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電腦用戶注意了!微軟預告即將釋出「自動更新」,電腦可能在關機、開機之前必須進行系統升級,會需要一段等待時間,如果不想要被打擾,最好提前做準備。
微軟將於今年10月14日淘汰Windows 10,並持續督促用戶升級。然而,微軟近日又再度呼籲用戶,若不升級至Windows 11,可能影響Microsoft 365 應用程式(原稱Office)的使用。
隨著平板電腦的螢幕尺寸不斷增大、筆記型電腦(筆電)設計日益輕巧化,兩者之間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這也讓許多人在選購時感到困惑,特別是在年終獎金或壓歲錢有限的情況下更顯兩難。過年時想換機?建議從使用需求、場景,以及可支配的預算考量,找到最符合個人要求的裝置。
2025 CES(美國消費性電子展登場),AI和Copilot+ PC仍是展會的焦點之一,華碩此次在推出了「Zenbook A14」,號稱是全球最輕的Copilot+ PC
根據調查網站 Statcounter 釋出數據,揭曉電腦平台的最新網頁瀏覽器市占率排名。身為龍頭的 Chrome 持續鞏固領先優勢,甚至市占率達到兩年新高,即便微軟 Edge 近年急起直追,卻也難以撼動其地位。
微軟計劃在今年10月正式淘汰Windows 10,近來採取各種手段促使用戶盡快升級至Windwos 11,不過依舊沒有太大的成效,最新數據指出,Windows 10市佔率不降反升
回顧2024年,科技業發展仍是以「AI」人工智慧為關鍵字,並且更加具象化,不侷限是一款App或是軟體,更展現多角化延伸,無論是筆電、手機乃至於最新的遊戲主機都能看到AI的身影,也帶來各種不同的便捷功能。除了AI之外還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改變?一起盤點2024年科技大事件、了解2025年發展趨勢。
想要在遊戲主機大戰之中脫穎而出,「獨佔遊戲」往往是玩家最關注的焦點!微軟今年起卻陸續將多款 Xbox 獨佔遊戲上架至 Sony PS5 與任天堂 Switch 等平台,引發關注。就有資深記者直言,未來 Xbox 恐怕不再有獨佔遊戲的存在。
台灣降價最凶的 15 款手機出爐!這 5 款售價已腰斬;微軟放寬Windows 11硬體安裝條件?官方公開喊話:後果自負;蘋果親選2024年17個必下載App!這一款來自台灣團隊開發;蘋果Siri終於整合ChatGPT!一次看懂iOS 18.2的六大AI新功能;蝦皮無限次免運訂閱制突喊停!用戶錯愕:完全沒有緩衝期
微軟即將為Windows 10和Windows 11推出一項新功能,讓用戶能在iPhone跟Windows PC之間無縫共享檔案,就像AirDrop一樣方便。
微軟預計在明年10月淘汰Windows 10,並採取各種手段促使用戶儘快升級至Windows 11。然而,由於微軟對安裝Windwos 11的硬體規格向來有具體要求,這使得不少舊用戶無法升級,除非購買新電腦,這也是Windows 11的安裝率長期未能提升的主因。然而,外媒最近發現,微軟似乎已經放寬了安裝限制
微軟 Windows 10 即將在明年 10 月全面淘汰,市占率卻居高不下、超過六成,許多用戶期待微軟稍微放寬 Windows 11 的硬體需求,讓更多老電腦得以順利升級,尤其是對於 TPM 2.0(信賴平台模組)的限制,但微軟稍早在官方部落格重申「沒有商量餘地」。
羅技 Logitech 今日(3)在台推出全新 POP 系列鍵鼠,延續多彩鮮豔的 4 種顏色,翻轉傳統鍵盤、滑鼠非黑即白的刻板印象,搭配專用程式更能隨心所欲打造專屬的 Action Keys 快捷鍵。
隨著 Windows 10 淘汰倒數計時,微軟近期在官方頁面加重力道,鼓勵用戶盡快升級至 Windows 11。尷尬的是,最新數據卻顯示 Windows 11 市占率在 11 月份不升反降。
微軟近年都會在 Windows 11 偷偷推出不少廣告通知,惹怒不少用戶,近期又被發現帶來 3 種新廣告內容,對此外媒《WindowsLatest》分享,只要關閉系統內的 3 大設定,就能一勞永逸全面封鎖廣告通知。
隨著 Windows 10 即將在明年全面淘汰,為了鼓勵用戶盡快升級至 Windows 11,微軟開始向用戶投放全螢幕的彈出廣告。
微軟於10月推出Windows 11 24H2,雖然這是年度大更新,但也引發許多災情,讓用戶苦不堪言。根據外媒Windows Latest報導,最近又有新Bug出現,當用戶使用「Alt + Tab」快捷功能,可能會出現長達10秒的黑畫面
微軟正式從Windwos商店下架「小畫家3D」應用程式,宣告正式走入歷史。已安裝的用戶仍可繼續使用該應用,但不再獲得更新。
微軟將於2025年10月14日正式淘汰Windows 10,如果用戶想要繼續使用,必須透過ESU(延伸安全更新)計畫,微軟現在終於公開「續命一年」的費用
微軟Microsoft 365用戶注意了,官方宣布漲價,這一變動不只影響台灣,包含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也一併調漲。