6.7%上升到8%。類似情況也發生在60多歲、罹患糖尿病已經8年的何女士身上,她最
新冠、流感疫苗從10月1日起,提供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對象同步接種;第2階段則從11月1日開始,新冠疫苗為出生滿6個月以上對象(未列於第一階段者),流感疫苗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但臨床上,有遇到一些民眾對現有疫苗有迷思,因此提供解答。
肺癌大腸癌胰臟癌 易延誤發現●案例1:定期胸部X光檢查,發現肺癌仍太晚50多歲的李先生門診聽完報告後,驚訝地提到:「我不是每年照胸部X光,怎麼還會肺部長了3公分的腫瘤?」原來他一直以為定期照X光追蹤,就不用擔心肺癌了。實務上,X光看得出來的肺腫瘤,通常腫瘤需超過1公分,再者,身體的氣管、骨頭、脂肪等
●案例1:50多歲的唐先生,罹患糖尿病5年,這次因血糖越來越高就醫。經檢查他的用藥,一天需要使用3次胰島素,而唐先生也承認沒有遵循醫囑,因為只要打3次胰島素,就會發生冒冷汗、餓等不適症狀。針劑日逾3次 若不適速回診了解唐先生的狀況後,醫師與營養團隊,配合他的飲食與作息,調整成一天使用1次胰島素,搭配
30多歲的林先生,參與高級健檢,原因是親友最近罹患肺癌與大腸癌。在這次健檢報告中,林先生的血壓高達190/95mmHg,因此提醒他可能需使用高血壓藥物。起初,林先生覺得自己年輕,加上沒有高血壓家族史,不會有高血壓。具參考價值 沒家族史也可能有
●案例1:50多歲鍾女士剛確診糖尿病,一進門診就問:「醫師,你建議我用的胰島素,是不是裝在玻璃罐內,要再用針去抽出來?我之前幫家人操作,感覺很麻煩,也很痛!」經衛教後,她才發現目前胰島素主要都是筆型藥,直接轉動筆上的刻度調整劑量,不需再費工地抽取才能使用,再者針頭像頭髮一樣細,不像她之前抽血用的那麼
常常患者在拿到體檢報告後,看了密密麻麻的體檢報告總評後,還是一頭霧水,抓不到重點,不知如何是好。主要有兩大問題點:●體檢報告太多異常紅字項目,常常每一個異常項目就會有建議的處置。受限於電腦系統設定,只要超過正常值,就會秀出紅色,進而跑出相對應的可能疾病,以及對應的處置與衛教,提醒受檢者。然而,受檢者
●案例1:50多歲的何女士,因為身體不適求診,提及她從青少年就開始會頭痛,而且頭痛都會持續很久,讓她覺得身體不適,脾氣也變得不好。每次發生就是拿止痛藥來吃,但療效不佳,仍會頭痛持續一陣子。●案例2:40多歲的林女士也是因頭暈、噁心、嘔吐加頭痛至門診求助,經醫師詢問後,這樣的情況已經超過10年,之前去
●案例1:30多歲的林女士至診間諮詢:「媽媽有糖尿病,我很擔心自己也和媽媽一樣有糖尿病,現在的我可以做什麼相關檢查?能早點知道自己的血糖情況?」●案例2:30多歲的葉先生屬於肥胖型,則是詢問:「我的爸媽都有高血壓,我很擔心自己將來也有高血壓,有沒有什麼方式我可以早一點知道自己的血壓?」
●案例1:50多歲的徐小姐到門診詢問:「醫師,免費的5癌篩檢,對於有定期接受成人健檢的我,是否仍需要呢?」●案例2:30多歲的黃先生從國外回來健檢,想要了解,健診的輻射線對身體的影響,以及做哪些健檢,可以避免輻射等問題。●案例3:60多歲的林女士至門診想認識癌症檢查項目,以及確認如何判斷自己的需求,
60歲的王先生,高血壓已超過10年,目前服用三合一血壓藥已3年了。在改成三合一血壓藥物初期,血壓在110-130mmHg。後續因為血壓持續穩定,醫師開立連續處方箋,每次回診,他就跟醫師說:「血壓很順,照拿一樣的藥,連續處方箋就好!」不過近一年來他的收縮壓上升在150-170mmHg左右,但他自認為有
體重破百的王先生,在體重管理門診主訴,反覆減重但卻越減越重,從90公斤減到110公斤,經親友介紹至門診求助。他提到原先使用過多種特殊減法,包括蘋果減重法、168斷食法、零醣減重法、雞尾酒療法等,並逐一說明過程。●蘋果減重法:只依賴吃蘋果與水進行減重,患者提到自己當時減了快20公斤,但因為身體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